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罪在哪里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2-6-16 19:4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38评论

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罪在哪里



“我本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在党的培养下我为人民群众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可这些有限的工作与后来党和人民给我的地位和荣誉相比,是多么不相称啊!我愿意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所以,后来不论组织上对我怎样安排,我从没有打过折扣。我永远感谢党和人民。”走资派粉碎“四人帮”后,像其他知青典型一样,邢燕子也接受过审查。邢燕子笑着说:“市委书记就得接受审查,书记不接受审查,难道去审查老百姓呀?”邢燕子说,她当天津市委书记时,是不拿工资、靠挣工分的国家干部,身份还是农民。1981年,她才“农转非”,国家照顾她的一个小孩可以跟着她从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1987年,邢燕子的丈夫被照顾“农转非”,成了一名园林工人。邢燕子一家终于过起了寻常百姓家的日子。

邢燕子何许人也? 又是犯下什么罪要被审查?  谁要审查她? 这还得从她中学毕业后说起。新中国的1958年,邢燕子中学毕业。当时,她的父亲是市里一家工厂的副厂长,然而邢燕子却没有选择留在城里工作。她思念与自己十分亲近的爷爷,于是选择回宝坻老家司家庄村务农,这是她当时最直接、最朴素的“下乡”初衷。在那里,她深感家乡的落后,决心“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和家乡人民一起改变贫穷面貌。

司家庄村穷,年轻男子大多外出支援建设,剩下的很多是老弱妇孺。在生产队,邢燕子积极解放妇女劳动力,带领农村妇女冬天砸开三尺厚的冰窟窿结网打鱼,晚上搞生活自救打苇帘子,三个月下来创造了3000多元的副业收入。1959年,司家庄村出现粮食危机,生产自救迫在眉睫。邢燕子又带领村里的姑娘们用各种工具往水坑外提水。几天后,坑里的水越来越少,竟然打出了几百斤鱼虾。那一年,邢燕子19岁,在乡亲们眼中,她已经成为了朴实能干的大姑娘。她被安排到生产一线,和乡亲们一起插秧苗、种高粱,带领姐妹们组成了“燕子突击队”,不辞辛苦地劳动。

1960年冬,为了多开荒地、多打粮,让乡亲们吃饱饭,邢燕子带领“燕子突击队”的队员们一鼓作气开垦了560亩荒地,准备来年开春种麦子。隆冬时节,化肥疙瘩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大伙儿合力将化肥疙瘩一个个轧碎,在满是冰碴儿的地里大干10多天,把560亩地轧了8遍。种子播种后,秋天多收获4万多公斤粮食,帮助乡亲们渡过灾荒。就是凭着这股“要使石头长出粮”的干劲儿,邢燕子在那个年代成为“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

1973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邢燕子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此后,又连续当选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邢燕子曾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在北辰区一家知青农场当党支部副书记时,她依然是劳动榜样。上班时间,她挑着大桶撒肥,帮小卖部售货员售货,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在担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她查看了大量文献资料,沿丰产河两岸逐个排查排污口,完成了《天津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和《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报告》两个课题,为保护水质、防止污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邢燕子还经常看望基层单位女职工,特别关心农村妇女,鼓励她们学习文化知识,创造美好生活。

邢燕子,是新中国最早树立的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广大知青心中的偶像,曾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次当选全国党代表,3次当选中央委员,5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3次见到周恩来总理。“1958年我是自愿去农村生产劳动的,当时中学毕业,正是抢种小麦的季节。爷爷还在农村,又赶上自然灾害,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周总理也号召,发展农业生产,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就想,作为青年就应该去农村干自己最应该干的事。我是一路小跑进村的!”邢燕子讲到这里,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小跑的姿势,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邢燕子的父亲当时是天津陶瓷厂副厂长,她完全有条件当工人,也可以继续升学。但她却选择了回到宝坻县司家庄务农,这离国家大规模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还有10年。邢燕子的这一选择与党中央的号召不谋而合。在此之前的1955年,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1957年4月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

在村子里,邢燕子带领青年妇女成立突击队,哪里苦就奔向哪里,哪里完不成任务就往哪里上。白天网鱼,晚上编苇帘子,3个月副业就创收3900元,时值自然困难时期,无疑是“雪中送炭”。经过报纸、杂志、电台的相继报道后,邢燕子被树为扎根农村的典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也曾为她写诗《邢燕子歌》,后来还被著名曲作家刘炽谱曲,在广大青年中广为传唱。

“郭老不愧为大家,这首为我写的诗中有一句:青春献农村,青春永不老 。这说出了我的心里话。”邢燕子说,郭沫若的诗1960年9月17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同日的《中国青年报》刊载文章,眉题为:“河北青年比雄心壮志比艰苦奋斗比革命贡献”;题为:“向邢燕子看齐形成热爱农业劳动的新风气。”后邢燕子入党。“我当时无比激动,我现在还记得入党申请书里写着 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把一颗红心交给党,永远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永远扎根农村,像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那样,为革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1960年9月20日的《人民日报》,以“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新农村”为题,用大半个版的篇幅,报道邢燕子扎根农村大干农业的先进事迹。
当初只想着回乡下跟着爷爷种点地,却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全国典型,这是邢燕子万万没有想到的。而今回首往事,邢燕子不由得一番感慨:“当时,我回村务农,只是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别的啥也没想过。出了名,当了知识青年的榜样,给我的压力特别大。我想,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只有干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号,所以白天黑夜拼了命地干。有时在太阳底下休息,刚坐在锄头把上就睡着了。虽然累,可心里特别充实,因为我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

生命中哪件事情让她至今最为难忘?邢燕子想都没想,眉毛一扬,大声说:“当然是1964年12月20日开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开会前毛主席跟我亲切握手,还亲自领我上主席台!”邢燕子回忆说,当时大会即将开幕,她跟几位代表正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休息,毛主席走了进来与代表一一握手,当毛主席握着邢燕子的手时,用湖南口音亲切地问:“你就是燕子?”邢燕子当时激动万分,泪水夺眶而出,一个劲地点头。“此前在梦里想了千万遍的话,当时一句也说不出。”会议就要开始了,让邢燕子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又发生了。“毛主席用他那温暖的大手领着我缓步走上主席台。我当时感到,台下无数惊奇、羡慕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全国人民在注视着自己,一股幸福的暖流立刻涌遍全身,使我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眩晕。”邢燕子回忆说,这时候,敬爱的周总理也走过来跟她握手,慈祥地问她:“你是邢燕子?你的名字我很熟悉,我早就知道你!”毛主席问:“燕子坐在哪?”工作人员告诉他,邢燕子同志是今天的大会执行主席,坐在前排。毛主席亲自将她领到前排座位上,然后才走到第二排自己的座位上。

邢燕子当时虽然是知识青年中的一位先进代表,但当她亲自看到万民敬仰的毛主席,而且被他亲手拉着在灯火辉煌、庄严隆重的主席台上,左瞅右顾找位子,她是怎么也不敢想象的。这一幕情景,她感到无比幸福,同时已铭记于心田,终身不忘。

在这场速写式的画面上,毛泽东完全不像一位开国领袖,也不像一位亿万劳动群众发自内心敬仰的伟人,而是一位年逾七十的父亲,手脚也许带点儿笨拙,但自然、热诚、细心地做了4个连贯动作:一是在湖南厅,毛泽东听介绍后握着她的手问:“你是燕子吗?”;二是就要开会了,毛泽东挽着燕子的手向主席台走去没有松开;三是在主席台上,毛泽东仍然拉着邢燕子的手亲自给她找座位;四是听工作人员说燕子坐主席台最前面,毛泽东就亲自找到执行主席的座位,看着她坐好,才回身找自己的位子坐下。这4个动作,顺乎事理一个接一个,连贯自然,看去平平常常,无惊天动地的举止,但意味深长。这是长辈对小辈的慈祥与疼爱之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共产党的领袖对一代新人知识青年的敬重加关切之情的自然流露!

1964年12月26日,正逢毛泽东主席71岁生日,平生喜欢不公开过生日的毛泽东打破了这个规矩。那天散会后,邢燕子和另一位江苏盐城的知识青年代表董加耕应邀参加了毛主席的生日聚会。她被安排坐在毛主席的右手边,董加耕坐在毛主席的左手边。同桌的还有北京市市长彭真、大寨大队支书陈永贵、大庆铁人王进喜、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罗瑞卿、曾志、谢富治等人。这一天,毛泽东喜爱的女儿都没有参加。在席间,邢燕子为毛主席点烟时,听见他风趣地说:“今天没让我的孩子来,他们是吃蜜糖长大的,不下乡,没资格,不配。我要坚决坐在群众一边。”

在毛泽东眼里,邢燕子和董加耕是知识青年,具备了“资格”!“我要坐在群众一边。”毛泽东笑着说,并将自己的一碗饭扒给邢燕子和董加耕,“年轻人要多吃啊,要吃饱!”能身子紧挨着自己敬仰的毛主席一块过生日,邢燕子是又惊喜又激动。当时,她来不及去细想“为什么自己具备资格”所蕴藉的含义,但事实已然,便端肃地坐在毛泽东身边,一面吃饭一面听他讲话。席间,毛泽东讲了农业,讲了读书,还讲到让邢燕子铭记终生的一段话:“有很多人做了很多好事,都没有翘尾巴,这很好。一个人做出了一点成绩不能翘尾巴,做两点也不能翘,三点、四点更不能翘,一辈子都不能翘尾巴。”邢燕子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

邢燕子看到毛主席的生日聚餐没有宴席,只是每人一份饭,菜很一般。饺子、汤圆、米饭、烧饼,每样只有一点,加一小碗汤。那是邢燕子第一次见识这样的场面,她不知道菜是一道道上的,每样尝一点就撤下去。她想没吃完就端走多浪费呀,就要求服务员别端走。毛主席见了以为她没吃饱,就让服务员再给她和董加耕弄些饭来。而且还不放心,又把自己的那份饺子和烧饼夹给邢燕子和董加耕。毛主席给她夹了两个饺子和一个烧饼,给董加耕夹了两个烧饼和一个饺子。邢燕子的心里暖融融的,虽然主席误会了她的意思,却让她感受到,伟大领袖对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人的关爱之情。邢燕子在毛主席慈爱的目光注视下,把饺子和烧饼都吃了下去。毛主席看她吃了,非常高兴,放心地开怀大笑。

在这个71岁生日宴会上,毛泽东同邢燕子、董加耕一块吃饭的生动场景,被摄影记者抓拍下,不仅为当事人,而且为后世留下一个真实生动的影像记录。真是历史刹那间的永恒!在写到这段文字时,我们再次面对这幅照片看了许久许久,深受感染。其中的毛泽东慈祥和蔼,神情高兴;庆寿倒在其次,主要是能同自己想要见面的人在一块度过,谈笑风生十分惬意。被邀请的小贵客们,初来时的紧张拘谨不一会儿已荡然无存,仿佛不是同一位崇敬的伟人,而是同一位熟悉的长者交谈,该笑就笑想说就说。

同毛主席一块过生日,成为邢燕子、董加耕人生中最难忘、最光荣的一章。这充满人情味的一幕传达一个极重要的信息:领袖毛泽东对邢燕子、董加耕的信赖与器重,决不仅仅是对他俩,可以说也同样是对在农村和边疆工作的数以百万计的知识青年,其意令人感奋。

40年过去了,但讲述这段往事时,邢燕子老人的眼眶依旧湿润,泪光闪烁。看得出来她对那段岁月有着特殊的感情。去邢燕子家采访时,我们曾设想她家客厅墙上一定挂满了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她家客厅墙上空空如也,只是电视柜左右两端摆着毛泽东、周恩来两人的瓷像。

“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毛主席、周总理对我、对我们青年的关怀。一辈子听党的话、跟着党走的信念我从来没有变。后来,粮食过关了,苦日子也终于过去了。”邢燕子动情地说。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8 个评论)

3 回复 浮平 2022-6-16 22:35
“罪”在不仅仅是鼓励,是煽情,是勉强,是强迫,是不下不能存活,为政治目的而采取粗糙,突然,笼统,不明真相,在“计划经济”的大旗下做无计划放鸭子,缺乏理性,不负责任的方法。对个人,对家庭,对农村,对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效应,连锁反应。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6 23:56
我愿意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6 23:56
我本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在党的培养下我为人民群众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6 23:57
邢燕子笑着说:“市委书记就得接受审查,书记不接受审查,难道去审查老百姓呀?”邢燕子说,她当天津市委书记时,是不拿工资、靠挣工分的国家干部,身份还是农民。"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6 23:57
当天津市委书记时,是不拿工资、靠挣工分的国家干部,身份还是农民。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6 23:58
新中国的1958年,邢燕子中学毕业。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6 23:59
邢燕子的父亲是市里一家工厂的副厂长,然而邢燕子却没有选择留在城里工作。她思念与自己十分亲近的爷爷,于是选择回宝坻老家司家庄村务农,这是她当时最直接、最朴素的“下乡”初衷。在那里,她深感家乡的落后,决心“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和家乡人民一起改变贫穷面貌。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01
司家庄村穷,年轻男子大多外出支援建设,剩下的很多是老弱妇孺。在生产队,邢燕子积极解放妇女劳动力,带领农村妇女冬天砸开三尺厚的冰窟窿结网打鱼,晚上搞生活自救打苇帘子,三个月下来创造了3000多元的副业收入。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02
1959年,司家庄村出现粮食危机,生产自救迫在眉睫。邢燕子又带领村里的姑娘们用各种工具往水坑外提水。几天后,坑里的水越来越少,竟然打出了几百斤鱼虾。那一年,邢燕子19岁,在乡亲们眼中,她已经成为了朴实能干的大姑娘。她被安排到生产一线,和乡亲们一起插秧苗、种高粱,带领姐妹们组成了“燕子突击队”,不辞辛苦地劳动。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03
1960年冬,为了多开荒地、多打粮,让乡亲们吃饱饭,邢燕子带领“燕子突击队”的队员们一鼓作气开垦了560亩荒地,准备来年开春种麦子。隆冬时节,化肥疙瘩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大伙儿合力将化肥疙瘩一个个轧碎,在满是冰碴儿的地里大干10多天,把560亩地轧了8遍。种子播种后,秋天多收获4万多公斤粮食,帮助乡亲们渡过灾荒。就是凭着这股“要使石头长出粮”的干劲儿,邢燕子在那个年代成为“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
2 回复 浮平 2022-6-17 00:04
综合所有的个例就可以看到在社会层面灾难性的负面效应和动机以及部分受益之处。

那么对现在的意义不在于(或者说不都在于)以个例来夸张渲染某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避免灾难重演,同时事先明白夸张性的渲染可能会产生的负面效应,be honest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04
邢燕子曾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在北辰区一家知青农场当党支部副书记时,她依然是劳动榜样。上班时间,她挑着大桶撒肥,帮小卖部售货员售货,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
3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05
邢燕子在担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她查看了大量文献资料,沿丰产河两岸逐个排查排污口,完成了《天津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和《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报告》两个课题,为保护水质、防止污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05
邢燕子还经常看望基层单位女职工,特别关心农村妇女,鼓励她们学习文化知识,创造美好生活。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07
邢燕子:“1958年我是自愿去农村生产劳动的,当时中学毕业,正是抢种小麦的季节。爷爷还在农村,又赶上自然灾害,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周总理也号召,发展农业生产,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就想,作为青年就应该去农村干自己最应该干的事。我是一路小跑进村的!”邢燕子讲到这里,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小跑的姿势,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09
邢燕子的父亲当时是天津陶瓷厂副厂长,她完全有条件当工人,也可以继续升学。但她却选择了回到宝坻县司家庄务农,这离国家大规模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还有10年。邢燕子的这一选择与党中央的号召不谋而合。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11
在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里,邢燕子带领青年妇女成立突击队,哪里苦就奔向哪里,哪里完不成任务就往哪里上。白天网鱼,晚上编苇帘子,3个月副业就创收3900元,时值自然困难时期,无疑是“雪中送炭”。经过报纸、杂志、电台的相继报道后,邢燕子被树为扎根农村的典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也曾为她写诗《邢燕子歌》,后来还被著名曲作家刘炽谱曲,在广大青年中广为传唱。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33
在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华大地上绵延了20余年、旷古未有、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由于阶级立场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人们对这场运动的认识和评价是不同的。走资派着重从知识青年个人的前途与际遇出发(或认为从事农业或当农村会计、赤脚医生等,是荒废青春、摧残人才等),基本否定这场运动;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家需要与农业发展着眼,对其采取坚决肯定的态度。所以从如何看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尤如如何对待文革一样是鉴别中国共产党人和走资派的试金石。
2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6-17 00:44
如何看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这是阶级矛盾也是阶级斗争。这是敌我矛盾也是阶级斗争。这个斗争开如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部, 是共产党人和走资派的斗争。文革是这种斗争的一种具体方法。走资派篡权后这个斗争延续到走社和走资的斗争。坚持走社的是共产党人。坚持走资的是走资派及其帮凶。
2 回复 浮平 2022-6-17 00:58
【如何看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这是阶级矛盾也是阶级斗争。这是敌我矛盾也是阶级斗争。】

别在那里找借口自说自话唱高调,老调重弹,马列毛的对立论对任何细微的不同意见都可以推向极端,搞出阶级斗争之类的对立关系。上当受骗的固执派性思维和方法

如果是,就说明落后的,不文明的政治权斗方式,制度性改革太慢了,到一定时候就适应不了社会需求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两者必具其一。

你可以接着政宣接着权斗,不需要费这么大劲找这类理由,又没谁想听。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和文革时期一样的,内部没想出共识度高的好办法,不和谐,激化了矛盾。然后就找出一大堆框子,帽子,棒子乱扣乱打对手而已,总之是打击对手抬高自己的手段。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3.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4.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5.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6.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7.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8.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9.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10.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1. 蒋介石国民党的贪污腐败 [2021/07]
  12.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3. 质疑病毒外泄 美国民众要求白宫公布化武基地关闭原因 [2020/03]
  14. 从军长到伙夫都是一样苦但胜了 [2021/11]
  15. 毛泽东的方向,是民族复兴的唯一出路! [2020/04]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21.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4.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5.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6.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7.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30.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5-30 21: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