- 什么是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6 [2020/05]
- 赏与罚----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4 [2020/09]
- 什么是刑名----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3 [2020/09]
- 韩非的术之三---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2 [2020/08]
- 为何要了解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 [2020/04]
- 韩非的术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1 [2020/08]
- 紫气东来·老子的传说-----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5 [2020/05]
- 尚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4 [2020/06]
- 尊天----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6 [2020/07]
- 义字何在?----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4 [2020/05]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9 [2020/05]
- 仁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3 [2020/05]
- 诸子百家是如何产生的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 [2020/04]
- 明鬼----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7 [2020/07]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四----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1 [2020/05]
- 孔子画像·不要以貌取人--先秦诸子百家系列5 [2020/04]
- 法家的用人之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8 [2020/08]
- 礼,礼治,礼乐制度---先秦诸子百家系列8 [2020/05]
- 礼治与法制的区别---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2 [2020/07]
- 帝制不除,历史必将重演 [2018/07]
- 法家的逻辑之一-----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3 [2020/07]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三十五章鲁桓公命名 [2022/04]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十九章郑世子忽迎亲 [2022/03]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五章郑卫之怨 [2022/02]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二十章鲁隐公命氏 [2022/03]
儒家用人讲究德才兼备,墨家尽管反对儒家的那一套,却不反对贤智,法家统统反对,不提倡道德仁义,不用贤人智者。商鞅说“辯慧,亂之贊也;禮樂,淫佚之徵也;慈仁,過之母也。”智慧是祸乱的助手,礼乐是奢靡的表征,慈爱仁义是过错之母。
韩非也劝谏君主用人不必用贤用智,他说:“人主之左右不必智也,人主于人有所智而聽之,因與左右論其言,是與愚人論智也;人主之左右不必賢也,人主於人有所賢而禮之,因與左右論其行,是與不肖論賢也。”《孤愤》
这意思是说君主左右大臣不必是高智商的人,君主不要与他们谈论哪个智高哪个智低,若是那样等于是与愚人论智。君主左右大臣也不必贤,君主若是以贤敬重大臣,与他们谈论贤德,这样做是与不肖者论贤。
所以韩非又说道:“今世皆曰‘尊主安国者,必以仁义智能’ , 而不知卑主危国者之必以仁义智能也。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说疑》
韩非说现在世人都说要使君主尊贵,国家得到大治必用仁义智慧,却不知使君主失尊,使国家处于危机的正是仁义智能。所以有道之主,必须远离仁义,去掉智能,让大臣们都尊法执法就足矣。
韩非主张的正是秦国实行的国策。秦相李斯向秦始皇建议焚烧掉所有儒家等邪说书简,人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是让全体国民只是知法,守法,此外什么也不知道,没有任何思想意识,任何主义观念。用人标准就是一个听话守法。这样国家就变得单一了,没有仁义道德等等乱七八糟的思想意识搅乱人民的内心世界,人民就不会胡思乱想,惹事生非了。人民除了吃饱喝足没有其它需求,不需要才智,也不用耍阴谋了。人民思想变纯净了,行为乖巧了,国家容易治理了。所以法制是多么好,又多么简单易行。
这就是韩非的理想国。对此我们只能耻笑,韩非想得倒是挺好,但太简单了,太机械化了。人不是动物,更不是机器,是有思想有欲望的,整天用法律的绳索把人捆绑住束缚住能行得通吗?但不幸的是,韩非的主张确实能行得通,而且还真的实行了。不仅仅是在秦始皇时代,当代中国不也是这样做的吗?当然现在不能焚书,不能禁止你的内心,但各种限制各种监视不都是出于一个目的吗?就是让你老实听话乖乖守法,不要越雷池一步。否则就绳之以法。
看似荒谬的可笑的主张却可大行其道,原因就是统治者手里拥有庞大的国家机器,而人民手里寸铁没有。起作用的并不是法律,而是强大的国家机器。韩非称之为权势。(关于这点后面将会讲到。)
以上是韩非的用人之道,那么商鞅又是怎么说的呐?商鞅的用人之道听起来更是不可思议。商鞅:“以良民治,必亂至削;以姦民治,必治至彊。”
治国用良民,就乱,就弱;用奸民,人民就听话,国家就变强。这是什么混账逻辑?有德有才的人不用,有教养有礼貌的人不用,却用道德败坏不学无术的奸人。这种用人标准实在是太雷人。
不过细想起来似乎还有点道理,从古至今哪个当官的是心地善良诚实本分的良民,如果都是良民当官,就不会有“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俗语了。中国当今的官场更是如此,那些大小官员看上去人模狗样的,实质就是一群道德败坏不学无术的奸人、贪腐之人。商鞅的用人标准的确很雷人,让人接受不了,但看看事实也的确如此。国家的官吏从古至今都是这个德行,所以老百姓总是盼望清官,盼明君。但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有多少清官,有几个明君,屈指可数。
商鞅的“直言不讳”也许道出了作为一位官员应该具有的“素质”,当然这个“素质”不是我们能接受的,也不是明文规定的,而且藏在内心的一种阴暗心机,这种暗黑心机现在可以统一归于“厚黑学”。但商鞅较之后来那些故作羞涩,装腔作势的厚黑学黑粉们显得更光明磊落,他可以公开地直白地提议任用奸人,而不象后来者那样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商鞅可以毫不掩饰地说“國以善民治姦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姦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彊。國用詩書禮樂孝弟善修治者,敵至必削國,不至必貧國。”
看看商鞅说的多么直白剔透,用善民去管制奸民,国家必乱;用奸民去治理善民,国家必能治理得强盛。什么是善民,就是整天讲诗书礼乐孝道的那些人。什么是奸民,就是对诗书礼乐孝悌一窍不通的人。
商鞅看透了官场,总结出了用人标准,但他只对了前一半,官员们几乎都是奸民,这个算是他说着了,但后一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这点却大错特错。用那些道德败坏不学无术的人治理国家怎么能使国家变强变富呐?这个道理就不用多说了。看看当今的中国就知道了,如果得到大治了,称得上所谓的盛世,那么还用得着花巨资维稳吗?
韩非主张用守法者执法者,商鞅公然提出用奸人,那么奸人成为执法者就是酷吏,那些守法者就是循吏。《史记》里有《酷吏传》也有《循吏传》看看就知道什么叫酷吏,什么叫循吏。酷吏是法家的执行者,因其本身就是个奸诈之人,致死陷害了无数人。汉武帝就是喜欢用酷吏,《资治通鉴》在讲到汉武帝时这样说:“上以法制御下,好尊用酷吏,而郡、国二千石为治者大抵多为酷暴,吏民益轻犯法;东方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薄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小群以百数掠乡里者不可胜数,道路不通。”酷吏横行致使人民生变,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不胜枚举。
商鞅不仅要摒弃良民,善民,还要去掉强民,使一国之人都成为听话的顺从的弱民。他说:
“民弱國彊,民彊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故曰:「以彊去弱者弱,以弱去彊者彊。”
国民弱,则国家强,国民强,则国家弱。所以有道之国,务在使国民变弱。
这话伶仃一看理解不了,怎么国民弱了,国家就强了?这是什么道理?好象不符合逻辑。然而当与现实联系起来时你就会明白了。国家统治者希望人民大众都能顺从,听话,不要动不动就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更不要妄议时政。统治者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犯上作乱,威胁他们的统治地位。为了防止人民造反作乱,统治者必然想方设法削弱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变成弱民,顺民。其办法是首先从思想上实行愚民政策,这在前面已经讲了就是统一思想。其次是从身体上消灭强者,把那些身材粗壮,有勇有力的人从肉体上消灭。这后一个办法在现在社会已经不可能做到了,也没有必要这么做了,但在处于冷兵器的商鞅那个年代还真是这么做的。秦国首先把强壮的男子汉都送到战场,这样就消灭了很多强民。后来秦始皇又杀了大量的豪杰,消灭了很多豪强。汉朝建立后也效法秦始皇的做法杀了很多豪杰,又把许多地方豪强迁到首都地区集中起来,防止他们有不轨行为。这些做法就是杀强者而留弱者。
商鞅说“故怯民使之以刑,則勇;勇民使之以賞,則死。怯民勇,勇民死,國無敵者必王”
对胆小怯懦的人用刑罚威胁,他们就会变勇;对那些本来胆大勇猛的人,用行赏奖励他们,他们就会去死。胆小的人变成勇敢了,勇士死掉了,就没有可以对抗国家的人了,国家就安全了。
这就叫“以彊去弱者,弱;以弱去彊者,彊。”
用强人去掉懦弱的人,强人留下,国家会受到威胁而变弱。用懦弱的人杀掉强者,剩下的都是弱民,国家政权不会受到威胁,国家变强了。
现在的中国政府不正是这么做的吗?冷兵器时代已经远去了,人们不可能拿着木棍,刀剑造反了,所以身体上的强人不需要被消灭了,但精神上的强人绝不容许存在。现在中共当局正在消灭精神上的强人。所用的办法正是以弱去强,那些愚昧的、被洗脑的,分不清是非的人就是弱民。中共正利用这些弱民去掉有自由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者。
看看吧,法家思想是多么混账,而这种混账思想竟然被当今所有,真是不可思议。
法家用奸人当政,以奸人治良民,如何让臣民服从?法家不讲道德,不讲贤智,那么不以德服人以什么?不用智慧用什么?这些问题韩非都想到了,韩非认为光靠法是不够,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称之为法外之器。什么是法外之器?如何利用法外之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