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6 [2020/05]
- 赏与罚----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4 [2020/09]
- 什么是刑名----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3 [2020/09]
- 韩非的术之三---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2 [2020/08]
- 为何要了解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 [2020/04]
- 韩非的术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1 [2020/08]
- 紫气东来·老子的传说-----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5 [2020/05]
- 尚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4 [2020/06]
- 尊天----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6 [2020/07]
- 义字何在?----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4 [2020/05]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9 [2020/05]
- 仁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3 [2020/05]
- 诸子百家是如何产生的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 [2020/04]
- 明鬼----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7 [2020/07]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四----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1 [2020/05]
- 孔子画像·不要以貌取人--先秦诸子百家系列5 [2020/04]
- 法家的用人之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8 [2020/08]
- 礼,礼治,礼乐制度---先秦诸子百家系列8 [2020/05]
- 礼治与法制的区别---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2 [2020/07]
- 帝制不除,历史必将重演 [2018/07]
- 法家的逻辑之一-----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3 [2020/07]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三十五章鲁桓公命名 [2022/04]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十九章郑世子忽迎亲 [2022/03]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五章郑卫之怨 [2022/02]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二十章鲁隐公命氏 [2022/03]
原来京城大叔跑去共国变成了共叔段老实呆在那里不再闹事了,可是他的儿子公孙滑却不甘失败跑到卫国请求出兵帮助父亲再夺君位。公孙滑这个名字是从他祖父论起而称呼的。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公孙滑是郑武公的孙子,故称公孙。他的父亲是郑武公的儿子故称公子段。这样称呼说明他们两人还没有自己的氏号,等公孙滑儿子那一代便以段为这个家族的氏名,此时只能称公孙滑。按说公孙滑当时也就是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不能说动卫国出兵,但卫国人对郑国早已耿耿于怀。
卫国人是眼看着郑国是如何吞灭那些小国的。那些小国有的跟卫国很友好,有的还依仗着卫国,谁能料到不到几年的时间一个个被郑国灭掉。卫国人看着都胆战心惊。对郑国的建立,卫国人不能不提高警觉,不知道这个新兴国会再使出什么狠招,是否会殃及卫国。
卫国和郑国南北相邻依山带水,按说应该友好相处,因为两国有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被儒家夫子们谩骂的所谓“郑卫之声”。郑卫之声在春秋时代可以称得上一种流行音乐,卫国是这一流行音乐的开创者,在郑国未建立之前其靡靡之声就流行多年,郑国由于与卫国接壤,淫声款曲很轻易地就传了进来。所以《诗经》中郑卫之风多情诗。比如郑风中“野有蔓草”,“出其东门”,“子矜”,“褰裳”,“女曰鸡鸣”等都是描写男女相爱偷情私会的诗。卫国的情诗更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郑国人对卫国的淫声款曲情有独钟,卫国人并不因此而对郑国产生好感,看来流行音乐不能成为搭建两国友好的桥梁。卫国近三代君主对郑国人都没有好感。卫武公在周幽王那场大灾难中曾与郑人一起出兵救难。卫武公因此被周平王提升了爵位,由侯爵上升到公爵,表示出周王对卫国的偏爱。郑桓公死于此难中,卫武公并没有因此对郑人多几分敬重。卫武公去世,儿子卫庄公继位。这时郑武公护送周平王东迁,紧接着就忙于建国。卫庄公亲眼目睹郑国是如何建立的,心中无限感慨。卫庄公去世,卫桓公继位,在此前后不到三、四年,郑武公去世,郑庄公继位。卫国真正开始对郑国提高警惕是从卫桓公开始。卫桓公与郑庄公两位君主从各自继位的那天起就没有给对方好脸看过。因为卫国一直担心郑国再这么打下去的话,自己的附庸国滑国就极有可能并入郑国版图。如果这样的事发生,那么就会严重威胁到卫国,用现在的词来讲就会触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后来郑国和卫国正是因为滑国而发生过冲突,其严重程度引起周王室的干预。卫桓公考虑到这点时刻提防着郑国,同时也想找个机会敲打一下这个强邻,但苦于没有借口一直没有动手。谁料到天上掉下个大傻子,公孙滑主动上门借兵求助,卫桓公岂能错过这个难得的良机,立刻出兵讨伐郑国,攻取了郑国的东北边城廪延。
廪延曾是共叔段谋反时的势力范围,卫国轻取廪延,其意一是做给公孙滑看,看看我是在帮助你,收复了你原来的失地。第二个意思就是严重警告郑国,我卫国不是好惹的,你的城池可以被我轻而易举地攻占。
郑庄公万万没有想到卫国攻占了一座城邑。“这还了得,卫国人也太胆大妄为了,必须予以反击,让卫国人知道我郑国人不是好惹的。”祭仲对郑庄公说。公子吕也嚷嚷道:“必须还击,让卫国人尝尝我郑国人的厉害。”郑庄公说:“别着急,待我去王室借兵再讨伐卫国。”公子吕说:“还用得着借兵吗?我们自己就可以打败卫国。”郑庄公说:“你不懂。”
从这次卫国出兵攻伐郑国这件事上郑庄公已经看出卫国对郑国早已怀恨在心,否则的话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忽悠出兵。如果单独反击,那么卫国再还手,一来一去没完没了,所以必须让卫国人遭到痛击,而且是合情合理的痛击才可让卫国彻底服输不敢肆意妄为。故此郑庄公想请来王室军队,借王室的力量压制卫国。
祭仲很快明白了郑庄公的意图,他又建议请鲁国参战。祭仲是郑庄公的首辅大臣,也即郑国的执政大臣,老谋深算,是郑庄公最主要的出谋划策者。郑庄公后来能称雄称霸多有祭仲的谋划。郑庄公说:“鲁国恐怕不会参战?现在的鲁君较为温和,再说他只是个摄政君,恐怕不会同意出兵。”
摄政君即是代理君主,而为非正式国君,鲁国现任国君为何只是个代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