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6 [2020/05]
- 赏与罚----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4 [2020/09]
- 什么是刑名----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3 [2020/09]
- 韩非的术之三---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2 [2020/08]
- 为何要了解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 [2020/04]
- 韩非的术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1 [2020/08]
- 紫气东来·老子的传说-----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5 [2020/05]
- 尚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4 [2020/06]
- 尊天----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6 [2020/07]
- 义字何在?----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4 [2020/05]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9 [2020/05]
- 仁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3 [2020/05]
- 诸子百家是如何产生的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 [2020/04]
- 明鬼----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7 [2020/07]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四----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1 [2020/05]
- 孔子画像·不要以貌取人--先秦诸子百家系列5 [2020/04]
- 法家的用人之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8 [2020/08]
- 礼,礼治,礼乐制度---先秦诸子百家系列8 [2020/05]
- 礼治与法制的区别---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2 [2020/07]
- 帝制不除,历史必将重演 [2018/07]
- 法家的逻辑之一-----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3 [2020/07]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三十五章鲁桓公命名 [2022/04]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十九章郑世子忽迎亲 [2022/03]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五章郑卫之怨 [2022/02]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二十章鲁隐公命氏 [2022/03]
法家最初不叫法家,而叫刑名家,法家的前期人物申子就是一个刑名家,他主张用正名的方法框定法律条文以及各种官职,以名定位,按职行事。申子说:“名者,天地之綱,聖人之符,則萬物之情,無所逃之矣···,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隨事而定之也。昔者堯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則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亂。是以聖人貴名之正也。主處其大,臣處其細。以其名聽之,以其名視之,以其名命之。”
一切事物皆有名称,作为有道之君就该用固定的名称矫正事物,尧治天下就是这样做的,名正,而天下治;桀治天下就乱了,因为名乱了,故天下乱。所以聪明的君主就是以正名的方法治理天下,用名审核观察命令一切事务。
申子的名主要指的是法律条文以及官职职责范围,申子的意思是只有法律条文确定下来,各种官职的职责明确下来,大家只要遵守法律,恪守其职,君主不用做什么事,清静无为整个国家就得到治理了。
韩非也谈到了正名,他说:“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这意思是说按照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这样的道理,名就是一,名确定了,事物也随之确定;名乱了,事物也会跟着乱。所以圣君只要操持着“一”清静以待,把名确定了,按照名来下达各种命令,事情就会自然搞定。
韩非甚至把“名”看成治国的三件法宝,他说:“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
看上去韩非似乎很赞同申子的观点,也主张正名。但韩非的正名与申子的正名却不是一码事。我们继续看韩非怎么说:“夫立名号所以为尊也,今有贱名轻实者,世谓之高。设爵位所以为贱贵基也,而简上不求见者,世谓之贤。·····,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难致谓之正。难予谓之廉。难禁谓之齐。有令不听从谓之勇。”
申子正名重点是框定法律条文和官职职责,韩非却把正名放在了矫正社会“乱象”上,按照韩非所说人们已经分不清是非曲直了,开始颠倒黑白了,轻视名誉者人们称他们为高人,君主招之不来者被称为贤人,守法听从命令者却被称为愚人,言行恰当之人却被称为不肖之子,没有异端私学,只听法令者被讥讽为浅陋之人,君主征之难来者被称为“正”,给与赏赐不受者被称为“廉”,难以禁止的被称为“壮”,不听法令的被称为“勇”。
在韩非看来这些才是乱名的“乱象”,韩非继续说道:
“据法直言、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奸人所以为上治也而愈疏远,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傜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夫陈善田利宅所以战士卒也,而断头裂腹播骨乎平原野者,无宅容身,身死田夺;而女妹有色、大臣左右无功者,择宅而受,择田而食。赏利一从上出、所以擅剬下也,而战介之士不得职,而闲居之士尊显。上以此为教,名安得无卑,位安得无危···,名号诚信,所以通威也,而主揜障。近习女谒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大臣官人与下先谋比周,虽不法行,威利在下则主卑而大臣重矣。”
这段大意是说按照刑名相当这样的规矩,遵循法律,揭发奸人的人应该是帮助君主治理国家的良民,但这样的良民却被疏远了。而善于谄媚顺从私欲危害国家的人却被宠用。逃税的人无从追究,征战的人尸骨无收,身死后田地还被剥夺;而无功者以及借助女色上来的大臣却闲居豪宅者悠哉舒适;君主如此迷惑不明,“名”将卑下,“位”也将危。名分职位诚信都是用来显示君主威严的,而君主却把这些东西弄乱了,大臣,女色比周而行,官事混乱,君主之威严没有了,大臣权势重了。
前面讲过韩非为了给君主出招防备臣下,说尽了臣下的种种劣行,在此韩非又借用正名之机再次揭露臣下劣行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乱象。由此而看,申子的“刑名”只是被韩非用来进一步阐述他的权术的正当性和必要性,而并非象申子那样简单的正名而已。韩非把正名的重点放在了他所认为的“社会乱象”上,这与其说是正名不如说是纠错,而纠错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刑法,所以韩非的正名最终还是回到他的所谓“法制”上,也就是严刑峻法上。
申子的正名被韩非篡用了,但正名本身却发展成另一套理论,那就是名家。关于名家以后再讲,接下来再说说韩非的另一对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