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圣地开始的《新音乐运动》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2-12-11 23: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30评论

延安圣地开始的《新音乐运动》




延安圣地开始的所谓《新音乐运动》,是指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由毛泽东领导的一场革命音乐运动。

其背景是抗日救亡,其引领者是著名音乐家聂耳,其基本艺术主张正如吕骥《中国新音乐的展望》一文所言:新音乐不是作为发抒个人底情感而创造的,更不是凭了什么神秘的灵感而唱出的上界的语言,而是作为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表现反映大众生活、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更负担起唤醒、教育、组织大众的使命。因此,它放弃了那些感伤的、恋爱的题材,同时也走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圈套,从广大的群众生活中获得了无限新的题材。

这里所谓的新音乐不是“发抒个人底情感”,不是凭了“上界的语言”,显然是针对音乐家青主(本名廖尚果)《音乐通论》中相关主张提出的批评,而青主恰是受了“五四”启蒙的深刻影响,极力主张全盘接受西乐而持“国乐落后论”的重要代表。

吕骥先生此文作于1936年7月,其时延安文艺座谈会尚未召开,其论述却与《讲话》精神有相通之处,这与共同面临“救亡”急务直接相关。《讲话》发表以后,其在“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问题上的诸多主张,对“新音乐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在后期的“新音乐运动”中,体现出诸多“普遍的启蒙”的倾向。

1948年,“新音乐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时任东北音工团主要负责人的吕骥,编辑了一部《新音乐运动论文集》,收录左翼文艺工作者相关文章54篇,较全面地反映了新音乐运动的立场与主张。

在《前言》中,吕骥尤其谈到《讲话》发表之后对新音乐运动经验教训的反思:“今天,虽然是整风以后的第六年了,我们还是缺乏一部有系统的、立论正确、分析透辟、总结了过去各方面的经验的理论著作。”这54篇理论文章也有多篇谈到《讲话》对新音乐运动发展的影响。

吕骥将近十五年来(1931-1945)的音乐发展史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救亡时期(1931-1937),二是抗战时期(1937-1945)。他认为在第二个时期,“随着‘七七’抗战爆发,我们相继退出各大城市,许多音乐家分散到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开始接触到中国的农民,很快地就产生了许多利用农村小调配以新词的新的群众歌曲,以及模仿小调的新作品。

这是新音乐运开始转变工作作风的一个标记和枢纽”。所谓工作作风的转变,主要是指过去的音乐创作主要使用进步小资产阶级的语言,现在则开始学习工农群众的语言,“不过初期还只是根据他们自己的模型来塑造工农群众语言,直到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艺界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大家才明确地认识到要首先改造自己的感情,然后才能创造出真正群众的歌声”。

这一认识的转变,显然是《讲话》强调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对文艺工作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冲击,使其明确认识到“要首先改造自己的感情”,从实践上证明了《讲话》提出的文艺工作者“大众化”的重要。这一时期的音乐工作者真正做到了“自己的思想情绪应与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情绪打成一片”,实现了“向工农兵普及”和“从工农兵提高”。

此时文艺工作者的身份,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通过向工农兵学习实现了阶级感情的改造,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普遍的启蒙”。作为十五年来新音乐运动“两种重大收获”之一的新歌剧《白毛女》,便是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在延安成功创作出来的,并且在边区乃至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任边区音乐界抗敌协会执委的麦新,在《讲话》发表之后,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新音乐运动的实绩,认为“它是开始深入到广大的工农兵群众间去了,音乐已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又对某种不良工作作风表达了深刻忧虑,这种“相当严重的偏向”主要是指“无原则的合唱主义和脱离群众的提高”。所谓“无原则”,是指当时流行的合唱活动未能顾及工农兵的实际接受水平,甚至未能顾及文艺工作者的实际水平,以至出现“唱必四部,演必大戏”的情形,导致不仅工农大众不能欣赏,连音乐基础较为薄弱的专业工作者(比如某旅部剧团的音乐小组内,能识简谱者仅占三分之一)也叫苦连天。

这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讲话》一再强调的“工作对象问题”,未能做到“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变成“脱离群众的提高”。基于此,麦新强烈呼吁“是改变工作作风的时候了”,并且提出“我们不能反对合唱,更不能反对提高,而是必须把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对象完全搞清楚:新音乐运动如果脱离了工农兵,其发展将是不可设想的。而无原则的合唱主义和高高在上的提高,正是脱离工农兵的一个具体表现”。这也是《讲话》精神带给边区合唱运动的新气象。

如前所述,边区的“新秧歌运动”是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既改造旧秧歌又吸取西洋歌剧优长而形成的新文艺形式。在此基础上,更创生了以《白毛女》为代表的中国新歌剧,这是中国文艺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新音乐运动”的重要成果。《白毛女》的主要作曲马可和瞿维,基于《白毛女》的创作经验,试图探寻中国新歌剧将来要走的道路,他们从古今中西的视野对这一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民间旧形式所擅长表现的,究竟是旧社会中群众生活的某些方面,如用以表现今天新时代群众热辣辣的斗争生活,就不能完全胜任了。因此,今天新歌剧的作者必须深入群众,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熟悉他们的音乐语言,在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形式的一切优点。同时,也需要参考(不是硬搬)前人的和外国的经验,来创造真正代表人民大众的中国新歌剧。

这里,马可、瞿维充分强调了立足于人民群众、反映群众现实生活的“立场问题”和“工作对象问题”,也突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白居易《与元九书》)的文艺观念,强调文艺作品要表现抗日救亡“新时代”的斗争生活。不过,他们也提醒文艺工作者需要重视前人(古今之间)和外国(中西之间)的经验,这才是中国新歌剧未来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五四”启蒙与“普遍的启蒙”两个启蒙的结合与承继,二者共同推进着中国文艺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1940年,著名作家胡风在《中苏文艺》第5期发表《论民族形式问题底提出和争点:对于若干反现实主义倾向的批判提要并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底四周年》一文,后又结集为《论民族形式问题》一书出版,引发了40年代一场重要的学术论战。

在这篇文章中,胡风高扬“五四革命文艺传统”,批评了向林冰(赵纪彬)、郭沫若、周扬、何其芳、光未然等文艺工作者“民间文艺为中国文学的正宗”的观点,认为“大众化不能脱离五四传统”。

李泽厚先生认为,胡风的基本立场是“坚决维护五四的启蒙传统,反对简单地服从于救亡斗争;强调应把启蒙注入救亡之中,使救亡具有民主性的新的时代特征和世界性水平……他的整个理论的重点的确是‘启蒙’,是‘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明言也认为,“如果以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学堂乐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音乐批评家的音乐建设观念是‘以音乐化大众’的话,那么战争时期的政治家与其追随者的音乐建设观念就是‘以大众化音乐’”。

需要说明,胡风的相关著述发表之后两年,便有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讲话》所针对的文艺界的诸多论争,“化大众”还是“大众化”正包括在其中。

不过对于《讲话》而言,“化大众”与“大众化”其实并不矛盾。从“普遍的启蒙”而论,“化大众”并非指启蒙者高高在上地教育蒙昧者,“大众化”亦并非降低甚至消解了“启蒙”的哲学意义,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统一过程。

此时的“大众”不再单纯是被教化的对象,而是同时成了主动的教化者;此时的文艺工作不再只是外在于革命工作的辅翼手段,而是成为革命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讲话》所开创的这一新的革命教育哲学,其意义不仅体现在“救亡”时代的现实政治需要,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革命的教化功能和伦理建构性”,并且为《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的古典政治哲学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2 回复 浮平 2022-12-12 00:12
百度百科的名词解释 ---  圣地

【圣地是指教徒对其创教者出生地、葬地或悟道地的尊称。】   不够现代化哈?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1
这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时许多想去延安的年青知识分子称呼的《革命圣地延安》。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2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老镢头开辟出了新天地;到延安去,到延安去,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

一首《到延安去》凝聚着无数青年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2
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石刻“实事求是”,周恩来从苏联带回的“三用”深褐色皮大衣,林伯渠奖给女劳动英雄黑玉祥的“纺织起家”奖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无论是中共领袖、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农民劳模,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延安精神的璀璨光芒。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4
在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腹地
有一座红色的城市
延安
宝塔山巍然屹立
延河水涓涓流淌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走向强大
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辉煌

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穿过历史的尘烟
让我们跟随卫星
从数十万米高空
一起走进延安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4
上世纪30年代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抵达延安
这里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
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5
1945年4月23日
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的
547名正式代表
和208名候补代表
齐聚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隆重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5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期间
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
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
《为人民服务》讲话也发表于此
古朴的窑洞和小油灯
见证着中国革命走向高潮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5
鲁迅艺术文学院的诞生
为抗日救亡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弹药
用文艺吹响民族解放的号角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成为民族基因里的红色印记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6
这片令人心潮澎湃的革命圣地
如今是黄土高原上的生态之城
在墚墚峁峁上打了一场
生态与发展双赢的漂亮仗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6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将“烂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
如今南泥湾更不一般
稻田花海飘香
国家湿地公园成候鸟天堂
绿色乡村与红色旅游相映生辉
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气象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7
时间见证历史
书写历史
这片革命圣地
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
过去成就了梦想
现在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7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这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曾在这里战斗了13年,孕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同样见证了延安人民与贫困抗争的不屈岁月。如今,这里山川葱茏,新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09
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开始了一系列伟大探索,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11
《延安岁月》抗日圣地。1937年3月,凤凰山的窑洞中热气融融。毛泽东和美国记者、 作家史沫特莱,正进行一次“窑洞对”。史沫特莱问,你是如何观察中日之间未来的关系的?毛泽东答道:在日本人民推翻日本军阀政府以前,日本的侵略政策是不会停止的,因此全面侵华战争无可避免。

  毛泽东关于“中日战争不可避免”的判断,是精准的。而在国内,形势仍令人焦虑。

  西安事变虽然得到和平解决,但局势却仍倏忽多变。蒋介石回南京后,即扣押张学良,同时下令将东北军调往豫、皖、苏三省,并进行缩编和裁撤番号,十七路军的番号也被取消。之后,蒋介石命令中央军重新逼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根据地。

  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1937年 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并作出在国民党同意五项要求的基础上,中共愿意“实行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等四项保证。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12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英勇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抗战爆发。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12
1937年7月28日至30日,北平、天津相继失陷。8月13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发动了对上海的大规模进攻,淞沪会战爆发,战火威胁着南京政府的核心地区。

  面对危局,蒋介石不得不根据国共两党合作协议,承认陕甘宁边区的合法地位,同意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成立边区政府,以林伯渠为政府主席。边区下辖23个县,拥有人口150万,首府延安。

  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南方八省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

  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等诸多抗日武装,也在抗击着日本侵略者。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与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第21旅团浴血奋战,歼敌1000多人。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发挥山地游击战特长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史称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新四军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各地阻击日军的进攻。

  1937年10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语气确定的话:“此书会告诉你为什么日本不可能取胜!”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13
 曦光中,延安成为抗日和革命的圣地,人们大批向延安涌来。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大知识分子,也有青年学生;有单身徒步,也有举家而来。

  同盟会元老汪雨相带着全家老小28人,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他的长子汪道涵在延安接受教育,后来成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14
1937年1月,随着中共中央来到延安,曾经在保安创办的红军大学也来到这里。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从1937年7月到1939年6月,延安接纳的3万多名青年学生,一半以上进入抗大学习。满怀救国信念的他们在这里完成短暂的学习,走向抗日战场。

  1937年11月至12月间,日军相继占领太原、上海、南京、济南。

  日本侵略者以极快的速度占领中国大片国土,所有中国人都急切关注着战争的形势、胜败和国家的命运。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2-12-12 02:14
国内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两种观点,一种是“亡国论”,一种是“速胜论”。

  中国社会对于日本侵略战争或悲观、或速胜的态度,引发了毛泽东更深入的思考。

  毛泽东比较中日各自的特点,指明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并将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认为日本占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之时,我军应该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3.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4.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5.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6.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7.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8.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9.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10.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1. 蒋介石国民党的贪污腐败 [2021/07]
  12.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3. 质疑病毒外泄 美国民众要求白宫公布化武基地关闭原因 [2020/03]
  14. 从军长到伙夫都是一样苦但胜了 [2021/11]
  15. 毛泽东的方向,是民族复兴的唯一出路! [2020/04]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8.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21.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4.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5.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6.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7.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8.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9.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30.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15 07: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