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科普】啥是阴茎大小的正常范围? [2021/10]
- 一个普通智力的人能取得博士学位吗? [2021/10]
- 真有超大生殖器的男人吗? [2021/10]
- 为什么中医的医闹极少见 [2018/08]
- 川普的伟大,还需百年才能为世人普遍认知 [2021/08]
- 从年龄存活概率说起 [2023/06]
- 从印度疫情谈用大数据看世界 [2021/05]
- 美国新冠疫情就这样突然结束了? [2022/08]
- 戴口罩真能防止新冠病毒传染吗? [2021/04]
- 美国哪些族群的竞争力最爆棚? [2018/11]
- 特斯拉电动车刹车动能回收究竟有多牛逼? [2019/10]
- 美国终于熬到抗击新冠战役转折点 [2021/02]
- 为什么中国不出杰出人才 [2018/08]
- 谈谈如何给自己算命及新冠疫情闹剧 [2022/01]
- 为什么高智商者难以和人相处? [2021/10]
- 我银行的钱被州政府全没收了! [2022/12]
- 动态清零抗疫效果的统计分析报告 [2023/12]
- 若按中国标准, 新冠病毒实际害死多少美国人? [2022/12]
- 用国内法律追缉外国犯罪嫌疑人是国际惯例 [2018/12]
- 为何美国的GDP被严重低估了 [2022/11]
-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为何天下没大乱? [2019/01]
- 新冠致死逼近36万 美国为何不当回事? [2021/01]
评《智商分布论杰出人才,科学吗?》一文
作者:本人假正经 (Benren2) 2018-08-21
本人原创文章《为什么中国不出杰出人才?》在网上发布几天之后,已知网站的点击量合计已经超过一万二。本文同时被网络爬虫扒去,小编用标题党手法改写题目, 转贴其它一些网站。如果加上这些转帖的点击,保守估计读者总数已过两万。
我对这篇文章的巨大反响,有些意外。这是一篇学术性高冷文章,执笔初衷是为学术界和智库提供一个新的人才问题研究思路。尽管我用最通俗浅白的科普笔法改写,我怀疑相当一部分读者还是无法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能充分理解这篇文章,读者至少要有一定的遗传学和统计学基础,有一些遗传育种和统计分析的实际工作经验,还至少熟读过如《The Bell Curve: Intelligence and Class Structure in American Life》by Richard J. Herrnstein 之类的书。
显然,这样的读者不会很多。读者讨论区的评论不少是瞎侃。当然,我感谢所有读者的阅读、评论与批评。
专门的评论文章到目前为止我发现有两篇。读者qxw66在本月19日发表的《也说为什么中国不出杰出人才》一文,基本上是借题发挥,为薄流毒喊冤,没有什么好进一步评论的。另一篇是特有理在本月20日发表的《智商分布论杰出人才, 科学吗?》, 这一篇值得说两句。本文针对他的论点和问题逐一评论与答复。
特有理:“很难得有Benren网友这样的人用科学方法来探讨本民族的未来和发展,可惜回应并不热烈。”
假正经: 对学术性高冷论文,回应冷清才是正常的。很专业的论文,全世界有十多个人阅读,三两个回应,就很不错了。令我惊讶的是对我的这篇文章反响颇大,海外能上网的中文读者才有多少?过两万的点击,阅读数还在增加,你要多少点击回应才算热烈? 再说了,我写独创性文章是为民族未来着想、为祖国分忧,不是为了骗点击卖文为生,不搞你说的 “那些政治八卦,永远高挂榜首,经常上万点击。”
特有理:“Benren网友的博文居然没有搞统计的出来讨论。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对该博文的一种否定。”
假正经:搞统计又懂遗传学的人很少,实际搞过遗传育种工作的更少。自己看不懂,如何去讨论?不懂的人瞎评论,难道就是肯定吗? 另外,应该也有人认为我的文章写的好,觉得没必要补充什么,直接把文章拷贝存盘就走人了。这部分人数谁也没法分辨和统计,是吧?
特有理:“采样空间是否匹配?”,“难道分布曲线的中值线会是重合的吗?文中假设其重合,这已与实际相悖。结论如何能采信?”
假正经:我已经在文章中特别说明,我没有实际采样数据,红蓝国的智商分布是假设。我有数据早就在《自然》上发文章了。此项目是业余时间搞的,还在期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拨款支持后续研究呢。
请注意智商分布是常态分布,如果两个群体的中值不重合,把两者的标准差简单转换成变异系数,同样可以度量和比较智商离散程度,不影响结论。
特有理:“据基因学知识,中国人的基因杂交度是在高位的。”
假正经:遗传学上没有“基因杂交度”的说法。我认为你指的是基因杂合度,即等位基因是杂合体的频率。就算你说的中国人基因杂合度高是正确的,但那也是指基因总体情况。决定身高、体重、颜值等等基因可以很杂合,但智商数量遗传等位基因也可以是很纯合的。
顺便说一句,有人质疑我关于中国智商遗传结构同质化高的推论。这种怀疑反映了某些人对现代遗传学一知半解。在智商数量遗传基因数目现在尚未能完全确定,基因未能精确定位的情况下,只能走经典遗传学的由性状推断基因型的路径。中国近代特有的层出不穷的一窝蜂社会现象这个显著性状,就是中国智商遗传结构同质程度高的证明。
顺便再说一句,有些网站把我的文章标题改成诸如 “中国不出杰出人才是中国人智商偏低”之类,明显是小编不懂统计学,把平均值与标准差混同。当然更有可能是想吸引眼球。这种搞法,把我的一颗关心民族未来和祖国发展的赤子之心,涂抹成狼子黑心,让我背黑锅。对此,我表示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