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贵!要不要治?想活有错吗?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3-6-17 19:5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22评论

药贵!要不要治?想活有错吗?




为什么走资派不想实行免费医疗?就是因为制定医疗政策的走资派官员们都是公费医疗,走资派官员们自己看病不花钱,也就不管老百姓看病多么艰难。为了保障走资派官员们的公费医疗拥有充裕的资金来源,便把原本是老百姓免费医疗的福利事业,改革成了国民经济的暴利产业。

把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免费医保体制,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商业医保体制。而商业医保体制在全世界仅美国等很少几个国家实行,并且美国的商业医保也仅限于富人和中产阶级,而社会底层的穷人仍然是由国家负担的基本免费医疗。

但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老人们因为长期服用的药品价格暴涨几十倍,又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而被迫自杀的等死的又有何人关注。相对应的是中国走资派官员们尤其是中央高层的这些走资派大官员们享有的是全由国家全包的特殊的全免费医保。

而资本家富豪们有的是钱请个私人医疗团队买进口高级药品都不用费力的。这就是走资派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成果。到今天还有人吹捧走资派邓小平复辟资本主义有功的,必定是走资派或资本家的同类人。相信中国的大多数劳动人民如今应该醒悟了不再被忽悠了。

当穷人看不起病拉着亲人回家,那条路就是末路 。一个国家把关于国民生老病死的事情当作一种产业去发展,在整个人生各关节处榨去国民血汗,这是多么可耻,多么丧失良知的事啊!

纵观世界有几个国家把生孩子、看病、丧葬、墓地办成风生水起的暴利行业?当穷人看不起病拉着亲人回家,那条回家的路就是这个社会的耻辱之路,就是这个国家的末路。

看到杭州一位七旬老人因为长期服用的药品价格暴涨10倍,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而被迫自杀的消息,居然没有像此前成为热点那样在网络舆论上泛起丝毫涟漪,感到十分悲哀。看来人们对这种悲剧早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人们不再呼吁要像大多数国家和港澳台那样实行公费医疗,也不再呼吁政府制止药品价格爆涨,而是默默接受了让贫困老人养老送终这个残酷现实。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一直被妖魔化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毛泽东时代,老百姓可以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和免费享有一切公共设施和公共资源,而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引擎和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中国,作为对世界一带一路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投资的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主的中国,却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都已实行免费医疗的情况下,就是不能恢复老百姓的免费医疗?并且谁提免费医疗就把谁称为是“极左”?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制定医疗政策的官员是公费医疗,他们自己看病不花钱,也就不管老百姓看病多么艰难。为了保障他们的公费医疗拥有充裕的资金来源,便把原本是老百姓免费医疗的福利事业,改革成了国民经济的暴利产业;把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免费医保体制,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商业医保体制。而商业医保体制在全世界仅美国等很少几个国家实行,并且美国的商业医保也仅限于富人和中产阶级,而社会底层的穷人仍然是由国家负担的免费医疗,与中国高层官员享有国家负担的免费医保一样。

可见,目前中国老百姓不能实行免费医疗,完全是医疗体制双轨制的结果,是官员享有公费医疗,不参加医疗保障商业化改革的结果。如果中国官员和老百姓一样全都实行商业化医疗保障改革,和老百姓一样花钱看病,恐怕中国早就恢复了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中国这种官员实行公费医疗,老百姓实行商业医保的医疗改革,结果绝不仅仅是造成官员看病不花钱而是老百姓要看病花钱那么简单,更可怕的是造成了老百姓花钱也看不起病的天价医疗体制。官员看病不花钱而只有老百姓看病花钱的医疗改革,表明中国的官员成为了改革主体,老百姓成为了改革对象,其他方面改革的弊端也在于此。

《七旬老人病重没钱治,留下157字“遗书”,扯下了多少人的遮羞布 》2023-05-24
   
一直以为,人生而畏死,是一种本性。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懦弱,就像没有人会相信,在贫穷面前,原来生命是如此之重。重到有人放弃它,可能只需要薄薄的一张纸。

前两天,无意中看到一个新闻,这件事看上去很普通又真实,可能就是你、我、他都曾有过的经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留下一页157字的“遗书”,失踪了。

她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杭州留下西湖派出所接到报案,报案人称自己的婆婆失踪了,还留下了一封遗书。在此之前,家人已经找了7个小时。派出所很重视,组织了包括民警、社区人员在内三十多人,冒雨在附近山上展开了搜寻。三个多小时的搜寻都没有发现老人的踪迹。直到一位民警无意间发现,两三米之外的树丛中,好像有什么晃了一下。他连忙跑过去,才找到坐在泥地里的老人。

老人眼睛肿胀,左右手腕有不少的割伤,其中一只手上还系着口罩,可能是用来包扎伤口。胳膊上、衣服上的血迹已经干了。面对民警的询问,萎靡不堪的老人一声不吭。直到女儿跑上来叫妈妈,她才喃喃的说着“对不起女儿,对不起女儿!”

老人是不是因为家庭矛盾想不开,是婆媳关系不好,或者是儿女不孝顺?七十多岁,还算不上是老迈的年纪,如果不是心灰意冷到绝望,谁会走这一步。就在有人准备祭起道德大旗,对她的家人进行讨伐时,事情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转。通过老人留下的遗书,知道了事情的起因,虽没有遭遇亲情的伤害,真相却更让人心酸。

在她留下的文字里,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家庭曾经的幸福。有老伴陪着携手余生,有孝顺的儿女,儿媳妇和女婿也待她很好,有两个可爱的孙子和外孙、外孙女。儿女双全、母慈子孝,这是多少家庭羡慕不已的场景。可是一场疾病,就把他们的幸福打回了原形。

看得出,老人想努力的活着,因为她说“我也不愿这么做……我也天天在坚持”。在潦草的文字里面,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七十多岁老人,对世界的无限眷恋。这份眷恋来自于家人给她的爱。

“宝贝女儿、儿子,辛苦你们了,为妈妈付出这么大代价,为我花了不少心。你们都是优秀的好孩子。”她也提到“女婿带她去玩了那么多风景区,是独一无二的好女婿、好儿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她留给世界“最后”的话,想必不用再顾及什么长辈的脸面、世俗的看法,也不需要担心被人嚼了舌根。

她口中的好,那就是货真价实的好。而这一切的好,都是老人传递给孩子的财富。他们是外地人,为了治病,辗转来到杭州,租住在附近。其实,如果有足够的钱,老人何尝不想多尝试一下,一个微小的机会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希望。

父母的善良,孩子反馈的就是温暖;你的恶劣,孩子会加倍还给予你。老人害怕自己死在医院,给人家添麻烦害了别人,就坚决要求出院。她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把一家人拖垮,想给孩子们减轻压力,才有了轻生的做法。

这是多么善良的一位老太太,她像是我们身边很多的妈妈、奶奶一样,一辈子为了孩子活着,连死亡都是如此。临走还不忘嘱咐孩子们:不要难过,不要流泪,学会坚强。因为:幸福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她不是不想活着,可是却为了孩子们能更好的活着,选择牺牲自己。这是一个母亲的伟大,却是孩子们的悲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价格暴涨10倍以上,全网断货。”据了解,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而这个病需要终身治疗。换句话说,它会伴随病人的一辈子。而这个药,目前国内只有天津一家药企在生产。原先100片一瓶的药,售价是86块钱。可现在的价格涨幅之大,已经到了大多数病人无法承受的地步。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4月20日查询到,为数不多在售的醋酸氢化可的松片,30片/瓶和100片/瓶两种规格,单片价格均在8元以上。三天以后,100片/瓶的价格就超过了1000块钱。重点在于,这样的高价还不容易买到。是不是很像疫情期间口罩、酒精的疯狂。

有一部《我不是药神》让我们看到生命在疾病、资本和贫穷面前,是怎样的不堪一击。而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里,还在陆续上演。药企解释说,30片/瓶和100片/瓶的老版药,无法纳入医保已停产,新版7片/瓶的药,目前仅有浙江、广西、湖北等少部分省份医院进行了采购。新旧药物的交替出现了断层,才导致药价的暴涨。

而据查询,这家药企生产的新版醋酸氢化可的松为7片/板,采购价为69元/板。也就是说,每片药物的价格将近10元,与涨价后1000元每瓶(100粒)实际上价格一致。还记得《我不是药神》里那位演技炸裂的老奶奶吗?她说,我们就是想活着,这有什么错啊。

为了活着,他们把家吃垮了。为了活着,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平淡的看待死亡,他们想努力的求生,有什么错呢?

或许错就错在,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不得不去面对而已。有人可以飞美国、欧洲,找最好的医院,最棒的医生。有人却不得不为了廉价的“三两三”碎银,就去直面命运的悲凉。湖北一家医院,也曾发生过让人泪目的一幕。视频里,一位老父亲坐在凳子上,旁边跪着他的儿子,两人不停争论。

父亲想放弃治疗,儿子苦苦哀求想再试试。能听得出来,老父亲不想再花钱,给孩子增添负担。这个场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无数次的上演。这就是现实,它能触动你、感染你,激发你,也能让你陷入无能为力的绝望。人活着很难,在疾病、意外、出身、竞争中,拼尽全力去求得一个能够掌握命运的机会。

有人一餐能吃掉普通人一年的收入,有人却为了几千块钱的医药费,去衡量生死。这对生活来说,不是一种讽刺,而是莫名的悲哀。不能主宰命运,就可能要去承受它给予的痛。

有一篇白血病女孩余艳的故事。这个7岁的小姑娘,从小被父母遗弃,一个贫穷的男人捡到并收养了她,父女俩相依为命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山村。可是白血病的袭来,让他们陷入了绝境。靠着二三亩的土地,手工编的工艺品,又能挣到几个钱呢。

懂事的孩子不想再拖累爱她的养父,她在一张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了“我自愿放弃治疗”几个字,跟着爸爸回到了山村。这个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天堂的张望》,感动了无数人。

纪录片《我的白大褂》里也播出过一个病人,同样的遭遇,同样无奈的选择。76岁的老人因为脑干出血被送到医院,经详细检查,医生认为手术风险很大,即便侥幸活下来,植物人的可能性很大。医生询问女儿的意见,可是女儿不敢下决定。

更糟糕的是,老人还没有医保,这意味着他们可能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女儿找来弟弟商量,医生也再次查看拍的片子,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办法。经过对病人CT的精细分析,医生觉得还有希望,只不过治疗很耗钱,至少要抢救两周,醒来后也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病人苏醒的几率在百分之十到三十,前提是家庭经济条件要能够支撑的住。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考验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无数个面临着同样选择的病患与家属。求生与放弃,可能就是简单的一两个字,却沉重的让人透不过气来。有人说,医院是见证人性与身不由己最多的地方。就像纪录片里医生说的话,很多病人不是没法治,是没钱治。

《我不是药神》里,药贩子张长林说的很现实:“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姐弟俩在听到医生讲完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高额的费用后,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如果父亲和孩子交换位置,他会不会不顾一切的去救孩子?只是假设终究是假设,亲情还是要败给现实。

如果不为金钱而担忧,谁不愿意为亲人去搏一点生的机会,哪怕是多一天,也全了这一世的缘分。我们无法去责备他们的选择,只因我们大都是同样的境遇。

在生与死的抉择后,离去的人有了永远的解脱,而活着的人却要背负余生的折磨。那位70多岁的老太太,想着用离开,给爱自己的家人,减轻生活的负担。却不曾想过,他们将要承担的东西,远远要比金钱更加的沉重,重到可能无法对自己说一句原谅。这或许就是普通人的无奈吧。

生要经历现实的摧残,死也要留下永久的伤痕,时间也抹不掉,一想到就痛到不行。有些无奈,我们躲不开、遮不住。就像在急救室、重症监护室的病床旁,医生问起:你怎么决定?一边是高额的医药费,一边是其他需要抚养或赡养的其他家人。怎么选,都是一个无解的答案!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24
世界银行报告: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医疗是“低收入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曾派专家组来中国考察农村卫生,报告特别强调指出:“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众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尽管每个合作医疗的具体情况在全国有很大差异,但是总的来讲,它是由群众集资、采取预付医疗保险金的形式,解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到,中国“到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

中国人民的健康指标改善巨大。医疗福利包括绝大部分民众。与民国时期比民众健康的诸多指标都有巨大改善。到1970年代后期,全国公共卫生机构发展到4千多家,卫生防疫人员9万多人,基本形成了全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国民健康指标也有巨大改善,人均寿命已提高到将近70岁,婴儿死亡率降至34.7‰,产妇死亡率也大幅度降低,各种烈性传染病被完全消灭或基本消灭,多种地方病和寄生虫病被有效控制。

惠及全民的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活动大规模展开。1950年代中国就实行全民免费接种牛痘和卡介苗,后开始对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结核病等展开免费计划接种。从“讲卫生、除四害、消灭疾病”逐步扩展到“治理公害,净化、绿化和美化环境”。群众卫生运动在改善环境卫生、治理如血吸虫病等地方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毛泽东时代的医疗福利广泛覆盖大部分普通民众。覆盖范围大,保障全面。1956年享受劳动保险待遇的职工人数相当于当年国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94%。它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项目。合作医疗农村保健站和数量庞大的赤脚医生成为解决广大农村地区就医问题的三件法宝。到了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建国后的医疗卫生建设。医疗卫生建设:在1978年阿拉木图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的卫生发展模式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典范向世界推荐,其中主要功劳在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

公共卫生事业:中央政府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自上而下迅速建立起包括国家、省、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卫生宣教机构。同时主要依靠财政支出,为这些机构建立起稳定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机制。
   
在传染病防治方面,除一般性的卫生防疫体系之外,国家还建立起如结核病防治所、皮肤病防治所等各级专科防治所,这些机构以预防控制为主,辅以临床治疗,专门针对某种或某类疾病展开防治。

医疗保障体系:在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分为两种方式: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建立于1952年,面向国家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由国家财政按人头拨付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实行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原则。
   
在农村,医疗保障主要由合作医疗承担。在1950年代中期,许多地方在农业合作化的启发下,自发建立了以集体经济和农民自发筹资为基础,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并且在1959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得到正式肯定,由此在各地农村逐步得到推广。 1968年,毛泽东批示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办合作医疗的经验,称赞“合作医疗好”。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25
赤脚医生两件宝一银针一把草药



“治疗靠银针,药物山里寻。”这是一个毛泽东时代农村人民公社中的赤脚医生于元堂说的这个顺口溜,也是当时文革中广大赤脚医生的真实写照。“那时候,银针和草药是我们的两件宝。离我们村27里远的水泉子村有一位叫石富强的人,患了面瘫,他有个亲戚是我们村的,就住到亲戚家,我用针灸配合草药,一个疗程7天就治好了。”

“拿起银针,对着书,就往自己身上扎,有些是要害穴位,这样才能找到感觉。”赤脚医生姜桂玲16岁参加培训就是从往自己身上扎银针开始的。最经济的针灸技术成了学员最为追捧的医疗手段,几乎没有一个赤脚医生不会这种技术,也没有一个学员没在自己身上实验过。

除此之外,赤脚医生另一个更繁重的任务,就是挖草药、制土药。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26
1974年,中国《赤脚医生》为何受邀出席世界卫生大会?这个新生事物发生在在毛泽东时代的文化大革命中,《赤脚医生》是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里组织起来的社员们发明创造的,得到了当时执政的中国政府即,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广,是文革中的斗批改的成果,更是毛主席和中国人民政府的决策高明。得到了世卫组织的认可。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26
走资派邓小平复辟乡村医生私营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许多乡村医生私营开业,因此是利润导向的。

很多报导指出这些现象的存在:开大处方、打不必要的注射剂以及人为的创造医疗需求。

结果从业者忽视例如提供预防服务这样的、获利少的工作。

总之,使赤脚医生转变成乡村医生的专业化,以及后来的医疗保健的私有化,已经使赤脚医生制度原有的创新的精髓丢失——事实上它就是为满足农民的需求而设计的一个去专业化的、草根阶层的医疗保健系统。

农村合作医疗保健重新被专业医疗工作者所控制。农民看病又开始难贵看不起了。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28
人民公社解体导致合作医疗瓦解




70年代末,当邓和他的政权开始市场改革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生条件远比1949年好。

(走资派邓小平等)市场改革的结果是农村公社制度在80年代早期解体,农业生产被去集体化,而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

中国(走资派邓小平等)将经济决策转交给了个体企业和组织,遵循追逐利润的原则。城乡的市场改革破坏了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政治、财政、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从而破坏了这个体系。

改革者(走资派邓小平等)—其中许多人在文革中受害,他们把文革中发展壮大或普及的所有政策废除,包括医疗卫生保健的创建。

因而改革后,上节所述毛时代的卫生政策和方案迅速被抛弃。改革者(走资派邓小平等)将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改向,变成个人保健导向的、高科技导向的、医院导向的、资本密集的、商品化的、和偏向城市的西方模式,而这正是建国当初所抛弃的模式。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29
赤脚医生大公无私愿为人民服务




每个生产队都会选拔他们自己的赤脚医生。最重要的标准是被选拔的人大公无私,愿意「为人民服务」。

合作医疗体系是中国农村为公社的农民提供预防性的服务、基础医疗和疾病治疗服务的筹措资金和支付系统。

到70年代的文革运动期间,合作医疗制度取得长足发展,相继在很多人民公社建立起来。到1976年为止,大约93%的人民公社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29
台湾学者论新中国全民免费医疗



陳美霞(成功大學公衛所特聘教授/衛生促進會常務理事/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長)

【作者序】這篇論文是筆者2001年應美國社會學學者威廉。科克藍(William C. Cockerham)之邀而寫的英文論文,發表在一本由科克藍主編、跨國出版社Blackwell出版的大學及研究所層次醫療社會學教科書上(英文書名:Blackwell Companion to Medical Sociology)。

此教科書共二十六章,其中有九章討論醫療社會學理論,另外十七章則從社會學觀點分析美洲、歐洲、非洲、中東、與亞洲地區十七個國家的醫療衛生體系,由已經累積相當研究經驗的社會學者執筆。此書2004年再版。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31
转载《毛泽东医疗卫生思想和实践及其现实意义》(二)

作者:李玲   来源:李玲教授博客

三、“面向工农兵”的思想:建立面向全体人民的公平的医疗保障制度,保基本、强基层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公平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建国初期,在毛泽东推动下,我国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同时,就建立了覆盖城镇居民的劳动保险和公费医疗制度。但是,直到60年代,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据1964年的统计:在卫生技术人员分布上,高级卫生技术人员69%在城市,31%在农村,其中县以下仅占10%。全国卫生事业费9亿3千余万元中,用于公费医疗的2亿8千余万元,占30%,用于农村的2亿5千余万元,占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16%。对此,毛泽东于1965年在“626指示”中批评卫生部是“城市老爷部”,并且做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在这一号召下,卫生部组织了巡回医疗等措施,但是毕竟没有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为此,毛泽东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又亲自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和普及和赤脚医生运动。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制度是在毛泽东亲自推动下才建立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一部分,为解决我国农民看病问题起了重要作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农村合作医疗的萌芽,为解决农民看病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久随着经济调整,覆盖面大幅度下降。1962年8月,卫生部批评过去几年“在治病方面,一个时期有公社包下来的倾向[16]”。到1964年,全国农村只有不到30%的社队还维持合作医疗。1968年,湖北长阳等地的农民又自发搞起合作医疗,毛泽东给予了大力支持。1968年11月,毛泽东亲自批转了湖北省长阳县乐园人民公社举办合作医疗的经验,并称赞“合作医疗好[17]”。12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报道,介绍了乐园人民公社的合作医疗经验。随后,《人民日报》用一年时间,连续组织了23期专稿,开展大讨论。在这次大讨论的推动下,从1969年起,全国出现了大办农村合作医疗的热潮,到70年代末,覆盖率达到90%。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1965年农村只占40%,到1975年这个比重已提高到60%。全国卫生经费的65%以上用于农村。1968年9月,他又对调查报告《从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做出批示和修改,号召广大城市医务工作者向赤脚医生学习。赤脚医生成为为我国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最高峰时全国有约500万赤脚医生和农村卫生员,大大改善了城乡医疗服务不公平的状况。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称:“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18]”。2003年之后,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以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这都是对毛泽东医疗卫生思想的继承。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32
毛泽东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思想



转载《毛泽东医疗卫生思想和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李玲   来源:李玲教授博客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国民健康状况大幅度跃升,70年代末预期寿命等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毛泽东的医疗卫生思想和实践起了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树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思想,把卫生工作视为重要的政治工作,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对健康进行综合治理。

二是创立独特医疗卫生模式: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运用符合国情的适宜技术,控制医疗成本。

三是树立“面向工农兵”的思想:建立面向全体人民的公平的医疗保障制度,保基本、强基层。

四是树立卫生工作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体现。

五是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激发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这些做法,推动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原创了医疗卫生的中国模式。今天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国民健康状况大幅度跃升。
一是平均寿命从建国前的35岁增加到了1978年的68岁,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远远超过我国经济水平的排名。

二是初生婴儿死亡率从1950年约250‰下降到1981年的低于50‰,比较60年代到70年代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人均寿命和婴儿死亡率指标的改善情况,中国遥遥领先。

三是很多流行性疾病,如天花、霍乱、性病等得到较彻底的消除,而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和疟疾等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健康就是生产力[1]。新中国在改善人民健康方面取得的这些成就,同当时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是十分突出的。不仅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为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成就,离不开毛泽东的医疗卫生思想及实践。通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善民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举措——如爱国卫生运动、防止血吸虫等传染病、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等,都是毛泽东亲自推动的。毛泽东的医疗卫生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医疗卫生领域,而是把医疗卫生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待,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仍有借鉴意义。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34
毛泽东:反对医院资本化产业化




50年代医疗体制建成 依身份区分制定不同的供给待遇。新中国的卫生体制完全借鉴了苏联的卫生制度模式,实行政府计划下的卫生供给制度,初步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国家根据城乡、所有制以及工人、农民和干部身份的不同,实行差别性的立法和治理。居民人口数量少得多的城市占据国家绝大多数份额卫生资源,人口庞大的农村地区只拥有少量的医疗卫生资源。

国际上广受赞誉的主要是1965年后推广的农村合作医疗。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赞扬。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初级卫生工作人员的提出主要来自中国的启发。中国在占80%人口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和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基本卫生需求,这种模型很适合发展中国家需要。”毛泽东时代的医疗创造了惊人的辉煌,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相当的福祉是毛主席时代的医疗卫生制度。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35
毛泽东时代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文革中推广农村合作医疗:普及低水平的农村基本医疗。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集体性质的互助型医疗保障制度,具有民办公助的运行机制和结构特点。合作医疗的推广发展受到政府行政支持的影响很大,合作医疗的基金来源于农民个人的缴纳和集体经济的公益金。合作医疗、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赤脚医生被公认为是解决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三大法宝。尽管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很低、赤脚医生的医术也不高明,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农村患者小病不出村、吃药打针都方便的需求。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质:农民互助、国家不补、公社管理。管理的范围,基本上合作医疗大都采用集体与农民群众受益者共同管理的模式。这个集体有些地方是大队,有些地方则是公社。合作医疗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大队办大队管,大队办公社管,队社联办公社管,公社办公社管。由于合作医疗制度主要是采用民办共助的合作方式,政府很少有经费补助社员缴纳的保健费又相当有限,要很好地满足农民的防病治病需要有一定的困难。合作医疗是靠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这种集体经济的来源,主要还是来自农民自身。

文革中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大队筹办大队管理型:合作医疗站由大队筹办,由大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和赤脚医生组成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经费来源为大队公益金、公积金中提留和农民交纳一部分。受惠对象为本大队全体人员。由大队制定每个人享受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社员在合作医疗站看病时,根据各队经济条件按一定比例减免医药费:一般为二至五成,富裕的大队五成以上,慢性病的医药费一般只报销五成,因不正当行为(如打架等)致病和不经过赤脚医生擅自外出就诊所花费的医药费不予报销。

大队筹办公社管理型。合作医疗站由大队筹办,由公社干部、大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和赤脚医生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合作医疗经费由集体与个人共同筹集,但农民享受医疗服务的范围与标准则由公社和大队协商决定,经费存入公社信用社,由公社卫生院或公社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按不同的大队进行核算,经费超支部分由各大队负责。农民看病吃药的报销比例:本公社内全报,转上级医院按规定报销。

公社、大队联合筹办型。 合作医疗站由公社和大队共建,合作医疗经费除各大队集体提留和农民个人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外,公社还补助一部分。经费则由公社统一管理,公社和大队分成核算,提留和报销比例由公社、大队协商确定,农民享受医疗服务的范围与标准由公社统一制定。社队联办合作医疗的形式在后期较多,据江西省上高县卫生局档案,该县在1979年有社队联办合作医疗的公社有5个,大队77个,占全县农业人口60.3%。

公社筹办公社管理型。 各大队合作医疗站由公社统一负责筹建,合作医疗经费来源为公社、大队的集体公益金和公积金中按比例提留,及农民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公社统一管理、核算,农民享受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标准也由公社统一制定。社办合作医疗被认为是合作医疗高级阶段,是全公社范围内的合作医疗,医疗经费统一由公社卫生院掌握使用,患者可在全公社范围内看病治疗。

毛泽东时代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从1956年到1974年,每次卫生部和财政部正式给国务院打报告说公费医疗超支了以后,紧接着就是一次大降价。由于当时医疗机构、药品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国家就采取了总量控制。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有效,从1957年到1975年,全国大降价3次,小降价8次。一是挂号费,挂号费从1953年的1元到1975年的5分钱;二是药费,有些药品降价降到了无法给病人记账收费的程度,如给病人吃一片颠茄片,一瓶颠茄片是100片,进价为0.096元钱,退瓶费0.03元,100片颠茄片加上15%的零售费仅9分钱,每片仅0.009分,没法收费,只好无偿给了。中国老百姓也形成了一个吃药很少花钱的概念;三是住院费,1974年在北京住协和医院,最好的医生看病,吃最好的药,住在隔离病房,一个月住下来所有费用共计46.8元。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建立在优先发展城市工业的基础上开始起步,为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旧政府遗留人员采取了包下来的办法,使他们在城市当中仍然能够生存下去。不仅原有的各部门职工实行全包下来办法,失业人员也由劳动部门介绍就业。

低工资,高就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就业管理体制下,政府促进就业的主要政策手段是扩张劳动力的需求,包括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八年时间里,中国已经解决了城镇400万人的就业问题,所以到1957-1966年基本做到了城镇无失业现象。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所有制以国有企业为主,在城镇职工享受全民所有制待遇,包含集体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职工享受终身固定职工身份的人员,由所在企业提供各项福利待遇,包括衣食住行的社会福利。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36
专家下乡巡回医疗培训赤脚医生



在文化大革命经斗争批判之后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以及各种旧的资产阶级的,不合理不利于工人农民的旧制度的改革时期,尤其是医疗改革以“六二六指示“下,在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医务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出现了飞跃发展。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为例,1965年农村只占40%,到1975年这个比重已提高到60%。全国卫生经费的65%以上用于农村,而“六二六”指示对农村巡回医疗和合作医疗的有力推动,更为改变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奠定了基础。城市卫生人员到农村开展巡回医疗制度也逐渐确立,凡主治医师以上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除年老体弱多病者外,都要分期分批轮流参加巡回医疗。很多知名专家也纷纷下乡,在为农村百姓看病的同时培训和辅导大批赤脚医生。《分期分批轮流参加巡回医疗》《很多知名专家也纷纷下乡》《培训和辅导大批赤脚医生》《为农村百姓看病》。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37
文革硕果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




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大搞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和医治,在全中国取得的公共卫生成就是巨大的。各种传染病如霍乱很快在新中国绝迹,鼠疫1955年就基本得到了控制,性病是在1959年在全国范围内被消灭了,天花在1960年代初已告灭绝,结核病的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10万下降到40/10万,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的卫生部门都下设“防疫站“,专门负责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医治工作。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37
《触目惊心!四川省医疗系统4000人被查!医院竟变成了贪腐摇篮》。来源: 聊娱乐司机。2023-03-13。很多中国现代人调侃“一个阑尾炎,回到解放前。”有啥也别有病,这句话用在现代的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复辟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制度更贴切。

以前生病是疼痛,现在生病是要命,要命的不是病痛折磨,而是昂贵的医疗费用。医疗费用让多少有病人的家庭忍不住抹眼泪,有的甚至无奈放弃治疗,家人只能看着亲人痛苦熬过最后时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医疗技术的发达,老百姓生活水平明明提高了,怎么连生病都治疗不起了呢?  这是因为如今的医院,已经不再是圣洁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之地了,很多时候很多地方的医院已经成为了贪腐的摇篮。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38
共产党必须保障工人的医疗生活




中国共产党中央即确立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工作方针,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强调要想依靠工人阶级,就必须加强工人的工作,必须保障工人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工人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不仅适度提升了工人薪资水平,还建立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工人福利。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45
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其身体状态的好坏与工业生产的效率息息相关,工人患病休息除给个人带来损失外,也会影响生产效率,给企业、国家带来损失。

在“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新中国的建设”的背景下,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工人的重点疾病的预防与系统诊治,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实现降低工人患病率,节约生产成本,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体来看,职业病、慢性病、季节性多发病是危害工人健康最为严重的三类疾病,车间医师与车间保健站开展的最重要的工作即对这三类疾病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持续治疗与访视,有效降低了工人的患病率。

“慢性病影响生产最为严重,占病伤缺勤数比率也最大”,通过建立慢性病档案,不仅可以帮助车间医师及时发现慢性病早期症状,在病人患病早期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阻止病情的发展,而且能够对已有的慢性病人开展持续系统治疗,有效缓解慢性病病人的症状。

作为车间医师制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建立工人身体健康档案能将工人身体状况纳入厂矿制定生产计划的考量因素中,极大地提升了厂矿管理科学化水平,有效地帮助各厂矿节约了生产成本,保障了生产效率,充分发挥了卫生为工业生产服务的作用。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45
毛泽东时代依据厂矿规模的大小,在工厂车间里的厂医师们最快地为工人阶级实行的全免费的公费医疗。如有需要直接陪同送包管的大医院。如设有医院的大型厂矿实行三环制,医师不仅在病房和门诊负责诊治本车间的病人,而且要定期深入车间,开展保健工作。

没有设立医院的厂矿实行二环制,厂矿保健站的医师负责在门诊部诊疗本车间的病人,定期深入车间,并与划片医疗中负责该工厂的医院密切联系。

一环制是车间医师固定在车间保健站担任门诊诊疗及车间卫生工作,厂矿保健站只担任专科诊疗,一环制适用于厂矿规模较大但车间及工人比较分散的地方。

就配置上来看,新中国的各厂矿的生产车间里都配有车间医师,在没有专门设置医院和厂医疗保健站的医疗机构的,主要由车间医师来推动,但二者的工作内容与基本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工业上的车间医师制的核心同样在于改变厂矿医务人员只在住院部和门诊部做治疗工作、“等病人上门”的现状,要求其车间医师必须深入车间、工地等生产一线为工人阶级进行免费的及时的公费医疗。

但车间医师制绝非简单地将诊所搬到工厂,而是需要厂矿医务人员系统“研究工人劳动生产过程,检查工人‘吃、喝、睡’的卫生条件”,即全方位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与工人的作业环境与生活卫生状况,调查研究影响工人健康的原因,提供改善劳动条件建议。提前做好工人们的安全工作和预防疾病的工作。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46
一角五分十片感冒药换名卖九元




为什么《一角五分十片感冒药换名卖九元》?以一片感冒药为例,充分暴露出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之下药品的研发生产后直接发放到免费的医院直给消费者病人使用,药品只是计算成本,而不算研发的费用和中间商的费用和利润的的。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研发中间商利润等费用巨大,病人买药就更贵了。而此处讲的更可恶的是走资派邓小平朱裕基等复辟资本主义后,将许多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制药厂分给私人经营后,药厂的资本家们又让外资投资合伙赚钱,将原有的成品药改个名字或曰改个洋名又或是不洋不中的怪名或是使用化学名之后就提价赚病人的钱。这里例举的感冒药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制药工业是如此,其他原有的中国工业品牌亦改为中外合资赚钱。

感冒止痛类常用药《扑热息痛片》,化学名乙酰氨基酚。八十年代初时一角五分十片。现在由中美史克公司包装生产,成份一点没变,照样是乙酰氨基酚,换了个新名字叫必理通。每盒十片,价格九元。整整翻了六十倍!

四十多一百片的西咪替丁片,史克公司取了名字叫泰胃美。二十片装要十几元!

布洛芬改名芬必得,工艺稍做改动后,价格翻了十几倍!

原本两元多一支的抗真菌药复方咪康唑软膏,比利时杨森公司包装出品取个名字叫达克宁霜,价格成了十几元。

非甾体类抗风湿药双氯芬酸钠,原本一元多一盒,有四十八片,含量25毫克。被江苏先声公司生产为缓释胶囊。二十粒装,含量50毫克。价格则变为近三十元。

还有灯盏花素片,改名益脉康后,价格由原来的四元多一瓶来为二十几元一盒。骨化醇,即维生素D2,改名为法能后由原来的八角五分一瓶涨价为每盒七十元!价格翻了近百倍!如在原来胃舒乎的成分里添加一点廉价的维生素U。改名斯达舒后价格便翻了几十倍!

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药品实行全国统一价格统一名称!每个药品一般只有商品名和化学名两、三个名字。例如:维生素 B6,化学名盐酸吡多辛。

毛泽东时代的医疗福利惠及全体人民,在财政困难的年代,尚能做到医药卫生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党和毛主席心里时时装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就连疾患生育用品和避孕药具安全套等也实行完全免费。人们可自行到药店免费领取!绝不会象现在这样,只讲究效率优先,不顾百姓死活!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反人性的市场经济。

资本家不断翻新花样,将毛泽东时代投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制出来的一、二类新药搞头换面谋取暴利。药名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普通百姓被弄得云里雾里找不着北,任凭医院及药厂药商黑心宰割!

那些六、七十年代辛苦开发出来的,真正治病救命的普通老药,由于利润薄,厂家不愿生产,医院不愿使用,药店不愿卖,正在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逐渐消失!就拿云南省最大的制药企业昆明制药厂来说,以前生产百种廉价常用药,改制后生产十几种换了名字的高价所谓新药。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47
为什么毛泽东时代没有医患矛盾




所谓的市场能够有效率,是因为消费者和生产方能够在市场上博弈。而在医疗上,是医生替你做决策,因为你并不懂你是得了什么病,你应该吃什么药,你要不要做检查,要不要做手术,是医生替你做主。那医生替你做主,医疗消费就是医生替你定的,也就是你的消费你做不了主。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而我们医生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一切服务他给你提供,他是供给侧,同时他是需求侧。所以供需都在医生一手,那你想一想,他能市场化吗?  他要市场化了,病人不就是被强宰的鸡吗?  宰你没商量。

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从1949年到八十年代,能以极少的成本改善人民的健康,就是一个完善的公立医疗体系。那个时候没有医患矛盾,因为老百姓充分信任你,他到医院知道医生不是要挣他的钱的,所以治好治不好,他都不会怪医生。你看那个时候的条件那么差,中国现在的医疗技术,绝对跟世界同一水准,跟当年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不是一个概念的,但是那个时候没有这样剧烈的医患关系,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的制度符合医疗规律。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6-17 20:4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1954年开始在全国国营和公私合营厂矿大范围推广的车间医师制契合了这种需求。车间医师制通过将车间与厂矿医院紧密结合起来,对有效保证工人们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卫生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发挥了重大作用。

“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厂矿医疗卫生部门的忙乱现象,而且可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善工人的劳动卫生状况”。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3.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4.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5.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6.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7.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8.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9.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0.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1.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2.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3.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4.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15. 蒋介石国民党的贪污腐败 [2021/07]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4.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5.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6.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7.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3 05: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