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劣根性

作者:张铁林  于 2019-4-30 09:4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我一想到袁崇焕这个人我脑海里始终是一个镜头:一个头发凌乱,满身污垢的人被囚在一个木笼车里,周围是怒不可竭的人们。有老的,有少的,有富有的,也有贫穷的,这些人都冲上去,用力的打着,骂着,撕咬着……

 

我不知道,此时此刻,这位在囚笼里面的人是个什么样的心情,我难以描绘。差不多一年多以前,这个人还为了保卫这群打他,骂他,撕咬他的人而千里赴援,现在却被这群人如此重伤。我体会不出这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痛楚,因为,我生在和平的年代,不是英雄,没有亲历。

 

假如我是个导演,我要拍一部电影,我肯定会拍袁崇焕的故事。虽然,在中国这么长的历史里面,他算不上最伟大,而且事过境迁,当年他所抗击的满人,早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员。

 

但是,他的气魄,他处在那种风头浪尖时所表现的英雄气概,我想这些对于我们现在的人们的教育意义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为不管世界怎么发展,那些为了信仰而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始终都是值得敬仰的。

 

让我们把历史翻回到明朝末页那个苦难深重的岁月,去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千古以来最大的悲剧的发生。找到这一原因,对于我们现代人或许也很有启示。因为像袁崇焕这样的悲剧,并不是明季所独有,宋朝的岳飞,清末的聂士诚,乃至抗日烈士张自忠,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人的悲剧或多或少都有袁崇焕式悲剧的影子。

 

为什么我称为袁崇焕式悲剧,因为袁崇焕的悲剧最为典型,也最为凄惨。历史书上,没有交代岳飞是怎么死的,只说就义于杭州风波亭,但想来不会是凌迟。而且岳飞的死除了朝廷,民间都是很同情的,都是知道他的忠,他的冤枉,但袁崇焕却要等到被凌迟后100多年由自己的对手来给自己平反。想来是何等的悲哀。

 

 

不管怎么样,我们发现,袁崇焕式的悲剧,从古到今都不乏其例,所以,我很想仔细的挖掘挖掘袁崇焕的悲剧。我前面说过,我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并希望能对现代有所警示,不要再蹈前辙,让英雄含恨。

公元一六一七年,也就是明朝万历皇帝45年,满清的奴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发兵攻明。次年攻占辽东重镇抚顺。明兵大败,总兵官张承荫战死,万余兵将全军覆没,举朝震骇。万历四十七年,又爆发了具有决定性的萨尔浒战役,结果明朝军队又是大败,在以后的日子里,明朝与满人又打了好几场大仗,明军每战皆败而且是全军覆没的败。

 

辽东的局面已经到了几乎无法收拾的地步,整个明朝朝廷都找不到可以挽回危局的人。因为明朝的制度是文官指挥军队,而文官只会做八股文章,对于打仗是一窍不通的。由这些只会写八股文章的(也许还会做诗)文人,来带领军队冲锋陷阵,岂有不败之理。

 

既然文官带不得兵,为什么还要让他带呢,因为皇帝害怕武将造反。这就是明朝的制度,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军队没有战斗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在辽东的局面难以收拾的时候一个广东东莞人毅然的站了出来,用自己无以复加的勇气,来承担起辽东这一危局。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也是个文人,而且是中了进士的高级文人,但他是文人当中的异数,因为他不但作的好八股,而且还很能打仗。这么一个既能打仗,又能作八股的文人,真是明朝皇帝的运气。

 

关于袁崇焕的履历,在金庸的文章里是这样交代的“袁崇焕,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生于哪一年无法查考。他为人慷慨,富于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退伍的军官士卒,总是向他们请问边疆上的军事情况,在年轻时候就有志于去办理边疆事务,他少年时便以“豪士””自许,喜欢旅行。”并交代,他是万历47年的进士,也就是萨尔浒战役爆发那年的进士。

 

袁崇焕考了几次进士才考中,可见他也不算是什么文采出众,而且是个文人,想来也没什么好武艺。但是,他有一颗异与常人的肝胆,就是凭着这幅肝胆,所以后来在独守孤城,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强敌时能够坦然自若。

 

袁崇焕第一次对敌,遇到的就是努尔哈赤——一个中国历史上继成吉思汗后最伟大的军事天才。而且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很悬殊,袁崇焕仅孤城一座,兵将万余。

 

而努尔哈赤是精兵13万,号称20万,当时有满人不过万,过万便无敌的说法,努尔哈赤确是13万。以身经百战,对初次带兵;以精兵13万,对弱旅万余,战役的结果似乎应该毫无悬念。

 

然而,结果很是意外,至少努尔哈赤很是意外,自己此前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为什么一座孤城,一介书生却奈何不得。历史也将记住这座孤城,因为它成就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这座孤城就是宁远即现在的辽宁兴城,在锦州与山海关之间。

 

努尔哈赤攻宁远不克,伤亡惨重,自己也身受重伤,不得不放弃,半年多以后含恨死去。
袁崇焕却因为宁远一战,一举成名。在战斗当中,袁崇焕把文人儒雅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至。当强敌薄城时,他却与朝鲜使者安坐城楼对弈;当朝鲜使者惊惶失措时,他却只是淡淡的说了句:“贼来了”。

 

但是,他毕竟不单单是文人,当情势危急时,他也放下文人的架子,亲冒失雨,受伤也不稍退。宁远城曾一度险些告破,城内百姓无不抱怨说:“袁崇焕为了自己,害死满城百姓”,但当强敌退后,同是这些抱怨的城内百姓,扶老携幼,至袁崇焕门前感激流涕。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前一后,群众态度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怪百姓的不识大体,因为你不能要求人人都有那么高的觉悟。蝼蚁尚且偷生呢。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民意有时候也是盲目的,这种盲目有时候会变得很吓人,很难以理解。

 

努尔哈赤死了,袁崇焕的对手换成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同样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但是他跟他父亲一样也没能突破宁远这一防线,于是他选择了避开,绕道从蒙古经大漠,克遵化,直趋北京城。

 

这时候,明朝在北京城里的皇帝是朱由检,也就是崇帧皇帝。满洲人打到北京城来了,这位年轻的皇帝吓得手足无措,即命袁崇焕赴援。袁崇焕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怠慢,派手下赵率教狙击清兵,(赵率教后来战死)自己也带了9000人急急忙忙奔向北京城。谁会料到,他奔向的却是无尽的深渊。

 

北京城下,铺天盖地的满洲人,杀生震天。城内是拼死抵抗的明朝战士,和惶惶然的明朝皇帝以及他的大臣。其实,早前袁崇焕就曾上书,提醒注意,满洲人可能绕道进攻北京,可是奏折上去,竟如石沉大海。

正在北京城危在旦夕的时候,满洲人进攻的部队当中突然响起了:“袁崇焕来了,焕崇焕来了……”的呼声,结果满洲人顿时溃败,北京城暂时保住了,可见当时满人对袁崇焕的敬畏。

 

其实,当时袁崇焕手里不过9000人,满人却是近20万,实力相差悬殊,只是袁崇焕的品牌效应,顿时让满人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皇太极过不了袁崇焕这一关,顿生一计,这一计便是反间计。翻看中国的历史,我们发现反间计经常被使用,而且手段并不是很高明,奇怪的是不甚高明的反间计却屡屡能够得逞。

 

同样,皇太极用的反间计也不高明,至于怎么个不高明法,《袁崇焕评传》里分析的很详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我就不多说。

 

总之,结果就是,崇帧皇帝中了皇太极不甚高明的反间计,把袁崇焕抓了起来。而且北京城里谣言开始流传,说满洲人能长驱直入是袁崇焕引来要逼迫皇帝求和的。大家都骂袁崇焕汉奸。


从袁崇焕被捕入狱,到凌迟处死,前后有8个多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却没能让崇帧皇帝清醒过来,也许是清醒过来了,但是却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于是,忠臣得以枉死,满人得以坐大,崇帧皇帝自毁长城,十来年后终于自食恶果,在李自成打进北京时吊死煤山。还留下了“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的千古名言,果如是乎?未必,未必。

我不觉得崇帧皇帝杀袁崇焕,仅仅是因为中了反间计。因为,他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去醒悟,但是经过了那么久的时间后却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实在让人费解。不过,历史上错杀功臣的,崇帧皇帝算不得第一人。

 

南北朝时,刘宋的宋文帝刘义隆生病了,害怕自己死了后大将檀道济造反,便杀死了他。檀道济被杀前把头巾扔在地上愤愤的说:“这是毁去你自家的长城”。自毁长城的例子,在中国实在太多。

 

宋文帝杀檀道济,是因为檀道济功高震主,还好解释。那崇帧皇帝为什么杀袁崇焕呢,前面说了,“中计说”是解释不了的。兔死狗烹,也得兔死后,何况那时候强敌在侧,分明是只活脱脱的猛虎。在这个时候,杀掉唯一一个能够低挡强敌的良将以自速其死,这是什么样的心态。

 

 

崇帧皇帝做的事情还真令人费解。我想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因为满人进逼北京,皇帝恼羞成怒,于是要找人出气。


皇帝的做法让人费解,民意更是让人惊愕。袁崇焕刑前北京城里的老百姓都冲上去嘶咬,以至于咬到了内脏,还出银子买袁崇焕的肉来吃。

 

鲁迅小说《药》里面,华老拴要买夏瑜的鲜血染红的馒头去治儿子的病,那是迷信。而这个时候,老百姓要吃袁崇焕的肉却是因为愤怒,同样是为国为民的人,下场何其相似!

事情过了好几百年,但是每次想起中国历史上有如此惊骇得一幕,心里都莫名的悲哀。不得不感叹,任何时候,做英雄真的好难。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02: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