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第一部郑庄公初霸春秋 第一章周幽王宠幸褒姒

作者:宅中老查  于 2022-2-17 05:5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历史|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关键词:春秋史话

按照历史学家钱穆的说法春秋时代就是霸政时代。所谓霸政就是霸主说的算,而天子靠边站。霸政的那套做法就叫霸道。春秋时代故事的主角就是霸主,一个接着一个霸主主导着整个春秋时代大舞台。第一位霸主是郑国的君主郑庄公。春秋时代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围绕着郑国而展开的,着重叙述郑庄公如何称霸的。所以讲春秋时代那些人那些事须从郑国说起,先说说郑国是如何建立的。

周朝实行的是封建制。所谓封建制最基本的含义是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周王首先把王都周围的土地划归王室所有,称为王畿领地,之后把其它土地一一分给王室的亲属,如周王的叔叔、儿子、弟弟,也把一些土地分给有功之臣以及前朝王室的后裔,以建立一个个封国,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封建王朝。

周朝实行五等爵位制,即公侯伯子男,大多数封国国君的爵位属于侯爵,故习惯上把这些封国统称为诸侯国。周武王灭商之后大封天下,据说一下子分封了七十二个诸侯国,其中最有名的有鲁国、卫国、齐国、宋国、曹国、陈国等等。但这当中并没有郑国。郑国并不是周朝建立之初被分封的,而是在周朝建立二百七十年后才有的。诸侯国有先封的也有后封的,比如称霸时间最长的晋国就是稍后于鲁、卫等国分封的。但郑国并不是周王分封的,而是凭武力抢夺别国地盘而建立的。

别国都是分封的,而郑国是抢夺的,这是什么缘故呢?或许读者猜出来了,郑国是在周朝建立后二百多年才有的,二百多年地盘早就分没了,周王没有土地给分给郑国了,郑国人只好去抢别人家的地盘。算是猜中了,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因为郑国的建立与西周的灭亡以及东周的开始密不可分,正是西周的灭亡导致郑国的建立。事情的发展就是这样环环相扣,所以要说清郑国是如何建立的,就得先先说说西周是如何灭亡的。

关于西周灭亡有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那就是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宠幸爱妃褒姒,为博得爱妃一笑,令人点燃烽火。诸侯看见烽烟疾驰来救却不见敌情,唯见周幽王和爱妃褒姒站在高台上嬉笑。诸侯愤恨,后来当真有敌人来犯,再点燃烽火时,诸侯一个都没有来救,周幽王被敌人攻杀,西周遂灭亡。

这只是个传说故事而已,并非真有其事。西周时还没有烽火台,求救不靠狼烟而是靠快车。司马迁不辨真假把传说当史实写进了《史记》。相对于史实,人们更喜欢这样的八卦传闻,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就流传至今。

传说不是史实,不过西周的确亡在周幽王手里。古人有死后追加谥号的习惯,就是用一个字来概括此人的一生,凡是用“幽”、“厉”、“灵”这种字眼追加谥号的君王都是昏君,暴君之类的人。周幽王就属于这类君王,他以宠幸爱妃褒姒而闻名。 

褒姒是个来历不凡的美女,关于她的出身《史记》上记载了一段带有神话色彩的传闻:那还是在夏朝末期,有两条神龙降落于夏王朝廷,口出言曰:“我俩是褒国的二位君主。”夏王恐惧,不知如何对待这两条神龙,乃占卜决定。卜杀这两条龙,不吉利;再卜赶走他们,也不吉;又卜让这两条龙停留在这,还是不吉。卜人最后请求收藏龙漦(音吃,涎沫),这次吉利。于是将龙漦收起藏于一木椟内。这个装着龙涎沫的木椟从夏朝末年经过商朝一直传到周朝,从末开启。当传到周朝的第十代君主周厉王时,周厉王不听劝阻令人开启木椟,龙的涎沫流洒在朝廷地上,除之不去。周厉王令妇人裸体呼叫而上用脚踩踏涎沫。忽然涎沫化成一小小元鼋窜入后宫,撞在一小童女身上消失不见了。 

不久,周厉王因暴虐侈傲被国人赶下王位流放于彘(音制),后死在那里。周厉王被流放后,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十四年,史称“共和”时期。之后周厉王的太子长大,周公、召公将他扶立为新王,史称周宣王。 

周宣王四十年,内宫有一老妇人无孕而生子,宣王奇怪召来问之。这位老妇人就是那个龙涎撞入怀中的小童女,经近六十年的孕期产下一女婴。老妇人是宫中仆人没有丈夫,害怕此事给自已带来麻烦已经将女婴丢弃宫外。周宣王问明白了前因后果也没怪罪老妇人,后来将此事渐渐忘记了。 

过了六年,周宣王去世,太子继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是个昏庸乱政之王,引起诸侯们的不满,刚当上天子没两年,就有诸侯国反叛他,这当中有一个褒国可能是反叛最激烈的一个诸侯,故遭到周幽王的亲自讨伐。褒国国君为了谢罪从民间找到一个极其漂亮的美女送给了周幽王。这位美女就是宫中老妇人丢弃的那名女婴。 

原来女婴被丢弃在宫外后,正巧被一对路过的老夫妇看见,遂抱回家当做自己的孩子把她养大。褒国国君寻求美女,这位美艳的女子被发现遂后献给了周王。因这位女子来自褒国就称她谓褒姒。姒是姓,褒国姓姒,可能是夏朝的后裔。因为夏朝姓姒,氏为夏。(关于姓氏以后还要细说。)

以上这段关于褒姒的身世也属于传说,很显然这个传说把褒姒妖魔化了。这是为了迎合女人祸水这种怪论而编造的,小说《东周列国志》完全照搬了这个传说。小说可以这么写,但史书要是也这么照搬过来就太不严肃了。褒姒确有其人,但褒姒是否褒国所献就有太大的疑问了。春秋时代是我国的百家姓形成期,姓氏很少,如果再上朔二百多年,即周朝开国时期那就更少了,其中姒、子、姜、姬、姚是当时几个大姓。周朝的开创者周文王的夫人就是来自姒姓国,《诗经》“思齐”写到她,“大姒嗣徽音。”大姒指的就是周文王的夫人,因为姓姒,故称大姒,与褒姒同姓。这说明从周文王时周国已经与姒姓国通婚了。周人很重视婚姻,一旦两国联姻,如果没有重大事情发生,这种联姻就很难被打破。由此可以推断周幽王的这位王妃褒姒也可能就是通过正常婚姻娶过来的,只不过其身份并不是王后,而仅仅是一名妃子。而王后是来自申国的女子。申国姓姜。姜姓是当时最著名的一大姓,周文王的祖母就是来自姜姓国。说褒姒是褒国被打败后被迫上供的,这种说法证据不足,现也无法考证,无论怎么说褒姒是进王宫了,并且得到了周幽王的特别宠爱。

褒似给幽王生了个儿子。褒姒想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将来继承王位,但苦于张口。褒姒知道自己的地位不便主动提出,于是她找到一个宠臣帮她说话。这个宠臣名叫虢(音国)石父,他本是虢国的国君,在王朝兼职,其人“为人佞巧,善谀好利”(引自《史记》周本纪)得到周幽王的宠信,但是“国人皆怨”,大家都不喜欢他。

褒姒和虢石父私下结党,让他劝说周幽王废掉原来的太子。 周幽王由于宠爱褒姒也正想这么做,听了爱臣虢石父鼓噪之言立刻张罗着废掉原太子,而且又进了一步还要同时废掉原王后而立褒似为王后。申国国君得知后大怒扬言要攻伐王室。大臣们一看要闹事也吵吵嚷嚷表示反对。周幽王火大了吼道: “你们反对什么?”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礼规不能破。” 

当时有婚姻法限制,妾不能转为夫人,这是条铁的规定,后来齐桓公会盟诸侯的时候又重申了这条礼规。如果天子破坏了礼规,那么各诸侯国国君就会效仿。西周是个礼治社会,从天子到诸侯,从国家大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一套礼仪规范。整个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礼制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运行。孔子一心想回到西周就是这个原因。在这套礼制当中婚礼被看成一切礼规的基础。《礼记•婚义》 上说“婚礼者,礼之本也。”这反映了那时的一种朴素的思想,治天下者必须先治好自己的家。后来儒家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基于这个礼义。为君者连自己的家政都搞乱了,怎可以治理天下呐?这个道理显而易见。要想天下不乱,必须先使自己的家不乱,因此就必须遵守婚姻制度,不能乱来。

周朝不象后世汉朝唐朝宋朝那样有外戚掌权的做法,女人的职责就是当好妻子做好女人,没有任何参政议政的权力,其亲戚也不会因为她是王后而鸡犬升天在朝中当官弄权。那时朝中弄权者真是少的可怜,没法与后世相比。申国国君的愤怒不是因为权力,而是因为礼法。按当时的礼法废掉王后就跟嫁过去的女人被休一样,是作为女人的一种奇耻大辱。女人一旦嫁出去如果没有大的过错是不能被休回去的。如果女人一旦被休,对她自已以及对她的母国都是一种不敬。现在王后无缘无故好好的就要被废掉,作为王后的母国自然感到耻辱。申国国君想这周王朝立了二百多年,娶了不知多少个王后,还从来没有被废掉的,怎么到了我这就要被废掉了。申国国君怎么能容忍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尽管大臣们极力反对,周幽王我行我素执意要废掉王后。大臣们一个个焦急万分,但又无可奈何。正当人们惴惴不安时,上天又降灾,发生了地震,泾、渭、洛三川枯竭,岐山崩塌。地震的突然发生再加上连续几年的旱灾,人们更加担心将要发生大事。古人有把自然灾害与人的行为连在一起的思维习惯,认为上天降灾是由于君王身心不正倒行逆施导致的。尤其是这次地震把周朝的发祥地岐山震塌了,大臣们更加惶恐,朝廷里整天弥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这当中有一位大臣最为着急,他是谁呐?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宅中老查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21: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