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养鸡(二,悲催) [2020/07]
- 漫步纽约高线空中公园 [2019/05]
- 特朗普总统,你的讲话稿在哪里? [2019/02]
- 中国人正在丢失的10样东西 [2019/02]
- 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事件,在美国发生!(转载) [2019/04]
- 美中顶尖高中生对比令人震撼 [2019/05]
- 长岛种植园,植物园,州立历史公园 [2019/06]
- 女儿的第一个钢琴老师 [2019/03]
- 中日英美四国小学生守则!看完五味杂陈 [2019/04]
- 江南七日游小记 [2019/02]
- 意外就医 [2020/07]
- 闲话生姜 [2019/01]
- 基督徒可以佩戴珠宝首饰吗? [2019/03]
- 温馨的回忆 [2019/02]
- “母亲今年九十八”(一) [2018/12]
- "母亲今年九十八"(二) [2018/12]
- 我的驾车罚单 [2020/01]
- 我的岳父 [2021/03]
- 我与倍可亲 [2018/12]
- 自律的重要性 [2019/03]
- 批评不是我们的任务 [2019/03]
林语堂,祖籍是福建漳州,1895年10月10日出生,1976年3月26日逝世。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他的一生著述颇丰,在文学、语言学、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曾先后出席国际大学校长协会、国际笔会大会等重要会议,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并因《京华烟云》一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一生先后办过《人世间》《宇宙风》等杂志,是《语丝》的主要撰稿人,还主编过《论语》半月刊等,他的文学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除此之外,他还主编过《当代汉英词典》。
当然,不可否认,上面的这些成就也好,经过也罢都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为我所熟悉。是的,只要读上他的几页书就会被他的魔力所折服,尤其是他的那句“读书是私人的事”,便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了。的确,此话深入人心,是肺腑之言,更是经验之谈。我就是冲着他的这句话开始深深地喜欢他,也是冲着这句话一直读自己喜欢的书走到今天。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蓦然回首,我深深地咀嚼这句话或者玩味这句话,依然是清香甘烈,如一杯咖啡在手,由不得我脱口而出:味道好极了!
是的,读林语堂先生的书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更是一场心灵的盛宴。他的见解也好,行文方式再到思辨的语言无不让人受益匪浅。见性见情,是其他作家想做而做不到的,真正做到了率真而为,而无所不为。单单凭借这一点,就没有让人不喜爱他的理由了。林语堂先生是可爱的,不仅文字可爱,处世为人也一样可亲可爱。据说,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顽童,总是对世上万物充满了好奇,为了一部打印机他几乎耗尽所有的积蓄,与三个女儿之间更是称兄道弟,毫无做家长的那种作风和强势,在夫人廖翠凤面前表现的更像个孩子一样,任凭夫人调遣。当然,他有一个规矩或者原则,在他的书房里或写作进行时,不得有任何人去打扰他的。还有一个他穿西服不喜欢带领带,他说打领带像狗一样,失去了人性的自由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他的可爱之处,这与其说是可爱,倒不如说是一种可亲。在其背后殊不知有很深的情结,那是一种文化的情结,更是向往自由自在的性情的自然流露。身在异国他乡的他,一直喜欢穿中装,而中装所展示的不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吗,宽松而儒雅,得体而庄重,不像西方人穿西服打领带给人以拘束、拘谨的感觉。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华文化不仅体现在唐宋八大家里,而且体现在生活、岁月的各个层面,例如服饰文化、茶道文化、插瓶艺术以及书法、剪纸等各个领域。林语堂先生行事为人,无不展示出他爱中国、爱传统文化的个性特征。
作为脚踩东西文化两只船,一心妙语写文章的林语堂先生,不仅文章写的好,尤其是他的小品文,可以说是妙语连珠,集性灵与见识、思辨与幽默为一体,他的经典著作《中国人》一书更是集文化、历史、生活、艺术、智慧还有悟道、禅学、以及人生、岁月、品茗等为一体的比较全面地阐释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著作,他虽然师承李卓吾和三袁大师,但其见识和修为早已将他们甩在身后,其影响也远远超越于本土文化之上。在美国的那些岁月,他广结良缘、善缘,与当地的美国人建立起很好的友情关系,到他那里去的学者可以说是络绎不绝,以结识他为自豪、为荣耀。林语堂先生煮文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行云流水,实乃大师风范。他喜欢大学士东坡先生,并且为其立传,赢得身前生后名。他的人生态度就像他的书名一样《人生不过如此》,其乐观、洒脱的性情溢于言表。
他看起来是一个儒者或者智者,其实在他的骨子里是一个地道的放浪形骸者,至少他推崇生命当如此去做,他爱老庄胜过爱自己,尤其是对庄周的理解和信服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就是林语堂,为文见性见情、做人圆通达理,处处洋溢着生命激情和机智幽默的人生哲学!这样的人没有理由不喜欢他、不追随他,做起走狗也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毕竟是大师、无论是学识上还是修为上抑或议论和对事物的评判价值上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需要重申一遍,他对读书不仅说过读书是私人的事之外,还说过读书是一种空气的妙语,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读书如空气的说法,他说,读书如一个女孩穿着高跟鞋,大家知道,女子爱美是天性,看到穿着高跟鞋的女子亭亭玉立、鹤立鸡群会自然而然地去仿效,读书也是一样,通过这种空气来传播,比课堂里说教更能使人接受、更深入人心。事实也的确如此,回味这句话,让我感觉像一枚青橄榄含在嘴里,给人以唇齿留香之感。
毋庸置疑,多读林语堂先生的书会“中毒”,而且不知不觉,等发现已经到了骨髓,无可救药。远的不说,拿笔者自己而言,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背后,总是有他的影子,有他的潮汐,尤其是燃烟煮字的当儿,他如影随形,跟随左右。这令人很苦恼,也令人很欣喜。好在有生命的独特,经历、记忆、思维以及个性不同与之的区别也分别为圣的了!
有人说,林语堂先生圆滑世故,还有人说,说他晚节不保,反正负面的话该说的都说了,这是个人的价值取向,我以为没有必要去较真。我喜欢他纯粹是一种偶然,但也是必然,因为我的个性和理念与其没有太大的出入,即便有出入,也不妨碍我独立行事的态度,况且古语说的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摘自:http://***/s/blog_4dec26620102z3pw.html (唐寅40603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