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初,我的爺爺去世,九十九歲的年紀。他的離去,仿佛像生命之舟轉動船槳劃出的一道水跡越來越遠,把前行的力量回向給我們。
疫情的第二年,我的一位教師離開,不到七十歲。讓我隔了數月不敢再去老師家拜訪,怕師母難過,也怕自己難過。
疫情的第三年,遠房堂弟三十幾歲的年紀意外離去,背後留下兩個娃。驚聞噩耗時,我能感受到父輩人除了白發人送黑發人思索與哀痛,還有對我們這代人運勢不可知的惶恐,那是對黃泉路上無老少的驚慌。
我對堂弟離去的體會,就猶如一棵樹被斷裂一根枝幹,一朵重瓣的牧丹被摘下一片花瓣,蛻完立事牙後又意外磕掉一顆牙齒,一艘載著一代人的船缺了一個海員,那是一種被撕碎一角的痛裂的體會。因為他的離去,我們這一代人擁有一份對生命的不安,一份親戚裏這一代人再不能完備的遺憾。
晚上輾轉難眠間,堂弟的聲響和愛笑的樣子總是傳來在耳邊浮現在腦海。我想起我親愛的姨奶姨爺,假如二老仍在,該有多心疼。想到堂弟的爸爸,他年輕時承擔過小指被設備截斷的痛,如今又如何面對這晚年喪子之痛。想到堂弟的孩子們,他們尚且幼小怎樣接納他們的爸爸的離去……。失去至親的骨肉,是生命最無法承受之痛。
或許沒有疫情,我們也不能阻攔哪些。但這個疫情,好像給地球蒙住滿天看不到的霾,仿佛注定要從我們的有著中奪走些什么。想到曾和奶奶一起讀過的於娟的《此生未完成》,想起我由於奶奶的去世刻意尋找與學習的相關生和死的知識碎片,我想用一些有實操性的文字去整理大家在這種情況下承受的壓力和情緒沖擊,求自己對失去的擺脫,也希望這些內容,能夠間接的幫上堂弟的親人們。間接的幫助到在這種疫情裏不得不面對生離死別得人。
一、當經曆喪親時常見的壓力反應:
1、往日場景再浮現
從送到醫院、實施救治到離去和告別時的面容,會不斷在腦海裏再現或反複在夢境裏出現。
假如離開的人由於遭受到特別的意外或是痛楚去世,祖祖輩輩都是緣的共情力,會使家人好像親曆其境,體會到驚恐。這類親臨其境的體驗多會連綿多年不能自已。
2、選擇逃避
喪失是一種深痛,這類深痛從我們離去孕媽喪失母體的庇護時就有這份記憶。因此我們會本能地擔心打動這濃烈的悲傷。
有的人會躲避與親人離世有關的事物,有的人會壓抑自己的感情,不讓自己記起或是提及親人離世的事。有的人甚至防止觸碰外部以免造成哀慟。
3、對次生問題的壓力反應
除了常見的失眠、無法集中精神的情況,也會有過多警惕、狂躁、遷怒、不知所措、心神不安。緊張焦慮,擔心再發生同類事情。
4、對家人意外離世的心態及行為反應
(1)震驚——震、撼、驚、駭。
(2)否定:無法接受親人離世的事實。
(3)憂傷抽泣、茫然無奈。
(4)愧疚:覺得內疚愧疚。總是回憶怎樣能夠避免事情發生。
(5)怨恨:對家人遭受意外的有關人覺得惱怒、質疑去世家人沒有得到全球的照顧,在疑似這種情況存有的情形下,會心生痛恨。
(6)信念困境:喪失歸屬感,懷疑自己一切都是錯的。
(7)生疏:無法面對原先的關系圈,包含家庭。也生疏那些曾經感覺有意義的人和事。
(8)自身監禁:挑選留到黑暗裏,以此表述抵觸與進攻。
5、身體經常表現得情況:
不清楚挨餓或是食欲不佳;精力降低;腳步或動作遲緩;頭疼、失眠、惡夢、呼吸不暢、大哭時的幹嘔……。
二、如何面對和幫助正在經曆以上情況的自己或親友
1、接受事實
接受事實的能力和健康狀態、個人動能、經驗、歸屬感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不得不正視,也不能急於求成。
2、終止抨擊
無需抨擊自己的感受,不管愛與恨。就算責怪離開的人為何離去。用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感受。每個人都過悲傷的腳步不一樣。使自己有充足的時空環境去體驗並渡過悲傷。
3、盡力保持日常作息和規律飲食
4、無須奢求頑強
不必把體會藏起來。無須回絕陪伴和幫扶。悲傷需要有表達的途徑。
5、分享回憶
維持與親友的聯絡。分享感受,分享回憶,也可為離世的家人帶來安慰。由於這世界他曾經來過。
6、以合適的方法留念
傳統的留念或是如今網絡上的留念。或者利用在網上創建家族樹的方式去連接懷戀。
7、解決喪失創傷的四道門:道恩道謝道歉告別
這份道恩道謝道歉告別,可以在為家人送別的儀式上表述,可以身後事處理是自己沒能趕上送別典禮時一個人的默念,更可以在自身許可的時間空間裏去留念和表達,能夠大聲說還可以在內心說,這是允許自己逐漸放下悲傷的表述,更是對離開的人能夠放下掛念飲下MPT的安慰。這是一份超越生死連接。
8、尋求幫助
假如情緒困擾和壓力反應長期不斷,就會影響日常生活。或者是因為產生信念困境、生疏和自我監禁,都能夠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或是明白生命呵護人士的幫助。
9、同輩人的互聯
一輩留一輩,生命的繁殖內置跨代圈子,這個圈子可能溫和、靜默、撞擊、生疏或者因競爭為之隔閡、粉碎,卻仍然是獨屬於這一代人的傷害與幫扶互動、黑暗與閃光相映、花與萼相輝的生命之環。兄妹是上一代人留下的零零星星或是浩浩湯湯,結成冰、化成水也還是脈脈相接中同源的那一片雪花。這是造物者的神秘智慧。
屬於一代人的生命之環,被撕掉一個口子,也意味著這一代人需要去認識生命責任的全部,長輩、平輩、後代,在與不在……。在向逝者致哀的同時,把失去的人放在心上,兄妹更密切去連接。散掉的環,注定飄零。血濃於水的能量才能提高了環境適應性,彼此更多的陪伴才能讓個人生命更持久厚實。冷漠地承擔與釋懷地接受,是家族發展完全不同角度的兩種能量。
相關文章:
失った悲しみや辛さを乗り越えるための7つの方法!
心理学者:家族が突然亡くなったとき、こんなことをしてみたら?
經常憂慮親人離去怎么辦?這6個方法教你面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