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6 [2020/05]
- 赏与罚----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4 [2020/09]
- 什么是刑名----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3 [2020/09]
- 韩非的术之三---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2 [2020/08]
- 为何要了解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 [2020/04]
- 韩非的术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1 [2020/08]
- 紫气东来·老子的传说-----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5 [2020/05]
- 尚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4 [2020/06]
- 尊天----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6 [2020/07]
- 义字何在?----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4 [2020/05]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9 [2020/05]
- 仁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3 [2020/05]
- 诸子百家是如何产生的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 [2020/04]
- 明鬼----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7 [2020/07]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四----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1 [2020/05]
- 孔子画像·不要以貌取人--先秦诸子百家系列5 [2020/04]
- 法家的用人之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8 [2020/08]
- 礼,礼治,礼乐制度---先秦诸子百家系列8 [2020/05]
- 礼治与法制的区别---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2 [2020/07]
- 帝制不除,历史必将重演 [2018/07]
- 法家的逻辑之一-----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3 [2020/07]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三十五章鲁桓公命名 [2022/04]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十九章郑世子忽迎亲 [2022/03]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五章郑卫之怨 [2022/02]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二十章鲁隐公命氏 [2022/03]
一切出兵,(“袭”除外)均须经天子许可。非天子之命诸侯不得擅自征伐。《礼记· 王制》云:“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斧钺然后杀。”然而自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相征伐而无视王室的存在和天子的命令。《论语》上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初期,天下初乱,这些出兵的规矩多多少少还能被遵守,以后就乱套了,到了战国,天下大乱什么都不讲究了,杀戒大开,血战天下。春秋不同于战国,多多少少还保留着那些古老的规矩,看起来还十分有趣,不象战国那样除了血腥还是血腥。
卫国的弑君之贼州吁已被诛杀。郑国对卫国的出兵当然不能再以“讨”为名,也不能以“伐”,更不能用“征”。因为郑国不是有征伐权的方伯之国。郑国只能以“侵”的名义出兵,责问卫国对郑国的讨伐之罪。但无论用什么词也是兴师问罪的意思,为此郑庄公尽出三军开进卫国。按当时规矩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郑是伯爵国,当属二等国,应有二军,一军12500人,两军共25000人。但《左传》上却说郑国在这次对抗中用了三军。这可能是郑国为了把自己打造成地区强国而违规扩编军队。
郑国三军由三位大臣各领一军。那时是文官领军。军队的最高首领都是把持朝政的大臣,属于军政合一的官制。三位大臣是祭足、原繁、高渠弥,即是郑国当时的三卿。按春秋官制天子设六卿,诸侯一般三卿,但也有设六卿、甚至八卿者,如晋国曾有过八卿,宋国也设有六卿。不论是王国还是诸侯国最重要的官职卿大夫全都是由天子或国君的亲属担任。郑国的这三位卿大夫也是如此,祭仲是郑庄公的弟弟,高渠弥和原繁都是郑庄公的堂弟,三人都是以封地为氏号。
这次讨伐卫国,郑庄公的大儿子忽和二儿子突也随军出征。这是郑庄公的儿子们首次上阵。郑庄公有八个儿子,其中二儿子公子突可以称得上将帅之才,很有军事才能,而将来要继承君位的世子忽却不如公子突机灵勇敢。郑庄公因此很担忧,一旦他过世,郑国是否会象卫国一样发生动乱。他曾把这种忧虑说给上卿祭足。祭足说:“君不必担心。世子忽是个仁义之人,将来必是个好君主。至于其他公子,君应量才而用。据各自才干安排适当位置。名分地位适当则不会有非分之想。”郑庄公心想这种安慰话也就是听听而已,关键是得让世子忽锻炼。出征打仗是最好的锻炼方式,郑庄公带两个儿子出来正是这个目的,锻炼大儿子,让二儿子当陪练。但锻炼考察的结果是二儿子强于大儿子。
郑三军进入卫国,卫宣公并没有出师正面迎战,而是请来南燕的军队对付郑军。郑庄公问两个儿子如何对付南燕军队。公子突出了个主意,绕道燕师背部之后来个南北夹击。三位大臣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派世子忽和公子突两个各带小股军队偷偷潜入南燕军队后方一个名叫制的地方,招募了当地的制人临时组成一支有生力量,突然对南燕军队发动袭击。南燕军队担忧正面的郑国三军而不敢反过来还击。公子突和世子忽两人率领制人奋勇出击,打败南燕军队。
郑国人用的这招从背后偷袭,如果从后人的眼光看那是出奇制胜,而在当时人看来却是违反了作战礼规,这种偷袭是一种上不了台面的行为,并不能赢得称赞,反倒会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郑国人会耍心眼搞小动作。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郑国人善于用兵,郑国接下来的多次讨伐都打败了对方,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战果。这说明郑国人机灵,也说明新兴国不象老牌封国那样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但话又说回来,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老实规矩,守礼守法,不会玩心机耍心眼,比如宋国人就是这样,一根筋一路跑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郑国与宋国是春秋时代两个风格做派截然不同的国家,郑国是新兴国,宋国是前朝后裔封国。如果比作一个人,宋国是祖爷爷辈的,郑国则是曾孙辈的。所以宋国老气横秋,因循守旧,不知善变,老实守法。这些特点反过来说就是郑国,新生活泼,富有朝气,不受约束,不拘一格,敢于创新,善于应变。这两国碰在一起可有的看啦,老的瞧不起小的,新的看不惯老的,互相谩骂彼此攻击,谁优谁劣,孰胜孰败岂止在战场。打击了卫国,郑庄公把矛头就对准了宋国,正式拉开了称雄称霸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