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文革中富家女屠呦呦都忙些什么
新中国成立前: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1935年,5岁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儿园,1年后,进入宁波私立崇德小学初小,成为一名小学生。11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西小学高小,13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初中,15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
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
1948年2月,休学两年病情好转后,屠呦呦以同等学历的身份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就读。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 ,专业是生药学。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药学研究。
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深入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并参加北京市的炮制经验总结,从而对药材的品种真伪和道地质量,以及炮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后屠呦呦参加了卫生部下达的中药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主要编著者之一。
毛泽东时代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
1973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又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在青蒿素结构中过氧是主要抗疟活性基团,在保留过氧的前提下,羰基还原为羟基可以增效,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
1977年3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1977年第3期)。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身世公开:父母两家均为宁波史上名门望族》
屠呦呦的近几代世祖,都与清朝南洋水师有关,并且都有军功,在屠氏宗谱里非同寻常。而在清朝晚期大名鼎鼎的左宗棠正是督办南洋水师,这样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甬上屠氏宗谱》能请到左宗棠的儿子书法家左孝同来题签了。
对于屠呦呦的父亲,家谱中是这样记载的“濂规,字介澄,号眉寿,又号憨僧,屠氏二十世,鄞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生,肄业效实中学,生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五月二十五日午时。”按照时间推断,《甬上屠氏宗谱》修编时屠呦呦还没有出生,屠呦呦的父亲屠濂规也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比起屠呦呦的父族,屠呦呦的母族更是不遑多让,称得上当时宁波的豪门望族。 据《鄞县姚氏宗谱》记载,屠呦呦的外公姚传驹,曾于东北三省沦陷前任中国银行行长,民国财政司司长等职, 《鄞县姚氏宗谱》中还有收录他写的《呈大总统请改革弊制由》、《上熊秉三先生希龄书》等文章。
舅舅姚庆三从法国留学回来后初任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后来任上海金城银行总管处分行经理,更成为国内最早研究和传播凯恩斯《通论》的学者,其中原因之一大概也是家学渊源。
不过,出生于财阀豪门和书香门第所结合家庭的屠呦呦最终走上却是医学研究之路。
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都在饱受疟疾迫害,而以前传统的氯喹抗疟方法也无法奏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时代的1969年中国紧急开展国家疟疾防治项目,接管这项研究任务的研究人员正是当年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的屠呦呦。从此,她的人生,就再也无法从抗疟工作中抽身。
当时的条件艰苦,科研设备也相对简陋,科研水平也无法达到解决当前困难的水平。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屠呦呦却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事在人为 。如果你没有努力到极限,你没有资格说不可以。
在抗疟疾药物项目进展中,遇到了一个瓶颈,就是如果把青蒿当做实验用药,提取青蒿素时,药效极其不稳定。这给抗疟药物的有效性增加了很大程度的不确定。她学中医出身,她很尊重中国古典医书, 并从中提炼了640多种可治疗疟疾的传统方法。
其中她最看好的便是《肘后备急方》,这本东晋时期葛洪所著医书——"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因此她使用了改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式,最终在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每当谈起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总是说这份荣誉是整个团队的:"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最初的时候屠呦呦团队只有三名成员,她和两名从事化学工作的科研人员。
在不断地努力和发展之下才慢慢扩容变成化学、药理、生药和制剂的多学科团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团队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日以继夜的工作翻阅古书,遍访名医,科学进行药理实验。
这样一种一线抗疟药物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已经在全世界累计挽救数百万人生命。这些数据来自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尽管我们看来只是数字,但是对这些数字来说,是他们鲜活生命可以延续的救命药。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不仅是征服疟疾的第一步,更代表了中国传统中医对世界的心意。
同样是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第一届大学生。同样都是知识分子。同样是学医的。同样是女性。同样是民国时代的富家女。同样经历过毛泽东时代。同样经历过文革。同样经历过改革开放。但各自选择的道路不一样。有的留在国内,有的逃亡外国。
而有的逃亡外国的,骂共产党,骂毛泽东。更可恶的是借用骂毛泽东来获取名利。颠倒黑白成了标配。
少一点控诉,多一点自省。少一点骂人,多一点学习。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中国人才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