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农村人民公社对《五保户供养》
农村人民公社必须要做到:老有养,弱有扶,病有医
在毛泽东的人民公社设计中,农民的福利和保障得到足够重视。通过普遍实行“五保”供养、合作医疗、社会救济和优抚等政策,建立敬老院等福利机构,旨在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依”的大道之欲求。
农村人民公社的《五保户供养》制度。
五保,即保吃、保穿、保烧以及保教和保葬的简称。
《五保户供养》制度是农村人民公社对缺乏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无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社员设计和实施的一项福利保障制度,享受这种照顾的家庭或人员被称为《五保户》。
农村人民公社组织承载了毛泽东对弱势和困难农民生产生活保障的更大寄托,1962年当李雪峰说胡开明认为农村的黄金时代是互助组和初级社时期时,毛泽东说:他只讲到劳动力问题,没有讲四属户、五保户。言中之意,人民公社比以往集体组织能更好地解决五保户、困难户的问题。
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多次讲(谈)话中都提到要保证五保户的基本生活。在强调反对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同时,他认为还是要“包五保户,照顾困难户,这一点平均主义还要。”
在困难时期的政策大调整中,关于供给制问题,毛泽东主张“五保户得保,困难户得补助,必须采取这个办法。”
毛泽东说,“五保户有的是完全失去了劳动力的,有的有各种原因,要保证他们的生活”,“除了包五保户、酌量照顾困难户,其他通通是按劳分配。”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人民公社六十条》)把扶助救济贫弱社员作为人民公社的一项制度给固定下来。
各地人民公社将五保户和困难户的生产生活安排照顾委托给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负责。一般做法是:
(1)照顾农活。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安排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诸如养猪羊、看场院等轻巧农活,适当给予工分,保障他们的生活相当于一般群众的水平。
(2)补助劳动日。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补助其全社一年的人均劳动日数,与其他社员一同参加分配。
(3)补助钱物。即按照政策规定和民主商议的吃、穿、烧、教等标准计算出五保户所需要的钱款和物资数,从提留的公益金中直接分给现金和实物。如吉林省规定,从人民公社可分配的总收入3%-5%的公益金用于五保户和困难户的补助。
(4)对年老体弱病残人员、日常生活自理有一定困难的五保户,安排专人照顾其日常起居。
(5)五保户的费用和具体照顾由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分担,对于穷社队和遭受自然灾害严重、负担五保供养确有困难的社队,国家给予必要的补助。
广西区委在关于1961年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后的分配问题的规定中提出,包“五保户”有两种办法:
一是全部由大队包。
二是大队包用钱,生产队包实物,死后埋葬,由生产队负责,其遗产由生产队处理。
孤儿必须抚养好,其费用,一般由生产大队开支,对有亲属族房抚养的孤儿,大队可将孤儿的照顾费用,交给抚养人。
产妇补助、病号照顾,应该由生产队负责。
1962年,在强调继续维护集体经济,认真履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应该做到既调动最大多数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又要确保军烈职工家属、五保户、困难户都能吃到一般标准的口粮。
据统计,1958年全国农村享受五保的有413万户、519万人。绝对大多数五保户对于生活安排照顾感到满意。
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一些老幼无人照料的问题,一些地方开始试办托儿所、幼儿园和敬老院(幸福院),对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
毛泽东认为这也是人民公社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并且认为幸福院不应当孤立地办,而要大中小结合,否则仅仅老人们住在一起,见不到自己的儿女,没有中小,“只有阴阳,没有五行”,幸福院就不幸福了。
1958年12月,中央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要办好敬老院,为那些无子女依靠的老年人(五保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
此后,敬老院迅速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据1958年底统计,全国办敬老院15万所,收养300余万老人。
人民公社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力量,使两百多万五保户得到了较好的供养。
尽管五保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起伏,制度的保障水平不高甚至还有缺陷,但它的建立与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农村中绝大多数鳏寡孤独残疾人的生活问题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其中蕴含着毛泽东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思考,其实践结果彰显了中共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