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家训

作者:vqweqweqwe  于 2022-5-12 08:4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非道义之心,勿汝存也,制之而已矣。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非道义之事,勿汝行也,慎之而已矣。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非读书之人,勿汝友也,远之而已矣。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非读书之言,勿汝言也,诺之而已矣。”

  清代的王士禛在其《池北偶谈》中以饱含敬畏的语气郑重其事地记录下来的这一段话,是他的高祖泺川公(王重光)撰写的家训;同时,他还以王重光六个儿子的成就直接证明了这个家训的有效性。

  我们所熟悉的“家训”,我们在一般意义上认知的“家训”,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的。它显得凝练、庄重、厚实、诚笃,以最为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为朴素而深刻的要求和期许,可谓言约而意丰,有着振聋发聩、耳提面命的警醒效果。

  但同样在这部著作中,王士禛还记载了一种为我们所陌生的家训——“葛端肃公家训”。

  这里的“葛端肃公”指明朝中期的大臣葛守礼。葛守礼于嘉靖七年举乡试第一,第二年举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为官清廉,精明强干,坚守立场,多有建树。他的这个家训形式很是别致,是由个人为官期间的一些标志性事件构成的。

  葛守礼在河南为官三年有余,每次因公出差,路费盘缠之类都是自己掏腰包,如果有县驿私下馈赠,他是坚辞不受。有一次他到汴梁,公事办毕之后,就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个铜茶壶,返回时,恰逢大风雪,黄河结冰不能渡过,于是他就在河边等待,结果身无余财,就又把茶壶卖掉供作路费了。

  明朝中叶贿赂成风,地方官入京巴结时相屡见不鲜。葛守礼从陕西布政使之任上回京入觐时,只是两袖清风,孑然一身。当时宰相严嵩的儿子邀请一起吃饭,他只是按照惯例送了一份“帕仪”(一本书、一个手帕)而已。小吏告诉他,其他省的大员全都送礼给严嵩管家的,可没有一个像他这样送的;如果把“帕仪”送过去,担心主人会生气。葛守礼坦然地说:我确实没有能力送什么厚礼,至于愿不愿意接受,那我也就听之任之了。

  此外,这个特殊的“家训”还涉及坚守礼制、追求好官、选贤任能、果敢断狱等事件,洋洋数千言,虽多为叙事,但中间却无不表现出作者坚贞的品格和崇高的德性。

  古代家训有一个共通之处,内容大都是作为长辈对后辈的诫勉和期望,制订家训者,往往熟谙儒家思想和主张,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家训的意义亦在于依照儒家伦理规范培养子弟的高尚德行。葛守礼写的这个“家训”虽然较为特别,但其指向却极为明确,那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让子弟从中受到如坐春风的教育。相比以教条、戒律出现的家训,这个“家训”显得更为质朴,更为信实,更为亲切,也更容易感染人。

  口述的、训示的诸多崇高的道理,入耳却未必入心入行。如果真的长辈训导什么,子弟就遵守什么,那么读一读圣贤书,那就都成圣贤了。最要紧的,也是被传统文化最为看重的,就是榜样的力量。而家族子弟最亲近的榜样是什么人?就是自己的长辈。作为子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一定程度上,长辈的准则,就是他们的准则;长辈的态度,就是他们的态度;长辈的追求,就是他们的追求。在这一点上,像葛守礼这样的人,虽然讲的是为官的原则,却也同样是做人的原则。将这些原则渗透在具体的事情上,就更具说服力,也更有效应。对于葛守礼这样的长辈,他在说明:对于什么事,我是怎么做的。对于他的子弟,则马上会想到:我的长辈是怎么做的,我也应该怎么做。虽然说“每一代人只有亲手摸过炉火才知道是烫的”,但至少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真善美的种子,至少让他们意识到有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从而拥有了敬畏感,至少哪怕在他们出于贪欲“欺暗室”的时候也知道是在犯错误而不认为是理所当然。如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社会方能大同。

  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家训。而中国古代,更是将其扩展到家庭教育的各个层面。甚至不立文字,也成其训。比如,东晋的谢安,他的夫人曾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不教育子女呢?”他的回答是:“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他们。”是的,“我”的存在,就是“训”,是“言训”与“身训”的完美结合。北宋的欧阳修同样如此,他的父亲甚至在他四岁就去世了,可父亲的为人为官之道,却通过母亲的叙述深深地浸润了他的心灵。许多年以后他都记得,父亲在处理一件案件时,多次停下来叹息。母亲问他,他回答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囚犯找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母亲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况且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这种对生命的敬重和怜惜的态度,就直接影响了欧阳修。以至于他感慨地说:“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也就是说父亲的道德行事直接成为滋润他的泉流,而且终其一生,莫可或忘。

  因此,从接续传统、涵育心灵、养成人格、化成天下的角度考虑,家训必须有。而这样的“训”,重文字,更重践行;重训导,更重实绩。说到底,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vqweqweqwe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山西大槐树 [2022/04]
  2. 宁静 [2024/04]
  3. 驿路散页 [2020/03]
  4. 纺车 [2024/08]
  5. 此时须静坐 [2020/03]
  6. 把时间花在心灵上 [2020/10]
  7. 子规声里雨如烟 [2022/05]
  8. 满架蔷薇一院香 [2022/05]
  9. 拾回来的美味 [2022/05]
  10. 花语 [2022/04]
  11. 风的表达 [2022/05]
  12. 天上掉下一只鞋 [2022/05]
  13. 风车 [2022/05]
  14. 郊外散记 [2022/05]
  15. 童言无忌 [2022/04]
  16. 江南落雪 [2022/04]
  17. 驼铃声碎 [2022/05]
  18. 春天的厨房 [2022/05]
  19. 给母亲一个惊喜 [2022/05]
  20. 我的童年有点甜 [2022/05]
  21. 白云红叶两悠悠 [2022/04]
  22. 草里藏着民意 [2022/04]
  23. 另一种家训 [2022/05]
  24. 杨花慢 [2022/05]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19 17: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