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图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3-12-10 04: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毛泽东的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图





  (备注: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图)

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要有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国家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成。

一是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基本解决。

而这两个条件在毛主席逝世前后的70年代中后期已经基本具备。

新中国农村社队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现实中按照这个三部曲进行实践的最完美的代表是江苏的华西村,是河南刘庄和南街村,是黑龙江的兴十四村,是河北的周家庄公社等一大批坚持集体经济的典型。他们的成功,验证了毛泽东主席工业化战略的远见卓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说:“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这句话是对毛泽东主席工业化战略三部曲最精辟的概括,比我国任何学者、官员都看的明白,看的深刻。

回过头来总结一下,在第一阶段,我们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新中国要真正站的住,必须解决两大最基本、最迫切的问题,一是通过工业化解决国防和国家安全问题,一是解决吃饭温饱问题。

这就决定了国家工业化必须首先起步,同时把农民组织起来,一方面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另一方面进行农业自身的基本建设。

所以,在国家工业化起步阶段,公社的工业化还不能马上起步,公社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农业问题。

农业,特别是粮食,是农村这一阶段的主题。国家以计划调节为手段,以国家重大项目为主,靠农业提供原始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从50年代“一五计划”时期开始,一直到70年代中后期,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国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成了。

5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规模还不如比台湾还小人口只有几百万的比利时,到毛主席去世时,已经进入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行列,工业的比重已经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2%!经过毛泽东时代短短的不足三十年,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到伟大工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一种后发国家的赶超战略,即瞄准西方先进的工业水平,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到毛主席去世时,我们有了自己的重工业,轻工业,纺织业,微电子工业,冶金业等....还有了自己的汽车产业、有了自己的飞机、坦克等...军工业!更有了我们自己的包括拖拉机在内的农用机械化设备,同时还有了自己的原子弹、氢弹,核潜艇,还有了自己的卫星等很多........。

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农村人民公社利用组织起来的力量展开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靠农民的劳动积累,改造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既保障国家工业化发展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应,使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基本过关。这既是农业支持国家工业的阶段,又是农业自身发展的阶段。

到70年代中后期,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从全国整体上讲已经基本解决,绝对不是什么“崩溃的边缘”。这是一个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是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我国农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为国家奉献一切的正能量充分发扬光大的时代。

这一代组织起来的农民,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为共和国的长子----大型国有企业作出了自己的牺牲和贡献。

所以,有些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用吃了二十多年返销粮的小岗村的十几个手印,来颠覆这个伟大的时代,却是极不光彩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197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达到3.048亿吨,即6096亿斤,人均达到317.5公斤,635斤。说明农村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第一个发展阶段有几个主要特征,常常被当作否定人民公社和毛主席正确道路的主要根据。

主要是:

(1)政社合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2)“以粮为纲”的产业导向和对社队企业发展的一定程度的限制。

(3)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农业内部靠农民的活劳动积累。

(4)高积累、低消费等等。

这些都是具有阶段性的特征,而不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特征,不能将这些特征固化,当成人民公社的本质特征。因为,在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以后,通过改革和调整,这些特征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政社合一可以向职能分开转变,以粮为纲也必然向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大发展转变,工业化的发展也要进到以工补农的阶段,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也要调整,靠分配和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等。在理论认识上,绝不能混淆这种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既不能用后一个阶段的标准否定前一阶段的合理性,如把改革开放前的集体经济说成是官办集体经济,也不能把前一阶段的特征当作普遍性,拒接改革调整。

毛泽东时代工业化战略的第二个阶段,是由一条腿走路向两条腿走路转变,即公社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在时间上是70年代后期或80年代初期。对农村来说,就是从以粮为纲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发达一点的地区快一点,条件差的地区会晚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农村已经进入产业革命阶段,即农村公社工业化大规模起步和发展阶段,这已被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所证明。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清楚,即70年代后期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在当时所谓解放思想的背景下,主流舆论逐渐形成人民公社的体制有问题,集体劳动,大拨轰,平均主义,农民没有积极性,出工不出力。所以要改革,要搞承包制,总之是在体制上做文章。另一种看法是把重点放在加快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上,也就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才能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集体经济的凝聚力,这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可惜后一种看法在当时没有能够成为主流。

因为70年代后期,正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型时期,国家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建成,而农业的粮食即吃饭温饱问题也已经初步解决。从整体上讲,人民公社工业化的起步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如何顺利实现这一发展阶段的转变,即从“以粮为纲”向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才是当时的主要矛盾,而不是什么走资派邓小平们忽悠的农村人民公社的制度本身有什么问题。

从当时的全国情况看,大体上好、中、差三个三分之一。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好的,一般已经开始这种阶段转变,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已经发展起来,集体分配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人民公社中等水平的,农业问题也基本解决,正处于这种阶段转变的前期。至于部分贫困地区,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在当时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这些地区在体制上做些改革和调整,例如实行家庭承包制,只要有利于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并从正面加以引导,也是可以理解的和必要的。问题在于走资派邓小平们对整个农村人民公社形势整体判断上的错误,在于把贫困地区带有权宜之计的政策上升为全局性的并加以一刀切的强制推行,还要把最落后的典型当做旗帜,非要用小农经济取而代之,这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了。

明明是农村产业结构问题,非要夸大成体制问题。明明是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偏偏要引导到所有制形式的复辟蜕变成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当时的一个严重的教训,也成为解散人民公社的理由。

农村人民公社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对公社体制提出改革要求。现在需要进一步讨论一个问题,即农村人民公社应不应该改革,怎样改革?农村人民公社即使不被解散,是否就不需要改革呢?  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如果说农村人民公社的三级体制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阶段是基本适应的,那么在进入以农村人民公社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阶段以后,随着社队企业的发展,必然对公社制度提出新的改革要求。

因为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即农村人民公社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使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发生变化,造成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和管理体制的改变。

这种改变的基本趋势是:在每一个农村人民公社的范围内,按产业分工的要求形成各类专业化、企业组织,在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这种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之外出现公司企业形式。公社有社办的直属企业,生产大队也有自己的村办企业,甚至有的生产队也有自己的副业工厂企业。

这些社办企业虽然是独立经营的,但却是农村人民公社中社区集体经济这个母体产生的“孩子”,产权是属于公社、大队这些社区集体母体的,分别受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调控和管理,纳入集体的统一分配。

这就出现了农村人民公社的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和公司企业组织的区别和分离,使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是随着社、队企业和社、队两级集体经济势力的壮大,生产队的经济实力被反超,其管理职能也逐渐被农业专业公司所取代,或成为农业公司下属的一个生产单位。公社的老三级体制会变成两级所有、双层经营的复合型叠加体制和结构。

所谓两级所有,即公社和村级合作社两级社区集体经济主体。所谓双层经营,是这两级都是集体经济与公司企业之间的双层经营。当然,保留生产队一级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也可以称为三级所有、双层经营的叠加结构体制。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3.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4.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5.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6.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7.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8.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9.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0.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1.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12.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3.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4.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15.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4.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5.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6.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7.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22 08: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