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留在国内,有的逃亡外国。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3-12-14 08: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9评论

有的留在国内,有的逃亡外国。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创造了好几个“第一”: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科研人员、第一位诺奖获得者、第一个“婉拒”多家媒体采访的获奖者。

“既然国家把任务交给她,她就要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好”,1969年1月底,39岁的研究实习员屠呦呦,忽然接到一项秘密任务:以课题组组长身份,研发抗疟疾的中草药。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发的恶性疾病,病人高烧不退、浑身发抖,重者几天内死亡。美联军正入侵越南,在炎热潮湿的荒山野地里蚊子很多,越南共产党的军队因蚊子叮咬后忠疟疾很多士兵不战而亡,因需要大量抗疟药物,应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请求,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军方从1964年起开始抗疟药研究。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召开“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代号为“523”项目的大规模药物筛选、研究在全国7省市展开。1969年1月21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受命加入“523”项目。

屠呦呦在北京大学时学习药学,毕业后又脱产学习过两年中医,科研功力扎实,遂被委以重任。“屠呦呦的责任感很强,”屠呦呦的同事、中药所廖福龙说,“她认为既然国家把任务交给她,自己就要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好。”

阅读中医典籍、查阅群众献方、请教老中医专家……起初,屠呦呦用3个月时间,收集了2000多个方药,编辑成《疟疾单秘验方集》,送交“523”办公室。此后至1971年9月初,屠呦呦和同事对包括青蒿在内的100多种中药水煎煮提物和200余个乙醇提物样品进行了实验,但结果总令人沮丧:对疟原虫抑制率最高的只有40%左右。

“重新埋下头去,看医书!”终于有一天,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灵感:温度是关键!屠呦呦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案,夜以继日进行实验,终于发现: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其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抗疟效果最好!

1971年10月4日,实验证实,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进行临床试验,需要大量的青蒿乙醚提取物。”姜廷良回忆:课题组用7口老百姓用的水缸作为常规提取容器,里面装满乙醚,把青蒿浸泡在里面提取试验样品。

“乙醚等是有害化学品,当时实验室和楼道里都弥漫着刺鼻的乙醚味道。”姜廷良说,一些人头晕眼胀,甚至出现鼻子流血、皮肤过敏等症状,但当时设备设施简陋,大家顶多戴个纱布口罩,也顾不得许多……

在临床前试验时,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了疑似毒副作用,只有进行后续动物试验、确保安全后才能上临床。为了不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季节,屠呦呦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人体试验的志愿者,幸而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和临床试用,1977年,经卫生部同意,课题组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首次向全球报告了青蒿素这一重大原创成果。1986年10月,青蒿素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

不仅于此。1973年9月,屠呦呦课题组还首次发现了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1992年,青蒿素类新药——双氢青蒿素片获得《新药证书》,并转让投产。

“我不习惯这种场合上的事,咱们还是加紧青蒿素研究吧”

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

“2005年,全球青蒿素类药物采购量达到1100万人份,2014年为3.37亿人份。”姜廷良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实况报道》显示,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

近几年,屠呦呦两度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在国际奖项上“零的突破”:2011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她公开表示,中医中药走向世界,荣誉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认为:“虽然青蒿素是特殊时期团队协作的结果,但屠呦呦的贡献非常关键。”

“只要自己的研究得到认可,她就已经很满足。”廖福龙说,“对于国际奖项,她更看重的是‘为国争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回忆:“2009年中医科学院推荐屠呦呦参评唐氏中药发展奖,她直接打电话给我:我这么大岁数了,给我干吗!”

屠呦呦获得的诺奖奖金为4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据张伯礼介绍,其中200万元分别捐给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医科学院,成立了屠呦呦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年轻科研人员;其余则主要支付家人到瑞典领奖的相关费用等。

屡获大奖,屠呦呦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如果说有改变,那就是家里的电话多了。采访她基本都谢绝。”廖福龙说。

“她也极少参加公开活动。”张伯礼补充道,“她多次跟我说:就到这吧。我不习惯这种场合上的事,咱们还是加紧青蒿素研究吧。”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6岁时,她曾因感染肺结核而被迫终止学业两年多,也是从那时起,正在读高中的屠呦呦便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1年,她考取北京大学药学系,这个当时“冷门”的专业让她最终与中医药结缘,与抗疟结缘。

屠呦呦:我们做青蒿素,这是中国人发明了一个新的药,对抗疟是有效的。他们说这个不仅是找到了一个新的抗疟药,更重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结构,它为进一步寻找新药开辟了一条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我父亲常常就说“呦呦鹿鸣”,讲这种话,一直等我做出来青蒿素,人家就觉得跟名字有什么有关系。

呦呦是鹿鸣的意思,典出《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和青蒿素仿佛几千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屠呦呦: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的获奖,是中国科学家整体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一种认可吧,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骄傲地向世界宣布:青蒿素出现的“抗药性”难题获新突破,同时,利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试验取得巨大进展。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颁奖词:现在颁授“共和国勋章”。屠呦呦,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研究发现青蒿素,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6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屠呦呦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药学家,她的研发对全人类的生命健康都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而几十年来,她和她的团队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她在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为所有的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走向世界的大门。

同样是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第一届大学生。同择都是知识分子。同样是学医的。同样是女性。同样是民国时代的富家女。同样经历过毛泽东时代。同样经历过文革。同样经历过改革开放。但各自选择的道路不一样。有的留在国内,有的逃亡外国。

而有的逃亡外国的,骂共产党,骂毛泽东。更可恶的是借用骂毛泽东来获取名利。颠倒黑白成了标配。

刀郎《颠倒歌》完整版歌词

把一只鳖扔进黄色的便盆它会自觉高贵
骑一头驴参加宫廷的舞会它能自比王妃
阳光照不亮夜里的鬼 六畜难懂人间味
它以为总是它以为 扁桃肿得比脑肥

当一条狗叼着骨头趴下会看见它的尾巴
当踩扁一只螃蟹再看它就发现一只王八
这世间众生多么的繁杂 话也瞎来心也瞎
路也滑来人也滑 一不小心就踩粑粑

采薜荔呀水呀来呀 树梢搴那芙蓉花
苞谷地呀里一棵葱 装得比那棒槌大
苍蝇专叮那无缝的蛋
思想起来就采了一朵野菊花

这世间众生多么的繁杂 话也瞎来心也瞎
路也滑来人也滑 一不小心就踩粑粑

采薜荔呀水呀来呀 树梢搴那芙蓉花
苞谷地呀里一棵葱 装得比那棒槌大
苍蝇专叮那无缝的蛋

《罗刹海市》: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它不知道她是一只鸡

  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她是一只鸡,

  岂有画堂登猪狗,

  哪来鞋拔作如意。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爱字有心心有好歹。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0 回复 qxw66 2023-12-14 14:32
应该发文革勋章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2-14 21:58
qxw66: 应该发文革勋章
面包会有的!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2-14 21:59
新中国成立前: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1935年,5岁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儿园,1年后,进入宁波私立崇德小学初小,成为一名小学生。11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西小学高小,13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初中,15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

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

1948年2月,休学两年病情好转后,屠呦呦以同等学历的身份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就读。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00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 [3],专业是生药学。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药学研究。

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深入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并参加北京市的炮制经验总结,从而对药材的品种真伪和道地质量,以及炮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后屠呦呦参加了卫生部下达的中药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主要编著者之一。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01
毛泽东时代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

1973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又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在青蒿素结构中过氧是主要抗疟活性基团,在保留过氧的前提下,羰基还原为羟基可以增效,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

1977年3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1977年第3期)。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0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08
《屠呦呦身世公开:父母两家均为宁波史上名门望族》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28
同样是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第一届大学生。同样都是知识分子。同样是学医的。同样是女性。同样是民国时代的富家女。同样经历过毛泽东时代。同样经历过文革。同样经历过改革开放。但各自选择的道路不一样。有的留在国内,有的逃亡外国。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28
而有的逃亡外国的,骂共产党,骂毛泽东。更可恶的是借用骂毛泽东来获取名利。颠倒黑白成了标配。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3-12-14 22:28
少一点控诉,多一点自省。少一点骂人,多一点学习。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中国人才能有进步。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3.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4.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5.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6.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7.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8.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9.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0.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1.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12.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3.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4.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15.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4.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5.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6.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7.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28 19: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