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6 [2020/05]
- 赏与罚----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4 [2020/09]
- 什么是刑名----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3 [2020/09]
- 韩非的术之三---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2 [2020/08]
- 为何要了解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 [2020/04]
- 韩非的术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1 [2020/08]
- 紫气东来·老子的传说-----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5 [2020/05]
- 尚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4 [2020/06]
- 尊天----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6 [2020/07]
- 义字何在?----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4 [2020/05]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9 [2020/05]
- 仁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3 [2020/05]
- 诸子百家是如何产生的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 [2020/04]
- 明鬼----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7 [2020/07]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四----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1 [2020/05]
- 孔子画像·不要以貌取人--先秦诸子百家系列5 [2020/04]
- 法家的用人之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8 [2020/08]
- 礼,礼治,礼乐制度---先秦诸子百家系列8 [2020/05]
- 礼治与法制的区别---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2 [2020/07]
- 帝制不除,历史必将重演 [2018/07]
- 法家的逻辑之一-----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3 [2020/07]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三十五章鲁桓公命名 [2022/04]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十九章郑世子忽迎亲 [2022/03]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五章郑卫之怨 [2022/02]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二十章鲁隐公命氏 [2022/03]
鲁桓公刚登上君位,郑庄公立即派人去鲁国,先祝贺新君即位,之后马上进入正题商谈易地之事。
郑国就易地之事已经与鲁国多次商议,前两年为表示诚恳,郑庄公先把祊地给了鲁国,以打消鲁国的疑心,并再次强调对周公庙妥善保管,按时祭祀。鲁国人接管了祊地,但却迟迟没有将许地让给郑国,这让郑庄公很伤脑筋,不知鲁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鲁国一再推迟时间,又一再给出各种理由做出为难的样子,其实这都是借口。鲁国人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去王室了,那个中途歇息的地方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那个周公小庙是不是年年派人祭祀都是说不准的事。这件简单轻易解决的事之所以拖很长时间,不明事理的人以为是鲁国人在掉郑国人的胃口,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鲁隐公感到为难。鲁隐公自己总以摄政君的身份想问题,对易地这件事,他有决定权,但他不愿意去做,毕竟是代理国君,一旦答应了郑国将那块地给了出去会不会招来非议,说自己对祖宗不敬。若是背上这个罪名可不好,算了,将这事留给真国君吧。鲁隐公的这个态度使得这件简单的事拖沓了好几年。
现在郑国人又来谈这件事,鲁桓公不是很清楚,已经是执政正卿的公子挥知道其原委。鲁桓公问公子挥怎么办。公子挥刚杀死了鲁隐公,心神不定,担心引来别国的干预,尤其是担心郑国,他对郑庄公有所畏惧,生怕这个郑伯出其不意来鲁国问罪。现在新君刚刚即位,郑国就迫不及待地来人要求易地,这不是看我鲁国有可乘之机吗?明是易地,暗中却藏着威胁。好汉不吃眼前亏,痛快应了郑国人,什么担心都没了。想到这些,公子挥说: “那是块废地,留着也无用。依臣之见还真不如与郑国易地,我们不是也多了块地吗? 再说,我们已经接收了人家的地,没有理由不答应人家郑国。”鲁桓公根本就对那块地没有任何概念,在哪里都不清楚,公子挥这么一说也就应许了。
鲁国人答应了,郑庄公立刻安排两君会见,鉴定易地盟约。很快,郑庄公与鲁桓公在一个边境小城邑会见。一见面,郑庄公就送给鲁桓公一个见面礼,一块洁白无暇的玉璧。郑庄公还表达了对周公的敬意,承诺愿意年年祭祀周公。年轻的鲁君有种受宠若惊之感,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咄咄逼人的郑伯吗?多么和蔼,多么客气,有礼有貌,哪有半点盛气凌人之势?搞不明白为何宋国人总跟他过不去,啊,我明白了,原来不是郑国人欺负宋国人,而是宋国人不讲礼,将来我娶媳妇可不娶宋国人。这位年轻的国君在这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份盟约呈现在他的面前。鲁桓公没仔细看全部的条款,只看到了最后一句,“渝盟,无享国。”鲁桓公暗笑道:“这是什么约定,违背盟约,就失国了,不至于这么严重吧。”鲁桓公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郑鲁两国的两块飞地正式交换。
郑庄公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心里舒坦了许多,这地换得不容易啊,就这么一小块飞地居然谈了这么多年。郑庄公由此想到了周王强行换地之事,不由地心中又生出一股闷气,我与鲁国换地多不容易,费尽了口舌,而你周王却象个强盗说换就换,连个商谈的余地都没有,你周王依仗的是什么理?周桓王自从强行与郑国易地后至今没有给郑国一个说法,更使郑庄公感到烦心的是在归入到郑国的那些城邑当中至今仍有不服者,动不动就起事,郑庄公每想到这些就觉得心胸憋着慌,再拿与鲁国易地之事一对比更觉来气。来气又能怎么样呐?人家毕竟是天子周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能管得了。唉,这世道不如从前了,天子也不讲礼了,哪还有谁遵礼守法呐?
郑庄公虽然很强悍,但对天子的欺凌毫无办法,对柔弱的鲁国也不敢使硬,易地一事充分显示出他内心柔弱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也是他循礼奉法的一面。郑庄公就是个刚柔相济的人,既有强硬的一面也有弱势的时候。他的强硬使郑国占领了许国,他的弱势使许国实行一国两制,如果他强硬到底,那么许国就会归属郑国,与刚刚从鲁国换来的许地连成一体,郑国的面积将会扩大近五分之一。这就是为何郑庄公一再要求与鲁国易地的最根本原因。
下一步,郑庄公会违背约定全部占领许国吗?可以说这是郑庄公最大最强的心愿,鲁国的许地已经划归郑国,再往前一点就是许国。郑庄公登上国都城墙远眺,似乎看到了那一大片新的国土。他现在有点后悔当时为何谦让,好不容易攻占了许国,为何忽生怜悯留给许叔一栖之地。真不知当时那种怜人之心从哪来的?难道我这个人天生心慈?世道变了,这种软弱心肠恐怕适应不了以后的形势了。想到这,郑庄公又想起了世子忽,由世子忽又想到了公子突,这两个儿子,一个柔弱,一个强悍,象自己一分为二。柔弱的世子将来继承君位,强悍的儿子会有什么表现?若是他们俩配合默契,郑国会象现在这样挺立,如果不是那样,郑国又将出现什么局面?会象鲁国那样发生弑君事件吗?鲁隐公之所以被杀多半原因是由于他的软弱,而世子忽恰好有与鲁隐公相象的一面,郑庄公想到这感到头痛,不愿再想下去了。但很快郑庄公的神经又一次绷紧,因为又发生了一件弑君事件。这次发生在宋国。郑庄公想起卫国、鲁国、宋国都发生了弑君事件,精神再次受到刺激,更为世子忽担心。“我老了,不在乎了,可是世子将来如何是好?”郑庄公在心里反复嘀咕。
宋国来人请郑庄公去协助处理这次弑君事件,郑庄公立刻抛开了令他烦躁的思绪启程去了宋国。那么宋国为何也发生了弑君之事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