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公平》扯不上关系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1-17 02:4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9评论

《高考》与《公平》扯不上关系





“高考是中国唯一公平的东西“?还想忽悠谁?《高考》与《公平》扯得上关系吗?复辟高考头几年,穷人家孩子能免费上学读书,地主资本家没有了,他们的孩子同穷人家孩子一样也能免费上学读书。在这样的背境下《高考》与《公平》扯得一点关系。在民国,只有地主资本家的孩子们能参加《高考》。穷人家孩子能参加《高考》吗?《高考》与《公平》扯不上关系。今天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下的资本家土豪家的孩子们,同下岗工人农民工的孩子们,《高考》与《公平》扯得上关系吗?前者可一对一高价教师辅导授课不担心生活费用。后者还要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之余自学。“高考是中国唯一公平的东西“?

“高考再有弊端,也比当年靠“推荐”的工农兵上大学公平得多“?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工农兵上大学不是为自己改变命运,大多数都回原来的工厂、农村人民公社、解放军连队的。而《高考》生,都为自己将来能谋取私利升官发财,为改变命运脱离工厂脱离农村,甚至脱离中国。学成之后借出国留学之名移民定居外国。这有可比性吗?工农兵上大学不管前门还是后门,学成之后除国家需要之外留在学校和科研单位,大多数都回原来的工厂、农村人民公社、解放军连队的。

其实,走资派邓小平复辟中国的《高考》制度其实是最不公平的,而且这种社会制度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甚至直接破坏了年轻一代的道德观念和生存能力。先说高考不公平的地方:

第一个:各省的待遇和竞争压力不一样,北上广深这些地方的土著,尤其是北京土著,高考的优待那不是一星半点的。

第二个:不是全国统一的难度,有的地方难度特别高比如江浙沪,学生需要付出几倍于其他地方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和其他地方人一样的待遇。

第三个:招生腐败问题,冒名顶替,花钱顶人很常见。

中国的高考制度真正要命的地方是:学生以考试为目标,拿高分为目标,所以基本的道德教育没有,基本的伦理教育没有,基本的三观教育没有,只要分高那就是你说啥都是对的,分低说啥都是错的。然后年轻一代基本上就是丛林社会野蛮生长的。

现在年轻一代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很薄弱,反而是我强我有理,你弱你活该的丛林思维大行其道。

而且因为高考文化,考大学上本科的思想,如果按照原本高标准招生,根本没多少人考上大学,之后大学开始花式扩招,一本二本三本,搞得现在学历歧视非常严重,而且年轻一代觉得自己是大学生,眼高手低啥都不会,最后还得从头开始的非常多。

大量的时间都浪费了,实际上根本改变不了命运也培养不出人才。

就说顶尖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流大学也不是公平的,中间有保送的照顾的天才班等没有参与高考的。高考制度也没有一丝公平可言。

什么叫公平?就是纳税人的钱,平等地或穷人优先地用在全体或尽可能多的纳税人身上,不分男女、老少、美丑、智愚。

高考是什么?是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北京大学本科一年的学费才五千块,住宿费六百到一千零二十,北大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是普通大学生的几十倍。是谁出钱了呢?全体纳税人。全体纳税人出钱让北京大学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那些上不了大学的纳税人无法享受这样的福利。读较差大学的人享受不了北京大学的福利。在地方上高考成绩好的人一大把,都能去北大吗?

这是逆向补贴。高考分数低的补贴高考分数高的。高考分数主要与智商、家境有关。大致来说是智商低的补贴智商高的,穷人补贴富人。如果这叫公平的话,那可以建立一种公平的医疗制度,所有人参加体检,身体状况最好的那些人被选出来,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

当然,这问题的根本不在于高考本身,而在于中国把公共财政投入到北京大学这样的优质学校上。在此前提下,无论什么选拔方式都没有公平可言。不同的选拔方式只是决定谁来享受全体纳税人的财富而已,不管是谁都不公平。

公平的方式是,公共财政投入到基础教育,所有人都可以无门槛就读那种。投入到大专、普通本科,也勉强可以,但已经没那么公平了。美国有一些州和城市采用了比较公平的方式,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免费就读本地的社区学院。毛泽东时代,尤其是文革教育是公平的。

至于优质的教育,应该交由私人举办。或者提供特别好的教育服务,让学生交钱来读(不太可能)。或者私人捐款到自己认为好的方向上,吸引自己所认为的好学生来就读。不同人有不同定义的“好”,社会才能有向不同方向探索的可能。在这种制度下,统一的高考也没啥必要。四十多年的今天,还说《高考》是公平的,那就不是白痴就是智障。再加上如今中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形成,高考只是某些不法之徒用来赚钱的工具。伤害的是老百姓。拿血汗钱买《高考》。

《高考》是一种大追杀,与公平没有任何关系。高考解决的是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赶超的问题,集中优秀人才,由国家培养,服务于国家目标,本质上与土耳其人抓来身体强壮的基督徒少年训练成武士,成为统治集团的一部分没有区别。身体孱弱的俘虏去当奴隶,身体强壮的俘虏去当下一代武士和统治者,这是公平吗?

当然,高考不公平,但平民也得考。对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孩子来说,没啥选择。如果有选择的话,尽量接受国外的教育吧。但如今自己化钱对家庭对自己人生也没有什么帮助,出国留学的获胜奖励也不过是到北大清华念书毕业后出国留学而已。虽然周围的同学都很聪明,可能比去美国加拿大能念的学校的同学聪明得多得多,但是,决定的力量是钱的多少。跟《高考》公不公平没有关系。

如果以公平为准则,那么理想的状况应该是这样。国家只办投入较少的专科和本科,尽量没有门槛,让所有高中毕业生都有资格直接入学。同时开放办学,这样的话,现行的高考肯定没有必要存在了。这在文革时代己实践过了。

当然,因为如今走资派特色政府有其他目标,例如操控受教育者的大脑和思维方式,控制社会流动的渠道等等。公平不是唯一的考虑。

所以高考制度是极不公平的,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教育以及人才选拔制度都存在问题,然而中国的高考制度不仅仅不是最公平,同时还可能是最不公平的制度。这个问题很复杂,中国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问题不仅仅是高考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有九年到十二年基础教育根源上的问题,以及之后全面溃败溃烂的大学教育的问题。

中国的高考制度不是公平的,各种加分政策,照顾的不是弱势群体。大学在各省市的录取线都是不同的,并无公平可言。

学费并不是高考制度,是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是极度不公平的,教育资源严重集中,能够接受良好教育的,大部分是走资派官员,资本家有钱人以及和走资派官员勾结的“精英阶层”。

中国的各种制度造成了阶级固化,各种不公平,高考也不不公平。

一张卷子里是公平的,卷子外不是,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太大了,说这个公平纯属自欺欺人。

高考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的教育系统已经烂大街了。高考分区域招生不公平。因为各地录取分数线不同,相同的试卷、不同地区的录取线可能要差100分甚至更多。后来一些高考洼地通过换教材、试卷,美其名曰素质教育。

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黑幕。推荐生黑幕。优秀学校推荐生名额黑幕。特长生加分黑幕。艺术生、运动员审核不严格,直接办理特长生加分。少数民族加分、烈士家属加分。真正有需求的不够标准,审核通过的都是关系户。高考移民。通过优秀人才引进办理北京、上海户籍。或者把子女迁到福建、海南、云南等高考洼地,变相降低录取分数线。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3
“高考是中国唯一公平的东西“?还想忽悠谁?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3
《高考》与《公平》扯得上关系吗?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4
复辟高考头几年,穷人家孩子能免费上学读书,地主资本家没有了,他们的孩子同穷人家孩子一样也能免费上学读书。在这样的背境下《高考》与《公平》扯得一点关系。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4
在民国,只有地主资本家的孩子们能参加《高考》。穷人家孩子能参加《高考》吗?《高考》与《公平》扯不上关系。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5
今天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下的资本家土豪家的孩子们,同下岗工人农民工的孩子们,《高考》与《公平》扯得上关系吗?前者可一对一高价教师辅导授课不担心生活费用。后者还要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之余自学。“高考是中国唯一公平的东西“?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5
“高考再有弊端,也比当年靠“推荐”的工农兵上大学公平得多“?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5
工农兵上大学不是为自己改变命运,大多数都回原来的工厂、农村人民公社、解放军连队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6
而《高考》生,都为自己将来能谋取私利升官发财,为改变命运脱离工厂脱离农村,甚至脱离中国。学成之后借出国留学之名移民定居外国。这有可比性吗?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6
工农兵上大学不管前门还是后门,学成之后除国家需要之外留在学校和科研单位,大多数都回原来的工厂、农村人民公社、解放军连队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6
走资派邓小平复辟中国的《高考》制度其实是最不公平的,而且这种社会制度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甚至直接破坏了年轻一代的道德观念和生存能力。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7
各省的待遇和竞争压力不一样,北上广深这些地方的土著,尤其是北京土著,高考的优待那不是一星半点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7
不是全国统一的难度,有的地方难度特别高比如江浙沪,学生需要付出几倍于其他地方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和其他地方人一样的待遇。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7
招生腐败问题,冒名顶替,花钱顶人很常见。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8
中国的高考制度真正要命的地方是:学生以考试为目标,拿高分为目标,所以基本的道德教育没有,基本的伦理教育没有,基本的三观教育没有,只要分高那就是你说啥都是对的,分低说啥都是错的。然后年轻一代基本上就是丛林社会野蛮生长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8
现在年轻一代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很薄弱,反而是我强我有理,你弱你活该的丛林思维大行其道。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8
而且因为高考文化,考大学上本科的思想,如果按照原本高标准招生,根本没多少人考上大学,之后大学开始花式扩招,一本二本三本,搞得现在学历歧视非常严重,而且年轻一代觉得自己是大学生,眼高手低啥都不会,最后还得从头开始的非常多。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02:48
大量的时间都浪费了,实际上根本改变不了命运也培养不出人才。
1 回复 屠龙刀之原界 2024-1-17 08:46
原以为你是一个活在上个世纪的老脑筋,怀念当年的旧时代!原来你是用心险恶,形左实右的汉奸!选拔人才,凭考试当然不完美,但是这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机制。你看看台湾的教改,在台奸李远哲的主导下,学习西方,实行什么多远化,上大学不但凭考试,而且要比什么作慈善,有特艺。。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只有有钱人才玩的起! 也只有有钱人才会有闲钱,有时间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哪些“屠龙之技”!考试是唯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是穷人上升的唯一途径!
1 回复 yongbing1993 2024-1-17 10:53
《高考》让几个穷人上升到何处





《高考》能让几个穷人上升?又要穷人上升到何处?提这二个问号主要想说,讨论《高考》要有时代背景。民国及旧中国几千年来穷人有条件参加《高考》吗?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村人民公社里的贫下中农都是主角。地富反坏右牛鬼蛇神是被专制的对象。没有穷人和富人之分。不用《高考》都能免费接受教育,上小学中学大学。学完毕业又回到工厂农村去的。

所以,《高考》让几个穷人上升到何处?

当然,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资本主义了,在改革开放初还延续了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公有制的习惯,还没有穷富分化严重。完全私有化之后,阶级固化后,还拿《高考》忽悠,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白痴智障。

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可能都听过这样语重心长的教导:高考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但却是中国当下最公平的制度。每年的高考季,许多人也都会挺身而出为高考辩护,理由也都大同小异:“高考有缺陷,但至少是底层子女往上走最公平的途径”、“如果没有高考,寒门子弟只能待在社会最底层”。

在普通中国人的眼里,高考是朴素的,是美好的。更为重要的是,高考是相对公平的,尚未被权力和资本过度染指。在人人平等的试卷面前,寒门子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阶层上升。拥有这样的信念,诸如“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样的标语才显得格外有力量。

可是,在今天的中国,究竟有多少寒门子弟能靠高考“逆天改命”?“命运”之所以叫命运,是区区一场高考就能改写的吗?

高考是什么?没参加过如果说高考是寒门子弟的“鲤鱼跃龙门”,那么大部分寒门子弟连门的影子都见不着。

教育部的数据乐观地告诉我们:2005-2010年,15-17岁学生的高中入学率已经从52.7%上升到82.5%。可惜,这个数据是掺过水的。亚洲开放银行经济学家研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后,发现了真实的情况,事实上高中入学率仅从48.6%上升到52.9%。

这30%的水分从哪里来的呢?多亏了虚高的职业高中入学率。2005年,教育部被要求在15年把职业高中入学率从20%提高到50%。于是,一大笔钱被砸向职业高中,经手这笔钱的地方政府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就故意上报了虚高的职业高中入学率。

大部分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压根儿上不了高中,上了高中也往往没读完就中途辍学。人们以为的“最公平的竞赛”,很多寒门子弟还没参赛就已经被淘汰了。

猜猜看,100个进入初中的贫困农村学生,有多少能从高中毕业?“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历时7年的大规模调查显示,2007-2013年,这100人中,仅有46人能进入高中,而高三毕业生只剩下37人。同人不同命,生在大城市的孩子并不需要经历“创造101”般的筛选率,90%的人都成功地从高中毕业了。

2013年8月15日,四川省德阳市,龙龙曾读过两年幼儿园和一学期一年级,后来因为没生活费,便辍学了。很多时候,奶奶和龙龙总是坐在堂屋门槛上静静地发呆 / 视觉中国63%的辍学率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想上高中,总要交学费吧。2014年,《经济学人》杂志报道,包括书本费用在内,高中三年的学费动辄数千美元。“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给出的三年学费数字是1659美元,这也是贫困、农村地区人均年纯收入的10-15倍。

明面上的钱寒门学子都给不出,更不用说暗地里的钱。如果你生在贫困农村,你会发现附近的村镇根本没有高中,想读附近城市唯一一所高中读书,就不得不参与一场注定头破血流的战争。云南昆明的同学们,在你的家乡,其实只有25.3%的初中生能夺得一张高中的课桌。

大家都想上高中怎么办?成绩不够,那就择校费来凑。一万元,最多几万元就能为自己的孩子换个高中上,城市家庭当然会大呼“值得”,可是对于农村家庭来讲,那很可能是全家人好几年的收入。

2017年7月29日,陕西榆林,张倩倩被本科一批批次理工类重庆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五年)专业录取,她希望能成为医生,然后为妈妈医治疾病 / 视觉中国

抛开钱不谈,学习能力低下也在给寒门子弟辍学加码。“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在为农村初中学生提供助学金后,仍有40%的初一学生选择辍学。养尊处优的城市人常常责怪这些人“懒”、“不努力”、“不懂得感恩”,可是,师资、校舍、爸妈的受教育程度……农村恶劣的环境又岂是单靠“努力”二字就能对抗的?

高考这场“游戏”,残酷得很。一小撮农村学生费尽千幸万苦终于站到了高考的门口,却发现中国高校尤其是顶尖高校的大门正朝他们紧闭着。

高校扩招听起来很像是农村学子的希望之光,毕竟20年来,普通本专科的招生人数和录取率都在节节攀升。但很可惜,这份幸运并不属于寒门学子。

上大学对他们而言不仅没有更容易,反而更渺茫了。从前城市比农村入学率多三倍的时候,寒门子弟还能安慰自己说,“三倍不算多,过几年农村学生就能追上来”。然而一年又一年,他们看着这个差距从三倍,到五倍,再到十倍,终于他们无法再自我欺骗,高等教育是普及了,可大多都没普及到农村学子头上。

越是好的大学,离农村学子的距离就越远 。好不容易考上了,等待你的也往往不是顶尖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发现,2012年复旦大学新招收的农村学生占比为10.36%,同济大学18.98%,天津大学28.14%,吉林大学32.27%,南昌大学43.68%,西北师范大学59.85%,喀什大学(原喀什示范学院)56.98%。好大学的席位早在高考前就已预留给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只能灰溜溜地去差大学读书。

至于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清华北大,农村学生占比也在逐年滑落。回忆一下你看到的社会新闻,是不是有一个农村高考状元对着镜头,眼含热泪地说,“我就是要证明我们农村学生也能上清北!”。可这样的故事再励志、再感人,农村学生难以触碰到象牙塔尖的现实就摆在那里。

寒门不仅是城乡中的“乡”,还是招生配额多少中的“少”。坊间流传着一个笑话:

北京考生:“爸,我考了530,比一本分数线高了53分!”
北京爸爸:“儿子真有出息,咱出国旅游去!”
山东考生:“爸,我考了530,跟二本分数线差了20分。”
山东爸爸:“真没出息,别上了,和我打工去吧!”

笑话虽然不完全符合现实,但的确,中国的大学在各地有不同的招生名额。如果你的户籍恰巧来自配额不利的省份,那么你以为的“高分”就很可能被贬值。配额越少,竞争自然就越激烈,你进入好大学的机会也就越低。

更讽刺的是,越穷的地方招生配额偏偏越少。在“公平的世界”中,各个省份的入学机会指数应该等于整个国家的平均值,也就是1。然而在2006年,北京、上海、天津的入学机会指数分别为2.63、1.80、1.95;而甘肃、贵州和四川的指数分别为0.54、0.70和0.85。北京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可能是甘肃学生的4.87倍。

2018年6月2日,河北衡水二中高考考前冲刺誓师大会活动现场 。
当寒门子弟还在为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名额抢破脑袋的时候,北京、上海的城市学生也只能无奈地耸耸肩膀,然后飘来一句,“抱歉啊,我刚好出生在这里。”

跃过龙门的鲤鱼,依然是鲤鱼。
很多人都关心,寒门子弟当中考上985、211的佼佼者们如今过得怎么样?他们又是否如人们所愿从此平步青云,飞上枝头变凤凰?

如果改变命运仅仅是指获得较高的收入,极少数寒门子弟确实做到了。如果你高考的成绩能够超过一本分数线,那么你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的月工资要比一本分数线以下的毕业生平均高出122元。6%的起薪溢价可以被看作是你闯过重重关卡进入好大学的第一份奖励。

尽管你起点比较低,但四年的高等教育会帮助你逐渐缩小和富裕学生的差距。除了学业以外,你还会获得参与社区活动、领导学生组织以及实习和兼职等一系列锻炼机会。北京大学生的数据更证明,你能够凭借这些成为“后起之秀”,进而在毕业后与其他非贫困的竞争对手实现平等的收入。

2017年6月5日,安徽六安,学生在桌子上留下的字 。
这也是很多农村学生非要和千军万马一起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原因,尽管机会渺茫,但高考确实是寒门子弟唯一的希望。“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固然心酸,但如果“我”是一个贵州农村从初中辍学到上海打工的农民工呢?

要么“我”就乖乖回到农村,和我的父母共享同一份收入,同一份命运。2015年,贵州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7397元。要么“我”就只能去上海打工,同年外出务工农民工的月均收入不过3359元,在生存线上下挣扎将成为我后半生的主旋律。

可是如果“我”能拿到复旦大学的文凭,至少“我”不必再为吃穿用度发愁。父母生病了,至少“我”能付得起大医院的住院费。倘若“我”有了孩子,他也会知道,人生不止大山里那一种活法。

纪录片《高考》的开篇是《毛坦厂的日与夜》,其中复读生吴世康的父亲吴俊是毛坦厂中学的保安队长。在这个连路边的裁缝都能随口说出“高考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的镇子,儿子模拟考试排名暴跌的愁云彻底笼罩了他。

长期以来,吴俊都觉得自己没能在这所学校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手里没有那张叫做文凭的纸片。所以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儿子送进大学,让他“将来能吃上一碗比较轻松的饭”。

2016年5月28日,北京一所国际学校高中生毕业典礼在孔庙举行。北京等地优质的教育资源几乎是寒门子弟永远无法想象和享受的 / 视觉中国
然而,寒门子弟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高考分数是否在一本以上,完全无法帮你拿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户口”。而能不能在工作地点落户和获得工作单位的住房补贴,得看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成为“精英”大概是很多寒门子弟的终极理想了吧。只有拥有管理岗位等“精英职位”,进入金融业等“精英行业”或者隶属于国企等“精英所有制”才能让自己被看作“精英群体”,真正地光耀门楣。但是无奈,高考分数在这方面同样帮不了你。相比之下,如果你的父母有一方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你成为精英群体的概率将分别提高33%、64%和24%。

说白了,那些能力无法带给你的,恰恰由家庭提供。不同于家庭条件优越的人,身为寒门子弟,你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就业的激流吞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家庭经济条件越差,父母职业声望越低,祖辈或父辈等直系亲属中职务级别越低的大学毕业生就越难就业。

2017年6月3日,安徽六安毛坦镇,毛坦厂中学外,学生放飞孔明灯为即将到来的高考祈祷 。

真实的世界不相信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童话,更何况丑小鸭从来都不是鸭。倘若把人生比作一场游戏,出身农村的你,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被迫开启了困难模式。你需要一边看着旁边的城市玩家快速升级,一边熬夜爆肝才能攒够基本装备,然后拿到高考这个核心关卡的入场券。

等进场后,你才领悟到这个游戏的真谛,那就是你只能打死小怪、刷刷经验,“高氪金”玩家才能通关。终于有一天,你拼命考上了985、211大学,荣膺“头号玩家”称号,正想探索游戏地图上的其他副本,这时,一个温柔的女声响起:“对不起,该副本不向寒门子弟开放。”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3.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4.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5.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6.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7.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8.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9.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0.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1.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12.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3.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4.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15.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4.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5.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6.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7.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2-29 19:2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