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井岗弃攻城扩建农村根据地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0-10-19 02:1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上井岗弃攻城扩建农村根据地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最终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思想,形成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对于中国革命意义重大。1928年12月10日,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平江起义的红五军主力700余人来到井冈山。红军两大主力的会师,使得井冈山地区的工农武装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蒋介石国民政府大为不安,遂调动湘赣两省6个旅约3万兵力,以湖南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何键、金汉鼎为副总指挥,于1929年1月1日分5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会剿”,声称要把红军“一网打尽”。湘赣两省“围剿”军队对井冈山实行了严密的封锁,红军的物资供应陷入极大的困难之中。时近隆冬,天寒地冻,有的指战员还穿着单衣草鞋。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1929年1月4日至7日,毛泽东在宁冈县柏露村主持召开了前委、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以及各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经过讨论,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方针:第三十团和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出击赣南,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四军朱毛红军主力和毛泽东离开井冈山。红四军在南下过程中多次遭遇危险。在他们克服了一个个劫难之后,终于到达原来预定会合的地点——项山罗福嶂后,召开了一次前委会议,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全军向吉安东固前进,设法与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联系,先在那里找个安身之地,再寻机西渡赣江打回井冈山去。正是这个重要的决策,才导致毛泽东后来有了创建中央苏区的战略构想,并得以实现。毛泽东当时的动机就是先落脚找一个安身之地,这一点和他在秋收起义失败之后选择井冈山落脚是同一个道理。

在东固山,红二、四团向红四军赠送了几千银元、金条及弹药,红四军则回赠了两挺机关枪和一门迫击炮,老百姓送饭送菜、送鱼送肉,让红四军官兵在东固得到了离开井冈山以来最好的休整和补给。不久后,传来了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失败,井冈山失守,彭德怀红五军撤离的消息。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遂决定放弃红四军重回井冈山的计划,转而寻找新的落脚点。红四军从井冈山下来一直到东固会师后,1929年3月上旬第一次进入闽西,11日晚到达长汀西南的四都,还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这就是著名的长汀大捷,一个伟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构想和决策在长汀诞生了。

当时井冈山虽然已经失守,但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基础尚在。所以一方面,毛泽东让刚刚赶来会师的彭德怀红五军重新去夺回井冈山,巩固原有根据地(后来井冈山根据地由于种种原因得而复失)。另一方面,红四军前委决定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时期,在闽西、赣南20余县的范围内,用游击战术来发动群众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并以此割据和湘赣边的割据连接起来,形成一坚固势力,以此作前进的根基,因此,红四军会同赣南、闽西的地方党组织和革命武装,逐步开辟了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根据地。这是红四军前委下山后遇到新情况后提出的新任务。这就像一盘围棋,毛泽东成竹在胸。它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格局。 

可以说,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客观上确实开辟了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东固会师前的一路转战和到达东固革命根据地后的所见所闻,使毛泽东萌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必须建立更大范围的革命根据地,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最终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思想,这也是毛泽东一贯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新发展。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正是毛泽东离开井冈山的伟大之处,也是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南下最伟大的收获。至此,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已经成熟、成型。不久之后,一个以瑞金为首都的中央苏区红色政权诞生。而后从瑞金经过长征到延安,再到西柏坡,一路走来,直至新中国的诞生,最终收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成果。

政治建军、支部建立在连队上、党指挥枪、整肃军阀作风……古田会议决议里边的这些内容,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这样一段珍贵的历史却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广为人知。尤其是在今天的年轻人群体当中,很多人对这一段历史根本不了解,不知道朱毛之争,不知道二月来信,不知道九月来信,不知道毛主席的建军思想,不知道共产党的建军思想,更不知道这些思想是怎么来的。人们常常惊叹于毛主席有何种力量可以将千百万老百姓凝聚在一起?为何那些地主家的丫鬟、辛苦种田的佃户、做小买卖的商贩、工厂里没日没夜做工的工人、被抓壮丁逃回来的士兵、念过几年书的小知识分子都听毛主席的话?  毛泽东创建并领导的这支由工农革命军改编后的红四军,  他们为何可以变成一支拥有钢铁一般纪律的人民军队?

古田会议揭开了这个谜团。为什么这么说?   是因为这支军队有共产党的领导,而共产党是为穷苦大众服务的党。红军离开井冈山进了闽西,手头只剩3000多人,但问题却不少。

朱德带来的老兵,上战场英勇,在根据地却抽大烟、打人;从莫斯科回来刘安恭,腹中有一肚子知识理论,却也只是理论,僵硬的很,不听朱毛劝阻,还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林彪虽英勇善战,但政治见解还嫩得很;  当政治部主任的陈毅也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在朱德和毛主席中间无原则地扮演和事佬,被毛主席批评“没有立场”……

这支队伍到底怎么带?    历史上,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党内、军内争论到焦点之一,就是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包括红军除了打仗之外,还要不要做群众工作?要不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要不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建立根据地?等等。

在这些问题上,朱老总和毛主席有很多冲突,谁也说服不了谁。正值盛年的朱老总,总是一脸严肃、紧锁眉毛,教书先生模样的的毛委员总是磨破嘴皮子、心里干着急。两人动不动就要吵起来,而最后的结果是,毛委员被自下而上地选下去了。改做地方工作的毛泽东,生了一场大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披着被子哆嗦成一团。

另一方面,毛委员的离去,反而凸显了他才是红四军真正的灵魂。失去了毛委员的红四军,出现了“人心涣散,队伍不好带了”的情况。后来,僵硬然而英勇无畏的教条主义者刘安恭同志在战场上牺牲了,朱德陈毅费尽力气,队伍越来越难带,又在军事上吃了败仗,损失惨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中央决定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的“九月来信”,才有了朱德、陈毅联袂迎接毛委员重返红四军,也才有了毛委员整军方案的提出和“古田会议”的召开。

古田会议决议系统总结了自192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创立红军的斗争经验,强调用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党和军队,划清了人民军队同旧军队的界限,确定了无产阶级的建军路线。这支队伍也终于被注入了不死的灵魂。珍贵的历史需要我们铭记,更需要人们找到历史在当下的意义。

毛委员在“前委书记”一职被选下去,跑到上杭来当教书先生的时候——
毛委员问一群农民家的孩子: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吗?一个孩子回答说:地主是人,妈妈说我们是牛马,奶奶说我们牛马都不如。而且,这个孩子穿的是奶奶的衣服。他说:以前妈妈没跑的时候,我们三个人穿,现在我和奶奶穿。很心酸,让现代的年轻人看来不可思议。

在印刷厂,许多女工在做活,毛委员跟他们聊天,其中一个说自己被公公卖到了厂里做工。在当时,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同为女性的现代中国妇女们在听到她悲惨的命运的时候,心里也是很伤心。除了社会的压迫,妇女还要无奈地承受着来自男权的压迫,她们的仇恨更深,生活更苦。

红军从哪里来?   就是从这些穷苦人家中来。

新中国从哪里来?    就是从这些穷苦人家的反抗中来!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在哪里?   就在这些穷苦老百姓身上,

过去如此,  现在和未来也应当如此!  才是真正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还有一个是当时想跟着红军走,却在毛委员的劝说下留在家乡教了穷苦人家一辈子书直到老去的女教师;   一个是裁缝林师傅跟着红军队伍去了,还让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跟着参军了,在战争中,这位裁缝和他的三个儿子全部牺牲,最小的四儿子最终跟上了红军的队伍;   最后一个是影片中的小军号手在最后一幕以一个老人的姿态出现在古田会议旧址前面。这三个人的命运,生动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为了全天下的穷苦老百姓,人民才能团结起来;  为了全天下的穷苦老百姓, 人民才愿意跟着毛委员闹革命;  为了全天下的穷苦老百姓,人民才如此拥护共产党!   这就是古田会议在当下的意义:古田会议可以让千万共产党员找到初心——为人民服务!   为全天下的劳苦大众服务!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2.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3.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4.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5.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6.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7.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8.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9.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10.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11.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2.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3.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14.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5.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4.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5.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6.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7.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6 04: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