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敌!毛泽东《论持久战》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3-11-3 04: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26评论

面对强敌!毛泽东《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是当时普遍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几个疑问,这几个疑问我们归纳总结一下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败?

第二:如果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

第三:如果确定了是持久战,那么这场持久战具体该怎么打?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当时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就产生了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亡国论,一种是速胜论。

“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论持久战》

这种观点体现在某些高层身上,就可能会出现妥协、投降的种种举动,比如后来的投降派代表——汪精卫。同样的,速胜论的观点也有极大的危险性,它同样会牵扯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比如,如果你认为中国可以速胜,那么对于是否还需要广泛的发动游击战争这个问题,你的答案可能就是否定的,因为马上就可以速胜了嘛,对不对?那还有啥必要去发动敌后游击战呢?所以,对于“亡国论”和“速胜论”就有加以驳斥的必要。

毛泽东是如何分析这场战争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论》

《论持久战》首要分析的,也是日本和中国两个方面的特点,只有把双方都分析透彻了,你才能看到矛盾的发展趋势和前途,也就是说的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前途。于是《论持久战》正式拉开序幕。

首先日本方面的特点: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强表现在其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能力三个主要方面。第二,它的战争是退步和野蛮的。

其退步性表现为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是其国家内部矛盾积累到不得不举行大规模的冒险战争的背景下发动的,它是一场侵略其他国家的战争,不仅遭到被侵略国的举国抵抗,而且还会遭遇日本本国人民的反对。

其野蛮性表现在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因此其侵略手段带有极强的暴力和野蛮。

这种野蛮性,又激化了中日矛盾,以及日本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由此使得自己最大程度的陷入孤立。

日本强而不大。这种强而不大,体现在其自然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军事力量的补充几个方面,这决定了其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这一个特点,也为毛泽东预测日本将来必将继续南下,占领西太平洋提供了依据。

日本虽然能得到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是必将遭到更为强大的反法西斯力量的反对,且后者力量会不断增长,逐渐抵消前者的援助力量。

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以上几点,是《论持久战》总结的日本方面的四个特点,其后所有的战争形态都是由这些特点发生和衍变出来的。

而中国方面呢?也有四个特点: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弱国,这种弱体现在我们的军事力、经济力、政治组织能力,皆不如日本,且差距很大。第二,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我们的正义性体现在我们举行的战争,是反对侵略的战争,这个战争必将得到全国所有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的全体支持,能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甚至得到日本本国人民的同情。

而我们的进步性,体现在已经开始觉悟起来的全体中国人民。这种进步性与一般的进步性有质的不同。之前,我们说太平天国是进步的,辛亥革命是进步的,北伐战争是进步的,这没有错。

可是这种进步只有量的积累,却还没有达到质的变化,这是因为中国最为广大的群众无产阶级还没有觉醒。

直到共产党以及由它领导的军队出现,中国的广大群众、无产阶级才开始觉醒起来,才逐渐的被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广泛的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统一战线。

第三,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撑起长期的战争。

第四,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够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是由于它的正义性和进步性规定的。

以上日本、中国不同方面的不同特点,是刚好对应和矛盾着的。

这些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场中日战争,其实背后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中,将逐渐依据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的现象层面的东西,就由这些基本特点发生和衍变出来。

比如,日本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能迅速占领上海、南京、太原等地,几乎可以说已经占据了半个中国,这一点就是由于它是一个军力、经济力、组织力极强的国家的特点决定的。

但是呢,它只能占领某个省的主要城市,而在城市周围的广大农村地区,它却无论如何无法占领了,这是因为它虽然是强国,但同时又是小国,兵力严重不足的原因。

而在日本所占领的华北、山西等地的广大农村,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开始蓬勃发展,这是因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进步性,决定了广大群众已经开始觉醒和被组织起来,并且由于中国地大物博,给了游击战争以广大的生存空间。

这种现象,也是双方特点的不同衍变形态。所以啊,一切的现象层面的东西,背后都是其本质特征的不同形态,抓住了本质,我们就能更好的识别现象,判断现象。

由上面的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战争持续下去,日本强、中国弱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想要战胜日本,速胜是不可能的。

同时,由其他几个特点,即: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和野蛮的、其失道寡助而得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援助。

另一方面,与之对应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其战争史进步和正义的,其得道多助因此能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从这些对比的特点去看,中国就存在着胜利的可能性,只不过这种胜利一定不是速胜,而是持久战。

能准确得出的结论,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说,如果中国的抗战要胜利,那一定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但是至于到底是不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则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来。

因为,强而小的国家,消灭大而弱的国家,不是没有先例,在中国的古代,就有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存在,在世界上,英国将印度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先例也是有的。

处于民族觉醒的进步国家,不一定就能战胜处于退步状态的帝国主义国家,正义性和进步性也不是万能钥匙。其中,是否决定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根本,还在于对双方不同特点,衍生出来的量的估计。

这种估计是非常之困难的,也是《论持久战》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所在。如果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到它是一场持久战这里,那么可以说是完全不够的。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高明之处却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它能判断持久战打下去,为什么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场持久战到底该怎么打?该怎么组织?该怎么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战术?

这就不是当时的任何其他人可以提的出来的了。看一下《论持久战》原文:“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论持久战》

所以,《论持久战》提供的是战争中的胜败衍变依据,持久的依据,是配套的战略战术,而这种理论依据的分析,全部用的是矛盾分析法,配套的战略战术也全部是早期红军内部形成的游击战、运动战的战略战术。

这不是任何人可以复制的,是马列主义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逐渐发展和衍变出来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只要你稍微读一下原文,就能立马识别出来。

结论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持久战。而且,《论持久战》还描绘出了整个持久战中,不同阶段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也就是著名的持久战中的三个阶段预测。这些预测,纷纷被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其准确性。

《论持久战》原文:“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

原文也有分析:“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甚至爆发新的战争。敌人方面,陷在中国泥潭中的几十个师团抽不出去。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惫这一大批日本军,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战直至反战的心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论持久战》

实际上,不管是持久战还是什么战,都必有有人依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策略、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坐着不动,只有被灭亡,没有持久战,也没有最后胜利。”——《论持久战》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论持久战》

大体上可以作如下总结:

在军事上: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改革军队,实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动员而不是强迫人民参加抗日。

在政治上:发动群众,改善群众生活,改善教育,给予人民政治上抗日的自由。

在战略战术上:实现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在战役实施上:保证战役和战斗中的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

在战术方法上:坚决采用运动战、游击战结合的方针,其最终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战略战术目标中:尽一切可能打歼灭战,只有歼灭战才能给予敌人最大的消耗,同时给予我方最大的补充。

在每一局部战役和战斗中:坚决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彻底消灭敌人的方针,并乘一切敌人之隙,造成敌人的错误,给予打击。

在决战问题上:避免一切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争取一切局部战役中,有把握条件下的决战。

在兵源问题上:民兵是胜利之本,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建设游击队,然后又逐步发展游击队成为正规军,变游击战争为规模性的运动战。

以上是整个持久战中,我们为应对这场战争,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战术,政策方针的总和。

持久战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自身是极弱的,而对手是极强的。

这里我们所说的对手,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你也可以当做是面临的巨大困难。

也就是说,在本身极弱的情况之下,而要面对的困难,却又是极强大的背景下,我们就可能会用到持久战。

所以,这一点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很多人都一定会遇到,也一定会经历。

因此持久战的战略思想,适合于很多人。

那么,到底需要哪些条件,我们才能打持久战呢?

持久战的第一个条件,是进步性。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战争,这种进步性的体现,就在于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而不是越来越弱。

持久战的第二个条件,是有回旋的余地,没有这种余地,可能直接就被打倒了,还谈什么进步性?

当时中国可以打持久战,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在于中国地大物博,这一点很重要。

也就是说,即使日本拼尽全力,我们还是有生存空间,有活下去继续发展的希望。

持久战的第三个条件,是有根据地。

没有根据地的一切战争,都有沦为流寇的风险,那时候谈什么积累,进步,都是假的,你可能连生存都困难。

主观的条件,就是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促成的了,比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号召群众武装起来的运动,帮助群众分田分地的斗争,组织军力同日本进行游击战争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做的事情。

如果现阶段,还打不了持久战,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回到第一卷温习一下《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可以先把如何建设根据地,如何寻找希望,如何找到一个起点先学习和运用起来。

这也是我们一直读毛选的意义。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18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当时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就产生了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亡国论,一种是速胜论。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21
毛泽东:  “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24
毛泽东:  “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26
毛泽东:  “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抗战以后,公开的亡国论没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协的空气时起时伏,主张妥协者的根据就是“再战必亡”。有个学生从湖南写信来说:“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作宣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这类人中国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妥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不会消灭的。当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29
毛泽东:  “亡国论者看到敌我强弱对比一个因素,从前就说“抗战必亡”,现在又说“再战必亡”。如果我们仅仅说,敌人虽强,但是小国,中国虽弱,但是大国,是不足以折服他们的。他们可以搬出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历史证据,证明小而强的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国家,而且是落后的灭亡进步的。如果我们说,这是古代,不足为据,他们又可以搬出英灭印度的事实,证明小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灭亡大而弱的落后国家。所以还须提出其它的根据,才能把一切亡国论者的口封住,使他们心服,而使一切从事宣传工作的人们得到充足的论据去说服还不明白和还不坚定的人们,巩固其抗战的信心。"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33
毛泽东:  “妥协的问题是有其社会根源的,这个社会根源存在,妥协问题就不会不发生。但妥协是不会成功的。要证明这一点,仍不外向日本、中国、国际三方面找根据。第一是日本方面。还在抗战初起时,我们就估计有一种酝酿妥协空气的时机会要到来,那就是在敌人占领华北和江浙之后,可能出以劝降手段。后来果然来了这一手;但是危机随即过去,原因之一是敌人采取了普遍的野蛮政策,实行公开的掠夺。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敌人的这一掠夺的即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都是普遍地施之于中国人的;不但是对下层民众,而且是对上层成分,——当然对后者稍为客气些,但也只有程度之别,并无原则之分。大体上,敌人是将东三省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敌人的这一野蛮政策,还要施之于更深的内地。他的胃口很旺,不愿停止战争。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内阁宣言的方针[14],至今坚决执行,也不能不执行,这就激怒了一切阶层的中国人。这是根据敌人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而来的,“在劫难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估计到某种时机,敌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狼狈为奸。但是大势所趋,是降不了的,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蛮性,规定了这个问题的一方面。"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34
毛泽东:  “第二是中国方面。中国坚持抗战的因素有三个:其一,共产党,这是领导人民抗日的可靠力量。又其一,国民党,因其是依靠英美的,英美不叫它投降,它也就不会投降。又其一,别的党派,大多数是反对妥协、拥护抗战的。这三者互相团结,谁要妥协就是站在汉奸方面,人人得而诛之。一切不愿当汉奸的人,就不能不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妥协就实际上难于成功。"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35
毛泽东:  “第三是国际方面。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其余都不利于中国妥协而利于中国抗战。这一因素影响到中国的希望。今天全国人民有一种希望,认为国际力量必将逐渐增强地援助中国。这种希望不是空的;特别是苏联的存在,鼓舞了中国的抗战。空前强大的社会主义的苏联,它和中国是历来休戚相关的。苏联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成分之唯利是图者根本相反,它是以援助一切弱小民族和革命战争为其职志的。中国战争之非孤立性,不但一般地建立在整个国际的援助上,而且特殊地建立在苏联的援助上。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这一点加重了日本的危机,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国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然而中苏的地理接近,却是中国抗战的有利条件。"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36
毛泽东: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38
毛泽东:  “敌强我弱,敌是优势而我是劣势,这种情况,虽因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而有所变化,但是还没有产生基本的变化。所以,在战争的一定阶段上,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胜利,我则将遭到一定程度的失败。然而敌我都只限于这一定阶段内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不能超过而至于全胜或全败,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一则敌强我弱之原来状况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则由于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造成这种相对的形势。拿原来状况来说,敌虽强,但敌之强已为其它不利的因素所减杀,不过此时还没有减杀到足以破坏敌之优势的必要的程度;我虽弱,但我之弱已为其它有利的因素所补充,不过此时还没有补充到足以改变我之劣势的必要的程度。于是形成敌是相对的强,我是相对的弱;敌是相对的优势,我是相对的劣势。双方的强弱优劣原来都不是绝对的,加以战争过程中我之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努力,更加变化了敌我原来强弱优劣的形势,因而敌我只限于一定阶段内的一定程度上的胜或败,造成了持久战的局面。"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39
毛泽东:  “中国人民在这样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间,将受到很好的锻炼。参加战争的各政党也将受到锻炼和考验。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战争;只有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胜利。果然是这样,一切困难就能够克服。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40
毛泽东:  “三个阶段中,敌我力量的变化将循着下述的道路前进。第一阶段敌是优势,我是劣势。我之这种劣势,须估计抗战以前到这一阶段末尾,有两种不同的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中国原来的劣势,经过第一阶段的消耗将更为严重,这就是土地、人口、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机关等的减缩。第一阶段的末尾,也许要减缩到相当大的程度,特别是经济方面。这一点,将被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然而必须看到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这就是战争中的经验,军队的进步,政治的进步,人民的动员,文化的新方向的发展,游击战争的出现,国际援助的增长等等。在第一阶段,向下的东西是旧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量上。向上的东西是新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质上。这第二种变化,就给了我们以能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41
毛泽东:  “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开地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方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45
毛泽东:  “我们可以断言,持久战的抗日战争,将在人类战争史中表现为光荣的特殊的一页。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就是颇为特殊的一点,这是由于日本的野蛮和兵力不足,中国的进步和土地广大这些矛盾因素产生出来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在历史上也是有过的,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三年内战,就有过这种情形。但其在中国的特点,是其特殊的长期性和广大性,这将是突破历史纪录的东西。这种犬牙交错的形态,表现在下述的几种情况上。

内线和外线

有后方和无后方

包围和反包围

大块和小块

这样看来,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这个战争,不但将影响到中日两国,大大推动两国的进步,而且将影响到世界,推动各国首先是印度等被压迫民族的进步。全中国人都应自觉地投入这个犬牙交错的战争中去,这就是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战争形态,是半殖民地大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举行的解放战争的特殊的形态。"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46
毛泽东:  “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同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离的。"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46
毛泽东:  “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对于后一类战争,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前一类战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都是为着帝国主义利益而战,所以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坚决地反对那一次战争。反对的方法,在战争未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既爆发后,只要有可能,就用战争反对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日本的战争是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都应该反对,也正在反对。我们中国,则从人民到政府,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一律举起了义旗,进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须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牺牲虽大,时间虽长,但是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经鲜明地摆在我们的前面。我们从事战争的信念,便建立在这个争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国和新世界的上面。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要把战争延长到无尽期,我们则要把战争在一个不很久远的将来给以结束。为了这个目的,人类大多数应该拿出极大的努力。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这种希望不是空的,全世界社会经济的行程已经接近了这一点,只须加上多数人的努力,几十年工夫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48
毛泽东: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等项政治原则,离不开统一战线政策的良好执行,离不开文化的动员,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抗日军人中,如有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争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应加纠正。"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49
毛泽东:  “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53
毛泽东:  “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1-3 04:53
毛泽东:  “结论是什么呢?结论就是:“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它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在战争的过程中……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它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一九三六年七月与斯诺谈话)“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这些就是结论。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3.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4.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5.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6.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7.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8.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9.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0.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1.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2.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3.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4.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15.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4.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5.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6.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7.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0-16 03: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