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在学习班里主要任务是斗私批修
作者::一个海南省的文革参与者
毛主席说:“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里得到解决。”还说:“要斗私批修。”按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在学习班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斗私批修,各自多作自我批评。有时以“派”为学习单位,一边学习、斗私批修,一边作自我批评,有时大会发言,有时自学,有时个别谈话。当然,斗私批修、自我批评是不能脱离实际的。
1968年3月7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我又一次见到毛主席。这一次毛主席是专门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央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员的。海南的学员被安排在座位前面。当毛主席、林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主席台时,全场欢呼,高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主席台上毛主席还特别问:“海南来的在哪里?”只见林彪、宋维试(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指向我们的位置,毛主席在主席台上特别朝着我们座位的方向走来,向我们频频招手致意。此时,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喊着喊着,只见毛主席不断地向我们微微笑,频频招手致意。半个钟头左右,在欢乐的、忘我的气氛中,当晚的接见拉下帷幕。
夜幕中,我们将无限的欢乐带回学习班。在一个广场上,大家还在一起唱歌、跳舞。我们十分亲切地唱起“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记得当时我们跳的是“忠字舞”,海南军区司令员孙干卿、副政委单印章也跟大家一起载歌载舞。那天晚上,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幸福的遐想使我彻夜难眠。
当天夜间,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在浮想联翩。我想起“文化大革命”那个“史无前例”:中国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中,在历次改朝换代的过程,像“文化大革命”这种“革命形式”确实是“史无前例”,但是在几千年的封建式的你争我斗的斗争史中,其争权夺利的实质却并非史无前例。
问题在于为谁争权,为什么人谋利。在中国的历史上,在阶级产生以后,一党一派的你争我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已为众所周知。想到这些我才知道文革中的“站队”太重要了,真可谓“站队”之举,举足轻重!回过头看一看,我还算是幸运的:虽然文革之初我站到“寇”那边,我挨批了,但是后来历史将我推到“王”那边,我胜利了。
我想到暴风雨与当权派:这场暴风雨很不寻常,它既属天灾,也是人祸。暴风雨过后,人们的头脑变得清醒。带着清醒的头脑,我在想:脸是要经常洗的,房子是要经常打扫的,汽车是要定时不定时地小修、中修、大修的。脸不经常洗就会脏,房子不经常打扫就不卫生,汽车长期不修理就会发生故障。所以,“洗脸”、“扫地”、“修车”未必是坏事。
但是,如果美容院里的“洗脸技师”乘帮人洗脸之机,故意将人毁容,如果宾馆里的清洁工乘打扫卫生之机,故意毁坏宾馆桌椅、用具,如果修理厂的修理工乘修车之机,故意毁坏汽车零件,那显然是违法乱纪,后果严重者,甚至是违法犯罪。可见,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所以,认识事物切忌片面性、表面性,处理问题务必把握好那个“度”。
我想到“动乱”与磨练: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乱中我在动,动中我在想,“乱、动、想”,“想、乱、动”,反反复复,滚滚红尘,一次又一次地磨着我,炼着我,我不得不接受那个痛苦的磨炼。显然,被风吹浪打是难受的,但是,正因为一阵阵的风、一个个的浪,让一个在大海里游泳的人,一次又一次地经受考验,一天又一天地学会游泳,一步又一步地趋向成熟。其实,人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在运动中辩证,在辩证中运动。
武斗尾声 以寡敌众 惯力不止,急忙刹车,恢复秩序,这是第七幕
在驻守得胜沙的日子里,两大派的红卫兵分别排演了一台大型的歌舞。“海联司”派排演了《红卫兵万岁》,“东方红”派排演了《红卫兵战歌》。海口兵有很多人员参加了《红卫兵万岁》的演出。
大型歌舞《红卫兵万岁》演出团成立于1968年1月,由130多名红卫兵组成,在广州主义兵、海南军区战线文工团《洪流》组织、海口地区工人组织的帮助下进行排练和演出。整个演出团,从领导、导演、舞蹈、歌唱、音乐、灯光、布景、后勤保障,都由红卫兵小将自己担任,是一个军事化、战斗化的文艺团体。红卫兵自己从家里带钱来吃饭,捐钱出来作为排练、演出的费用。在那战火纷飞的武斗的危险岁月里,他们深入到海南岛各县部队、医院、城镇、农场、农村、公社、工厂、矿山、港口为工农兵演出,足迹遍及海南各市县、乡镇,行程数千公里,历时9个月。
我在五层楼四楼的戏院看过《红卫兵万岁》的演出,那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一场大型歌舞。编导人员借鉴了1965年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表演形式,借用了总政歌舞团演出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曲调,导演出一台气壮山河的红卫兵史诗,确实让很多人对当年的红卫兵,对当年的学生仔刮目相看,称赞不已。
谁说学生仔不懂艺术,谁说红卫兵只会冲冲杀杀?《红卫兵万岁》全方位地、艺术地表现了红卫兵的诞生、成长、挫折、觉醒、奋斗、胜利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表达了红卫兵战士对毛主席无比热爱的感情。他们的动作虽然简单、粗拙,但却奔放、豪迈。他们的演唱也许沙哑、零乱,但却震天动地。经常是演员在台上舞蹈时,观众在台下互动。合唱队在演唱时,台下的观众也跟着一起高歌,仿佛整个戏院就是一座大舞台,分不清谁是观众,谁是演员。
当演到激情之时,台下一起欢呼,一起奋进;当演到悲壮之时,台下的也跟着台上一起啼哭,一起流泪,情感的纽带连着台上台下,交融的氛围萦绕在所有人的心中。我仿佛看到:红卫兵大胆地撕开自己的胸膛,掏出一颗鲜红的心当做火炬,高高举过头顶,向着革命的方向狂奔。看这样的演出,让人领略到革命者的豪情,神圣的使命感在心头油然而生,现在我们还多么想看那样振奋人心的演出!
《红卫兵万岁》是足以让那一代学生仔引以为豪的永恒的记忆。那个集体所展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以及所付出的汗水、心血,令人们刻骨铭心;所凝聚的忠诚、善良、团结、奋斗、为公、忘我的品质是一笔永远的精神财富,它将深刻地影响着很多很多的人生。
武斗接近尾声时,曾发生过一场以寡敌众的故事,7个人对着几千人,5男2女。手中只有一支“五四”手枪,一个烟幕弹,一台手摇警报器。怎么办?我只好组织大家:
①将大量石头搬放到二、三楼阳台上堆着,准备自卫反击。
②在胜利旅店和隔壁的海南盐务局办公楼之间用木板搭桥,出事时准备撤退逃命。
③派人到附近的海口海关,向军代表事先求援。
④派人用几根大柱在旅店一楼将楼门牢牢顶住,防止有人冲击。
太可怕了,万一他们冲上来,我们7个人不都成肉酱了吗?我急中生智,命令吴乾坤:“瞄准得胜沙路上的路灯,将它打掉!”吴瞄得正准,路灯当即被打灭,立即引起“短路”,一时全街黑成一团。
我再命令潘清:“马上摇动警报器,制造恐怖!”其他几位红卫兵随之立即猛推石头。谁知石头长眼,正好砸到对立派一位“司令”的头上,当即送往海军四二四医院抢救。结果树倒猴孙散,游行人员一下子全部自行撤走。当晚我们自卫还击,免遭一死。
1968年7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布关于制止武斗的布告。各省市、各地区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日益扩大的武斗。
7月8日-10日,广东省、广州市两级革委会召开会议,采取行动,拔除广州市内的武斗据点。
7月17日上午,海南军区、海南区革委会在海口人民广场召开贯彻执行中央“7· 3” 布告的群众大会,强令各派组织必须立即撤除所占据的武斗据点,各类人员返回各单位就地开展文化革命,学生返回各自学校,复课闹革命。
回乡务农 基层起步 打扫战场,引导疏散,消除负担,这是第八幕……
“7·17”拔除据点以后,我们就返回学校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进入了“斗、批、改”阶段,工宣队进驻学校。在军训团和工宣队的领导下,我们复课了。所谓的复课,并不是上课,而是集中学习。
我们以班为单位,反复地、认真地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理论,做好准备,奔赴广阔天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说:一切可以到农村去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毛主席还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
伟大领袖毛主席生在农村,家里祖辈务农,他自己从小就参加农田劳动,13岁就几乎顶一个整劳力干活。17年的农村生活使得他了解了农民的疾苦,熟悉了农村社会,培育了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始终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为广大农民谋利益。毛主席深知中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首要意义是解决农民问题。他指出: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的部分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要是把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100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中国革命说到底是解放农民。
1968年10月15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踏上了回乡的征途,我回我文昌翁田的老家,陆宇众回文昌重兴的老家。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们就要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开始我们新的人生征程。
回乡的第二天,我就下地参加劳动,跟着队长杨兹胜学习使牛犁地。休息的时候,队长帮我小结:犁地最主要的是掌握好犁刀入地的深浅度,吃得太深,阻力大,牛拉不动,犁也走不了;吃得太浅,犁地达不到一定的深度效果不好。掌握深浅度的关键在于扶犁把的右手,犁把扶高了,犁刀入土就深;犁把压低了,犁刀入土就浅。道理讲起来不难,要靠多练才能熟练掌握。
队长的一席话让我感悟颇深:原来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农活里面包含着哲学道理: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度,这矛盾双方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事情就能顺利发展。而不够度,或者过了度,事情就要办糟。
其实,哲学并不仅仅在课堂里,在书本中,也在生产劳动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在学校里学习了不少书本知识,可实践中的知识,生产劳动中的知识懂得太少了。
今天的犁地才是我当农民上的第一课啊!我开始领悟到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