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毛泽东人民公社工农兵学商都有
供销、信用合作: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服务于农村生产生活
人民公社要有商业。毛泽东多次谈到:社里工、农、兵、学、商都有,不只是农业。人民公社在进行自给性生产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商品性生产,这也是公社制度设计的应有之意。人民公社的商业和金融活动,主要通过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进行组织。
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苏区就有组织消费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的前身)和信用合作社的经验。延安时期,以消费合作和信用合作为基础发展出了综合性合作社,如延安南区合作社,由单一的消费合作社发展为办理生产、运输、借贷和供销等业务的综合性合作社。
毛泽东曾赞誉说:“南区合作社式的道路,就是边区合作社事业的道路”,并且认为发展这样的合作社,是发展边区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延安的这些经验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建立之后得到毛泽东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规定:在城镇中和乡村中组织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和运输合作社。
还在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之初,毛泽东就指出:公社的社会主义商业要发展,必须使每一个公社,并且使每一个生产队,除了生产粮食以外,都要生产商品作物。
毛泽东说:“商品流转,就是产品进入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综合,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
供销和信用是人民公社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和金融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并且促进生产的发展。农村人民公社各业并举,有生产、有交换、有商业流通、有信用活动。
毛泽东批评那种“以为人民公社就是个国家,完全都自给的观点”说,生产总是分工的。大的分工就是工业、农业。既有分工,搞工业的就不能生产粮食、棉花、油料,他就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只好交换。
因此,毛泽东强调,“每个社都应当种一些有交换价值的经济作物”。他还谈到,人民公社的商品交换不但是城乡之间,还有乡与乡之间以及与外省之间的交换。
农产品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因而毛泽东强调,人民公社不仅要有自给性生产,还要有商品性生产。
毛泽东说,不发展商品交换,生活不能富裕,没有工资或工资很少,那就只有饭吃。
因此,要提倡每一个公社生产商品,不要忌讳“商品”这两个字,忌讳它干什么呢?它现在有作用嘛。人民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的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并且,毛泽东还指出,在生活资料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商业,可以利用价值法则的形式,作为过渡时期经济核算的工具。
毛泽东说,现在有人倾向不要商业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是违背客观法则的。
列宁就大力提倡发展商业,因为苏联那个时候城乡商品流通有断流的危险。我们在1950年也曾有这种危险。现在运输情况不好,出现半断流的状态。为此,毛泽东还提出要搞好交通运输业。
毛泽东认为,人民公社的商业是农民与国家交换劳动的一种必要形式。
毛泽东说,农民的劳动,同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种子、工具、水利工程、林木、肥料等)一样,统统是他们自己所有的,他们有产品所有权。要获得这些产品,必须进行交换。他们只愿意用他们生产的产品交换他们需要的商品,用商品交换以外的办法拿走公社的产品,他们都不接受。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就有脱离农民的危险。
并且,毛泽东在这里就已指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
毛泽东说,为什么怕商品生产?无非是怕资本主义。现在是国家同人民公社做生意,早已排除资本主义,不要怕,我看要大大发展商品生产。商品生产从古就有,商朝的“商”字,就是表示当时已经有了商品生产的意思。
在奴隶时代,商品生产并没有引导到资本主义。并且指出,必须在产品充分发展之后,才可能使商品流通趋于消失。只有当国家有权支配一切产品的时候,才可能使商品经济成为不必要而消失。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
以供销合作社为人民公社的商品流通渠道,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和流通费用。
人民公社的商业,通过供销合作社作为流通中介,统一购买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并为农民提供农具等生产资料以及基本生活资料,可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流通费用。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曾多次提到:供销合作社的“首要任务,是供给社员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例如工具、原料)与生活资料(例如粮食、煤炭、布匹、油、盐),推销社员所生产的商品(例如农民的粮食、棉花,手工业者的成品)”,这样就可以不假手于中间商人,“免除中间剥削”。
人民公社成立后,刘少奇进一步提出把群众加入供销合作社的目的和要求与党和国家组织供销合作社的更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起来,将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互相配合,使国家能够掌握农副产品的流通,统筹城乡交流。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供销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作出了贡献。
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文按语中强调,要训练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的会计员,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在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要发展经济,农民要摆脱贫困的命运,就必须通过生产合作形成生产力合力,通过供销合作供给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交换,通过信用合作为农民提供生产资金。
人民公社时期的供销社经营着化肥、农药、农药机、小农具和部分中型农具,还接受国营商业委托代销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工业品,实际上农村主要生产资料是由供销社提供的。
人民公社时期的信用社在协助国家银行管好用好国家支援农业的各项资金的同时,通过放款支援农业生产,主要是农业生产放款(主要是购买化肥、种子、农具、农药的款项)和多种经营放款(主要支持一些资金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
可以说,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事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