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养鸡(二,悲催) [2020/07]
- 漫步纽约高线空中公园 [2019/05]
- 特朗普总统,你的讲话稿在哪里? [2019/02]
- 中国人正在丢失的10样东西 [2019/02]
- 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事件,在美国发生!(转载) [2019/04]
- 美中顶尖高中生对比令人震撼 [2019/05]
- 长岛种植园,植物园,州立历史公园 [2019/06]
- 女儿的第一个钢琴老师 [2019/03]
- 中日英美四国小学生守则!看完五味杂陈 [2019/04]
- 江南七日游小记 [2019/02]
- 意外就医 [2020/07]
- 闲话生姜 [2019/01]
- 基督徒可以佩戴珠宝首饰吗? [2019/03]
- 温馨的回忆 [2019/02]
- “母亲今年九十八”(一) [2018/12]
- 我的驾车罚单 [2020/01]
- "母亲今年九十八"(二) [2018/12]
- 我的岳父 [2021/03]
- 我与倍可亲 [2018/12]
- 自律的重要性 [2019/03]
- 批评不是我们的任务 [2019/03]
小时候我在东北农村长大,对农具比较熟悉,记忆中主要有锹,叉,搞头,耙子,锄头,镰刀,犁,铲子等,当然还有牛,马和驴。磨刀石放在长凳上,镰刀需要经常磨,听哥哥说日本的钢刀质量好,可我从来没见过。犁地时我常在前面牵马,父亲扶犁,时常还能翻出青蛙来。
据考古,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中国完成了从块铁,到生铁再到退火生铁的技术进步。在汉代,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所以《盐铁论》写道:"铁器,民之大用也;铁器者,农夫之死生也。"据介绍,中国比欧洲和西方,生铁至少早一千多年。
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地应用于农业当中。随着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及除草剂的普及应用,必将原始的劳动工具逐步淘汰。 农民也不像以前那样劳累,可是菜园的小农具还是必须的,这些年积累了一些小农具,有的用起来真是顺手。
以下农具供欣赏。
以下摘自《菜园里的学问》
即使我们怀着满腔热忱开始园艺劳作,如果我们使用的工具又粗笨又沉重,恐怕没干几天,我们心里就会感到厌烦了。
许多时候,一件笨重不合用的工具会使我们对工作产生憎恶之感,而一件可爱合用的工具却会使我们把本来不怎么喜欢的工作做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尤其如此。其实,长辈们经常责骂孩子们懒惰,却往往没有考虑到给孩子们用的工具既不合适他们的身量,也不合适他们的体力。
我曾经认识几个孩子,他们的父母带他们去买铁锹时,明智的为他们选择了小号的铁锹头,并为他们特别配置了适合他们高矮的木柄。孩子们拿到铁锹欢天喜地,从此那铁锹就成了他们爱不释手的宝贝,只要一有空,他们就拿出来挖地!
所以在购买园艺工具时,一定要考虑使用者的体力与身量,不要买太大太沉重的,尤其是给孩子们买的工具,一定要小巧可爱些。
另外,工具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人喜欢用一把会常常脱柄的锄头,或是一用劲就卷刃的铁锹。与其买一大堆用不了多久的工具,不如只买几样必需、却十分好用的工具。
其实,一开始时我们并不需要买很多工具,只要买几件必需的就可以了,其余的等以后觉得非常需要了再逐渐添置。这样,就可以花不多的钱,却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工具。
那么,一开始时,需要买哪些工具呢?
1. 一把锄头:是一件多功能的工具,可以用来挖地、耙草等等;
2. 一把铁锹:用来铲土,挖地;
3. 一只小铲子:用来移栽;
4. 一只网眼为3-6毫米的筛子:用来筛土;
5. 一把耙子:用来把田面耙得平整;
6. 一只喷水壶:用来浇水;
7. 一双园艺手套和一顶草帽:用来保护手和头。
开始时有这几样工具,就足够了。当然,如果你只是在阳台上或屋顶上种东西,你完全可以把锄头省去。
等以后,如果必要,你或许还要逐渐添置:手推车、剪枝刀、镐、不同规格的锄头和铁锹、镰刀、叉子、柴刀等更多的工具。
开始时需要的农具
以后可能需要的农具
工具需要好好保养,才能用得久并一直好用。
平时,每次收工时,要养成习惯把工具清洗干净,收拾起来,不要放在露天过夜,以免铁器生锈,木柄腐烂。冬季农闲时,要把工具检查一遍,该修理的修理,该上油的上油,该上漆的上漆。铁器的锋刃要用油布擦亮,转动的轮轴要上油润滑,把柄脱落的要重装,部件损坏的要更换。这样,第二年拿出来用时,就好象又是新的一样了。
小资料:农业史话
工业革命之前:在工业革命之前,各国的农业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家庭化农业,一户人家所生产的往往只够自家用,剩余的很有限,只能用来交换一些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当时的农业规模比较小,用的劳力是人力和畜力,有时也利用风力和水力,用的肥料是有机肥料,病虫害靠益虫益鸟、天然杀虫剂和人工的方法治理,每家的土地上往往既种菜,又种花,还种些草药和果树。
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把机械、化肥和农药引进了农业生产,加上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在农村务农的人日趋减少,使得农民们不得不耕种大面积的土地,以养活越来越多的非农业人口。近代生物技术的飞跃又将基因工程、分子生物等新发明引进了农业,使得农业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农业靠少数的专家进行研究、指导,普通的农民只是盲目的跟从。
农业规模越变越大,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机械,广泛的使用化肥、激素,病虫害则主要靠喷洒农药来治理,而且为了耕作的方便,也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人们喜欢大规模的种植单一作物。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比较:许多人认为人类在农业上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但是少数有远见的人却早已在繁华中看到了危机。
他们将西方现代农业与中国古代农业做比较,提出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在中国大地上耕耘了几千年,土地却仍然保持活力和肥力;为什么中国人也比西方人少受癌症、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折磨;为什么中国人虽被称为异教徒,却比许多自称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更忍耐,更节制,更爱好和平,更有耐力呢?他们发现,这是因为西方现代农业滥用化肥和农药,使土地失去活力、肥力,滥用高科技发明和技术,使生态遭到破坏,因而人和动物也就百病从生。而中国人遵循其古老的农业智慧,注意保持土壤的活力肥力;他们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而是尽可能将粪便、草木灰、毛发、骨头等各种自土而出之物归回土壤;他们使用人力、畜力和其它清洁的能源,而不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设备。肥沃的土壤造就健康的人。这是问题的根源。
除此之外,现代农业的大规模和单一化种植也隐伏着可怕的危机,因为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十九世纪爱尔兰农民大量种植土豆,后来一场土豆疫病致使许多人饿死,一半的爱尔兰人被迫移民美洲。而古代人小规模和多样化的种植,不但起到防治虫害的作用,就是出现虫害,也不至损失所有的作物。
早在二十世纪初,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对中国发出预言性的警告说,西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改变不全是进步,如果中国人抛弃自己古老的农业文明,盲目的效法西方的工业革命,必然会导致国家的败落,文明的没落。
可悲的是,这个预言现在已经成了现实。中国大地经过祖祖辈辈几千年的耕耘,却仍然保持肥力活力,但现在,由于人们滥用化肥、农药和各种现代化农业技术,在最近短短的几十年中,就变得贫瘠荒芜,百病丛生,而且森林被砍伐,河流、湖泊遭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
现代有机农业的兴起:既已看出问题所在,就有人开始着手改革。在英国、美国、澳洲,都兴起了一批人,如英国的阿伯特.郝德爵士,美国的罗戴尔,他们从西方传统的农业和中国、印度那样文明古国的农业中汲取智慧和经验,结合现代科学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对传统农业技术加以改进和提高。这样就发展出了现代有机农业。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受有机农业的理念,园艺也愈来愈成为一种高尚的爱好。
而曾给予西方人启示的中国人呢,是否现在反而要拾起他们将要抛弃的垃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