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防艾资料偷国外村医防艾陷困局
《村医》,在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推广到全中国农村人民公社里的,当时被农村人民公社里的社员们爱称的《赤脚医生》。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农村人民公社里的社员,历来被称之被人看不起的乡下农民。而农村人民公社被走资派邓小平们强行解散之后,农村人民公社里的公社卫生院,大队里的红医站以及千千万万个公社里的《赤脚医生》们没有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支持,都成私人诊所了。人民公社改村后,谓之《村医》。
走资派《祸起“血浆经济”:来自河南艾滋病村的报道》:
乡村防艾困局待解 (四) 河南艾滋病防治体系剖析:
作为主力防治机构,乡卫生院和村医疗所面临资金困难、转院机制不完善及医务人员技术不高等多重难题
祸起“血浆经济”:来自河南艾滋病村的报道(组图)
2004年11月25日,河南沈丘小李庄。村医李忠祥的诊所条件极其简陋。
祸起“血浆经济”:来自河南艾滋病村的报道(组图)
2004年11月24日早上7时,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郭屯村,一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督导员在送药到艾滋病感染者家中的路上。
祸起“血浆经济”:来自河南艾滋病村的报道(组图)
2004年11月24日,上蔡县郭屯村崭新的村卫生所,瓷砖墙、水磨石地面,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条件不比一般的乡镇卫生院差。但这种村卫生所在当地很少见。
11月23日下午,河南上蔡县卫生局副局长余发斌的办公室挤满了人,有找他商定艾滋病日文艺演出事项的,有病人找他索要生活费的,还有前来向他讨要工程款的乡干部和建筑工人。
你能接着干就干,不能干先放在那里!”余发斌的嗓门大了起来,朝着要账的建筑工人喊道,“我跟你说,钱还没划到卫生局的账户上,让我怎么给你?!”
余发斌所说的“先放着”的工程是一所在建的村卫生所。上蔡,河南省艾滋病病发重点县,按照计划,今年该县将再建20所艾滋病防治村级卫生室,并在年底前启用,但因为资金不到位,余发斌说这批卫生室很难如期启用。
村级卫生室与村医,是河南省新构筑的艾滋病五级医疗救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末端———基层医疗组织,但是,它们遇到的困难显然不止是建设资金问题。事实上,除了资源相对较好的省、市医疗机构,目前当地县、乡、村三级艾防体制,都存在着坚硬的现实难题。
五级防治体系启动
河南省有关公开资料显示,河南共有2.5万人确诊感染艾滋病。省、市、县、乡、村五级体系中,乡、村定点医院卫生室则是主力的医疗救治机构。
省、市、县、乡、村五级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是河南省于今年2月提出并开始进行建设的。目前,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在三所医院,分别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这三所医院负责指导全省危重、重症机会性感染、有伴发其他疾病或合并症的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同时,河南省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成立河南省艾滋病临床技术研究指导中心和河南省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
市级定点医院共21所,分别为18个省辖市的传染病医院或有传染科的综合医院和3所中医院,负责辖区内HIV/AIDS的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性感染及中医药参与艾滋病治疗工作等。
按照河南省卫生厅的规定,每县也都须设定一个县级定点医院。而定点乡卫生院、村医疗所则是主力的医疗救治机构,乡卫生院设置的原则是本着方便就诊、参考发病人数数量多少选择。
河南省卫生厅有关人士介绍,每村艾滋病人在50人以上的为重点村,目前河南共有38个重点村,重点村建有村级卫生室,负责艾滋病人的救治,如果病人病情严重,村卫生室无力救治,则转院乡卫生院就治。对于非重点村的艾滋病人则直接集中到乡卫生院救治,乡卫生院救治不了的再转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县级综合医院,以此上转。
河南省有关公开资料显示,河南共有2.5万人确诊感染艾滋病。河南省各艾滋病高发县(市)也均建立了疫情数据库,并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对所有已确诊的艾滋病人建立档案,发放了病例卡。
原则上,病人只需要携带病例卡、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就可获得免费治疗,目前河南省也规定100种药品可以免费服用。
艾滋病情高发风潮
河南高发的艾滋病情是因当年的“卖血风潮”引起。最近调查显示,河南全省共约28万人曾卖血,上蔡约占1/7,共4万多人。
从当初的散乱投医到如今的相对规范,河南省艾滋病人的医疗经历了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上蔡县卫生局副局长余发斌介绍,河南高发的艾滋病情是因当年的“卖血风潮”引起。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快速致富的大环境影响下,“血浆经济”在中原地区农村兴起,血站林立,许多村民纷纷加入卖血队伍。当时每卖200CC血,可获50元。除了器械消毒不严和卫生条件差外,“血液回输”成为HIV感染的主要途径。
当时血站将血采出,经过离心后,分出血浆,将沉在仪器皿下层的血回输给卖血人员,这样做血站可少向卖血人员支付5元的血钱。
驻马店市艾滋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张志林说,问题就出现在这回输血的过程中,卖血者在回输血时通常共用一个接口和管子,这样极易感染艾滋病毒。而大量“专业”卖血者在各个血站间的流动,更是成为传播HIV的快速通道。以上两点,是造成河南艾滋病在短时间内暴发的主要原因。
11月23日晚,上蔡县卫生局副局长余发斌介绍,最近调查显示,河南全省共约28万人曾卖血,上蔡约占1/7,共4万多人。
周口沈丘县尹庄行政村的村民李克勤、李克贤对当时场面的回忆则是:每天,村里人都会挤上几辆敞篷车,高高兴兴地前去卖血。
购药券和限额取药
从2001年开始,部分地区开始对艾滋病人实施限定的免费治疗,可说是救治体制的雏形。
1994年开始,卖血者中被陆续发现HIV感染者,并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1996年以后,大部分血站被取缔,HIV大面积播散得以控制,与此同时,卖血的一些村民开始出现肺部感染、严重腹泻、消瘦等症状,直到死亡。
“那时候人们都说是得了怪病。”上蔡县郭屯村的吴仲仁在村里当了30来年的赤脚医生,他说当时病人的情况基本上是“乱投医”。
与此相应,是较高的死亡率。在上蔡县,近几年来,约有1600名艾滋病患者死亡,2002年共死亡450人,2003年死亡299人。在沈丘县小李庄,村前村后都是成片的坟墓。村民们说,那里埋的绝大多数都是死去的艾滋病人。
此后,河南省有关方面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2001年开始,部分地区开始对艾滋病人实施限定的免费治疗,这可以说是救治体制的雏形。
上蔡县当时的做法是,实行购药券制。根据病人症状将病人分为轻、中、重三类,每人每月分别发放100元、200元和300元的购药券,病人可持券到所在的村卫生所、乡卫生院或者县级医疗单位就诊,而对于媒体报道较多的该县文楼村政策则更宽,医药费全免。
上蔡县卫生局提供的数据是,截止到今年6月10日购药券被废止,该县共发放购药券1652万元。
周口地区的沈丘县,针对实际情况,对病人做出了“每月限额领取66元药品”的规定,通过村医开出处方,由病人拿处方到乡卫生院取药。不过,很多病人表示,当时并不能领到该数额的药品,原因是,各乡卫生院对村医所开药物的金额、总量均进行了限定,很多村民反映,每月实际领到20元钱的药品就不错了。
由于乡卫生院规定的限额不能满足重症病人需要,该县小李庄村的村医李忠祥曾因开药时超过了限额,与乡卫生院发生过冲突。
村级医疗所的建立
县、乡医务人员下到村里与村医组成医疗所救治艾滋病人。“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还要靠医生的责任感了。”上蔡县卫生局副局长余发斌坦言村医的待遇并不高。
对艾滋病高发地区的病人进行全部免费治疗,是今年6月份确定的事。同时,选调县、乡医务人员下到村里与村医组成医疗所,对艾滋病人开展专门的救治工作。
根据河南省要求,上蔡县对县乡和村医原则采取6:4的配备比例,共选调162名县、乡医务人员,派到22个疫情高发村和8个疫情中度村卫生所,与76名村医组成医疗队长期驻村对病人救治。
由此组成的村卫生室,不允许给普通病人看病,只给艾滋病人进行免费治疗,普通的病人到村里普通诊所就医。成立艾滋病专门的免费诊室,前提是医务人员的收入必须得到保证。
上蔡县将76名村医全部纳入财政统发工资,每人每月定额500元。“如果单考虑钱的问题,可能很少有医生愿意干,我们靠的是自己的良心。”郭屯村老村医吴仲仁干了近30年的赤脚医生,他的儿子、儿媳、孙子也都是艾滋病患者,这让他对治疗艾滋病患者更难割舍。
“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还要靠医生的责任感了。”上蔡县卫生局副局长余发斌也坦言村医的待遇并不高。然而,仅靠“思想觉悟”,显然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救助网络。
周口沈丘县给村医开出的月工资为300元,按原则这些医生不允许再开设自己的门诊,但实际上,在该县艾滋病重点村的尹庄村卫生室工作的三名村医,在家中均开有自己的诊所。村医李树东的解释是,300元的工资难以养家,自己的诊所一般情况是利用中午、晚上才给普通病人看病,不会影响村卫生室的工作。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保证免费药品都发放到了患者手中。
一个事实是,在沈丘县白集乡,艾滋病人每次到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去领药,很多人领到的都是几块钱的葡萄糖和青霉素。有患者怀疑,乡卫生院从上级单位拿到免费药品后,对部分通用药品做了截流。
对此,白集乡卫生院院长李学广的解释是,常有很多病人点名要“好药”,医务人员是视病情开药。而目前上蔡和沈丘两县卫生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于各诊所开出的药方进行定期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