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毛泽东共产党人是战士也是诗人
毛泽东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在生死关头,他们留下了许多大义凛然、置生死于度外的诗句。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不过是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甚至死亡的威胁,无数革命者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仰。
夏明翰烈士在其就义前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方志敏面对敌人死亡的威胁,在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直言自己为信仰而死的坚定决心。
1964年8月,陈毅元帅已经63岁了,在生日当天他写下了一首抒怀诗,回顾总结自己参加革命以来的历程,最后用“马列最伟大,世界正归心”作为结句,来表明自己信仰、遵循马列主义的一生。
罗荣桓元帅,1963年9月他因病再次住进了北京医院,本想写首诗留给自己的子女,但是已经力不从心,就口述了这首《告子女》:“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党的事业,别的什么都没有。我的遗嘱是一句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不仅体现了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也体现了对信仰的坚定。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在生死关头,他们留下了许多大义凛然、置生死于度外的诗句。
1922年3月,周恩来得知战友黄爱被敌人杀害,写下了《生别死离》的诗:“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寥寥数句,直接向人们提出了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这首诗虽然是为纪念战友而作,但也表明了自己在生死面前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与其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还有许多革命烈士在狱中留下了就义诗,或者叫作绝命诗、绝笔诗。
杨超写下了:“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王达强写下了:“一心只爱共产党,哪管他人道短长?我一歌兮歌声扬,碧血千秋叶芬芳。”
邓雅声写下了:“平生从不受人怜,岂肯低头狱吏前!饮弹从容向天笑,永留浩气在人间!”
罗亦农写下了:“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
与这些颇有文采的诗句相比,还有一些革命者留下的诗句,是在接受敌人审讯时和敌人对答的记录,或者临刑前脱口而出的话语。
刘继哲在陕西西乡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欣然道:“你问啥,我不讲,你动刑,我不降,你要杀头我昂头,甘将热血献八荒!”
富有文采的华章与朴素平实的语言,这两者在表达形式上是有所区别的,但是两者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这些诗词真切地表达了老一辈革命者面对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价值取向,是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险阻,在这些困难险阻面前,老一辈革命家展现出了无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李大钊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18年12月,那时候虽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但是在李大钊看来,共产主义将来一定会胜利,他写下了:“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充满着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1927年4月,李大钊不幸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被捕之后李大钊在狱中坚贞不屈,最后被处以绞刑。在绞刑架面前,李大钊做了最后一次演讲,宣扬共产主义必胜的真理,之后从容就义。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诗词,在这众多的诗词中,很多都体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首就是作于1929年10月的《采桑子·重阳》。1929年6月,当时红四军内部充斥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了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七大,本来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选举前委书记的时候,毛泽东却落选了。之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到闽西去指导地方工作,因为心情不好再加上长期以来积劳成疾,生了一场大病。党组织为他请了当地的名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1929年10月,毛泽东大病初愈,这天恰好是农历重阳节,他在福建的上杭县临江楼写下了著名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抒发了毛泽东革命豪情万丈、革命前景万里的豪迈情感!
还有作于1965年5月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当时毛泽东已经72岁了,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丝毫不减。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作者: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面对困难险阻所展现出来为民请命、为民族牺牲的担当史。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
1925年深秋时节,毛泽东独自来到长沙的橘子洲头,面对苍茫大地、壮丽河山,他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诗词展现了毛泽东那种除旧布新、主宰世界的满怀豪情。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36年2月,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在毛泽东看来,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已经成为过往烟云,真正决定和主宰中国命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词中充满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那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也跃然纸上。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开幕。如何使中国人民摆脱黑暗的命运,走向光明的命运,中共七大的召开实际上已经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毅参加了中共七大,在听了毛泽东所作的开幕词之后,写下了《七大开幕》一诗。“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全国人民翘首仰望延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希望就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前夜,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时局问题及其他》的报告时讲了这样一段话:“一九三七年、一九三八年,进抗大的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像潮水一样涌向延安,滔滔而来,源源不断。我那时不太忙,给他们三天一小讲,五天一大讲,所讲的大都忘记了,但有一点我还记得。我说同志们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绥远、新疆,‘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抗战的事是为了国家。我说清凉山上插了一面旗子,叫作新民主主义,中国要独立,要民主,要解决民生问题,这些对不对?很对。”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陈毅写的《七大开幕》诗。
毛泽东的这段话回答了为什么“万众瞩目清凉山”。当时成千上万革命青年和进步人士从五湖四海奔赴延安,因为清凉山上树立着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旗帜,正因此,延安才成为敌后抗战的指导中心,才成为抗战、团结、进步思想的发源地,才成为中华儿女向往的地方。
毛泽东的这段话描绘了延安教与学的情景。延安是当时全民族学习的中心,毛泽东是这个学习中心最著名、最忙碌的诲人不倦的老师,是新民主主义旗手意义上的老师。
这位老师不断强调着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才能有学问、长本领、干革命。不学习,没有学问,就会有本领恐慌,便不能领导工作。毛泽东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毛泽东这位老师深入地探索着学习的内容。他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研究当前的实际问题等三个方面的任务。只有第一方面没有后两个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提出后两个方面,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他对抗大学员们说:总的“就是学一个宗旨,这个宗旨也就是全国的全中华民族的宗旨——抗日救国。”具体地说,要学三样东西:一是“要学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加上灵活的战略战术”;二是要学做干部,发动组织广大人民抗日;三是“要下一种决心”:为了抗日救国,不怕任何艰苦向前迈进的决心。
毛泽东这位老师引导延安经过了三个不同寻常的学习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运动的阶段,以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号召学习为标志。在毛泽东的号召和带领下,全党掀起了重视学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改造学习的阶段,以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为标志。毛泽东针对教条主义的危害,劝导教条主义者改正错误,提出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第三个阶段是整风学习的阶段,以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为标志。在对教条主义者劝导效果甚微的情况下,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将学习与整顿党的作风结合起来的整风学习运动,以理论批判教条主义的同时,伴以纪律整顿教条主义。三个阶段步步深入的学习,克服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影响,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党牢固地树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