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6 [2020/05]
- 赏与罚----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4 [2020/09]
- 什么是刑名----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3 [2020/09]
- 韩非的术之三---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2 [2020/08]
- 为何要了解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 [2020/04]
- 韩非的术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41 [2020/08]
- 紫气东来·老子的传说-----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5 [2020/05]
- 尚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4 [2020/06]
- 尊天----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6 [2020/07]
- 义字何在?----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4 [2020/05]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9 [2020/05]
- 仁究竟是什么?----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3 [2020/05]
- 诸子百家是如何产生的之二----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 [2020/04]
- 明鬼----先秦诸子百家系列27 [2020/07]
- 礼,礼治,礼乐制度之四----先秦诸子百家系列11 [2020/05]
- 孔子画像·不要以貌取人--先秦诸子百家系列5 [2020/04]
- 法家的用人之道---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8 [2020/08]
- 礼,礼治,礼乐制度---先秦诸子百家系列8 [2020/05]
- 礼治与法制的区别---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2 [2020/07]
- 帝制不除,历史必将重演 [2018/07]
- 法家的逻辑之一-----先秦诸子百家系列33 [2020/07]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三十五章鲁桓公命名 [2022/04]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十九章郑世子忽迎亲 [2022/03]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五章郑卫之怨 [2022/02]
- 郑庄公初霸春秋,第二十章鲁隐公命氏 [2022/03]
卫宣公自从当上国君后其个人行为和国政处理得都很不得当,令卫国人颇感失望。先说说卫宣公的个人行为,这是最令人不耻的事。什么事呢?卫宣公抢了儿媳妇。卫宣公的大儿子名急,是卫宣公与夷姜生的儿子。夷姜曾是卫宣公父亲卫庄公的小妾,被卫宣公勾引通奸。卫庄公死后,夷姜成为卫宣公的夫人。卫宣公当上国君后,将大儿子急立为世子,并张罗着为他娶亲。卫国与齐国一向通婚,这次大儿子的新娘也是来自齐国,而且很可能就是齐僖公的另一位女儿。齐僖公有好几个女儿,齐文姜是较为有名的一个,齐僖公曾经想把文姜嫁给郑世子忽,被宛然拒绝。后来齐僖公又向郑世子忽提婚想把另一个女儿嫁给他,也被郑世子忽拒绝。这说明齐僖公的女儿很多,嫁给卫世子急的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这位女子后来被称为宣姜,说明她是齐国公室出身,不是来自齐国那个大家族的。如果是来自别的大家族不能被称为姜氏,而只能以家族氏号为称谓。所以这位齐国新娘应该是齐僖公的女儿。
为世子娶亲仅次于为国君娶亲也是非常隆重,前面讲过郑世子忽迎亲,卫世子急也是如此这般迎回新娘的。所不同的是郑世子忽“先配后祖”在半道上就把新娘干了,而卫世子急却非常守规矩从齐国把新娘接回卫国这一路都没有碰过新娘。卫世子急真是太本分太守规矩了,而他吃亏就吃亏在这一点上,而且这亏吃得彻底。
卫世子急走的是水路,到了卫国,父君卫宣公亲自到河边迎接。父亲不在祖庙等待,而是亲自来迎,世子急很高兴也很惶恐,他急急忙忙下船上岸给父君行礼,却见父君目不转睛地盯着后面的新娘。世子急连续三次施礼问候,父君都没有听见。父君的眼神都呆了,一直飘在新娘的脸蛋上。
世子急立刻被告知这个新娘将要与他的父君拜祖成亲。世子急楞了,这是怎么回事?有人告诉他国君必须明媒正娶,她的母亲夷姜是先君的小妾,不能算是正夫人。而这位新娘来自齐国公室,正适合做国君夫人。
按礼规,妾不能成为夫人,何况是父亲的小妾。卫宣公似乎做的合礼合法,但再有理也不能抢儿媳妇,哪有这样的规矩?
世子急一脸懵圈,他想为何不学郑世子半路上把新娘干了,哪还有这档子事?这叫什么事呢?现在已经晚了,父命不可不从。世子急只得乖乖听命,将新娘让给了父君。
本来是儿子的新娘立刻变成了父亲的夫人,原来的夫人夷姜气得上吊自杀。卫宣公只是叹口气说道:死了也好,免得多事。
新夫人来自齐国便称齐姜,卫宣公死后又称宣姜。宣姜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公子朔,已经九岁了,小的名寿,七岁。这两个儿子又引起卫国一连串的灾难,这是后话,暂且不说。此时卫宣公还洋溢在幸福之中,世子急没有任何抱怨,而且还非常善待这两个小弟弟。
抢儿媳妇这事已经让卫国人心凉了一半,卫宣公又一个劲地跟从宋国反郑,这又令卫国人感到不安。有大臣劝卫宣公改变政策,不要盲目反郑。卫宣公说反郑是先君的遗志。大臣说反郑虽然是承继先君的遗志,但也应该随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卫宣公似乎脑子不转弯,要说先君,卫庄公才算是他的先君,而不是卫桓公。卫庄公是他的父亲,卫桓公是他的哥哥。父君卫庄公并没有出兵郑国,哥哥卫桓公出兵郑国也是受了蛊惑,要不是郑叔段的儿子跑来挑动,或许卫桓公也不会对郑国动武。真正反郑的是州吁,而州吁是弑君之贼,继续对抗郑国是弑君之贼的遗志,而不能说是先君的遗志。这个道理没有人跟他讲,世子急即使明白也不能说破,他知道父君是在处理国政上是个很死性的人,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所以世子急从不乱发言,唯父君之命是从。
大臣们对卫宣公早已失望,劝谏的话已经不愿意多说,只有公子职和公子泄两人觉得还有责任规劝两句。公子职和公子泄这两人是卫宣公的族兄,但年龄并不比卫宣公大多少,几乎同龄。卫宣公曾把大儿子急托付给公子职教导。当公子朔和公子寿出生后,卫宣公又把这两个小儿子托付给公子泄教导,并任命他俩分别为左公子和右公子。
右公子职和左公子泄借着教子之责对卫宣公奉劝道:“现在宋国与郑、齐、鲁归在了一起,对我卫国可不利啊,我们何不向宋国新君问候,借此与郑和好。”
卫宣公此时不知在想什么,听了他俩的话说:“我再考虑一下。”
左右公子心想这一考虑不知要考虑多久,看来没什么指望了。两人正失望的时候,齐国使者到告诉卫宣公,齐侯将要与他会面。齐侯要会面,这事不敢怠慢,卫宣公立刻应允。不久齐僖公和卫宣公在卫国的一个名叫蒲的小邑会面。
齐僖公仗着是长辈和大国的双重身价一见面就毫不客气地给卫宣公一个下马威:“我女儿还好吗?”
一上来就先问女儿,卫宣公知道这是故意难堪他。“好,好,非常好,寡人对姜氏非常尊重。”
齐僖公仍是严肃地说:“那就好。现在说说你的想法吧。”
卫宣公:“什么想法?”
齐僖公说:“对现在的形势怎么看。”
卫宣公:“形势大好啊。”
齐僖公向卫宣公摆明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劝他不要再与郑国作对,把心思用在国内,不要再出现内乱。
“如果卫国再出现内乱,我齐国就不得不干预。”齐僖公说。
卫宣公回答:“齐公说的是,如果我卫国真的再发生内乱,我当然希望齐国出手解难,这样免得郑国插手,乘虚而入。”
齐僖公说的不是虚言,后来当卫国在出现内乱时,齐国人果然出来干涉进而帮助卫国解难。
齐僖公说:“对郑国就不要再嫉恨了,和和气气总比打来打去好过,这个道理还不明白。”
卫宣公说:“明白,明白。”
对齐僖公和卫宣公的这次会面《春秋经》记载为“齐侯、卫侯胥命于蒲。”所谓“胥命”是指不用歃血立盟即可相互守信。《荀子》说:“春秋善胥命,诗非屡盟。”《春秋经》褒扬胥命,诗经里的诗则是嘲讽屡次立盟。卫宣公与齐僖公这次会面虽然没有歃血立盟,但却有口头上的约定。卫宣公遵守了这个约定,不再与郑为敌。至此围绕着郑国而掀起的十多年的动乱终于结束了,中原地区迎来了和平美好的时光。
不幸的是这段和平美好的时光没有维持多久就被打断了,中原地区再次进入战争状态。那么又是谁挑起了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