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教育》因社会制度不同而异论
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里的《教育》特指是在《社会主义制度》里,受《教育》是《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毛主席论教育革命》
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主席说:“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劳动。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办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材,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
孔夫子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开始的职业是替人办丧事,大约是个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会弹琴、射箭、架车子,也了解一些群众情况。开头作过小官,管理粮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后来他在鲁国当了大官,群众的事就听到了。他后来办私塾,反对学生从事劳动。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己上山采药,才写了《本草纲目》。更早些的,有所发明的祖冲之,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美国的佛兰克林是印刷所学徒,也买过报。他是电的大发明家。英国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机的大发明家。高尔基的学问完全是自学的,据说他只上过两年小学。
现在一是课多,一是书多,压得太重。有些课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学学一点逻辑、语法,不要考,知道什么是语法,什么是逻辑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体会。课程讲的太多,是烦琐哲学。烦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如经学,搞那么多注解,现在没有用了。我看这种方法,无论中国的也好,其他国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都要灭亡的。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整个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五分,就有那么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地去学。把那一套看透了,学习也主动了。
据说某大学有个学生,平时不记笔记,考试时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毕业论文在班里水平最高。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优点真才实学。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学生当成打击对象就好了。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教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怕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讲稿还对学生保密?到了讲堂才让学生抄,把学生束缚死了。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员就那么点本事,离开讲稿什么也不行。为什么不把讲稿发给你们,与你们一起研究问题?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员能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说不知道,和学生一起商量,这就是不错了。不要装着样子去吓唬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请邀学校师生代表,讨论几次,决定实行。如何请酌。
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见稻、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么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我曾给我的孩子说:“你下乡去跟贫下中农说,就说我爸爸说的,读了几十年书,越读越蠢。请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师,向你们来学习。”
其实,入学前的小孩。1岁到7岁,接触事物很多。2岁学说话,3岁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点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劳动。这就是观察世界。小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概念。狗,是个大概念。黑狗、黄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里的那条黄狗,就是具体的。人,这个概念已经舍掉了许多东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区别,大人、小孩的区别,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区别,......只剩下了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点。谁见过“人”?只能见到张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谁也看不见,只看到具体的房子,天津的洋房,北京的四合院。
大学教育应当改造,上学的时间不要那么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学家吗?能出文学家吗?能出历史学家吗?现在的哲学家搞不了哲学,文学家写不了小说,历史学家搞不了历史,要搞就是帝王将相。要改造文科大学,要学生下去搞工业、农业、商业。至于工科、理科,情况不同,他们有实习工厂,有实验室,在实习工厂做工,在实验室做实验,但也要接触社会实际。”
——《毛泽东论教育革命》人民出版社1967年12月出版
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后,《教育》是:
在学校读书是为了什么?高考。
高考是为了什么?进好大学。
进好大学是为了什么?找好工作。
找好工作是为了什么?挣钱。
在这个《在学校读书—高考—进好大学—找好工作—挣钱》的逻辑链里,挣钱是最终目的,到学校学习知识只是最低级的手段/工具罢了。
事实是当年读书好的人,未见得工作佳或挣得多。反倒是有人这样考到某三本院校的同学,竟走走后门进了大企业然后风生水起。说明在学校里学得好不好还是假的,关键是工作好不好,挣得多不多。
《学校教育》《补习教育》《高考》等只是为找工作而为挣钱的一种手段?这些不化钱或化钱的《教育》的成果只为《高考》,为考上好大学拿一紙《文凭》,找一个《好工作》,就可以《变现》来实现《先富的中国梦》这一件事而己。
四十多年来,这个《先富的中国梦》《改变命运梦》随着贫富差距扩大阶级不断固化低层阶级子女的《梦》不断破灭。《教育》的目的培养怎样的人?前些年发生的马加爵事件以及复旦大学投毒案,1995年清华大学朱令中毒案等,都是走资派特色政府《教育》下产生的大量悲剧。
《教育》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学生,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然后其次才是有能力的能够对社会有用的人。基础《教育》打得不好打得不牢固,人的品格,品德不好就不会走得远,如果德不配位,总有一天会走上毁灭的道路。像最近吃瓜群众眼见顶流的这个倒塌以及霍尊的退圈事件等等,为什么现在的流量小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因为就是大家都太急功近利了,而过去的一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总是有着长青有口碑。作为父母首先不应该是焦虑孩子是否是成绩最优秀的。首先更应该做的是先培养他的品质,如果他的人品过硬,相信这一生都不会过得太差。
《教育》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教育》。既然《教育》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教育》,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好的《教育》。
《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在家庭及学校教育中,你给孩子灌输的是什么,孩子折射出的也相应是什么。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在人类的文明中,科学被看成是最终的裁判者,似乎只有科学支配下的价值才值得人类为之努力,但是科学却不能为我们提供理想的生活,识字的百分比,科学发现以及技术的发明、发现都在一直持续不断地增长,20世纪相当于以前发明的总和,巨大的进步也没有使战争曲线下移(战争发生的频率,军队的规模,及百万人口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这说明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已经大大越过了道德、信仰和爱的发展,可以说信仰与爱心从家庭教育开始就已经被削弱了。
学校不是不重要,但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中国家长把外在的条件看得重了,自己家庭的影响看低了。《教育》是一种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就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不能表达教育的真谛。那么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教育》是年轻人进入社会和人生的过渡,是培养独立生存能力的孵化器、是培养独立并进行独特思考的人、是一种愉快而向上的积累。只要这种积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丰富其人生,这就体现了教育的意义,它的目的就是因人施教,人尽其才。
《教育》就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唤醒,别人给你的是有限的,只有自己拥有的才是无限的。《教育》不仅是把外在的东西移交给我们,更是促使我们内在的东西喷涌出来。《教育》是一种唤醒,它的目的就是把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拿出来分享,并享受快乐的状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尽可能彻底地找到自己的天赋和潜力,主动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和程度。
《教育》使孩子们能够坚强到能认识自己的软弱;够勇敢到能面对惧怕;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在胜利中,仍保持谦逊温和。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动;引导他认识你,同时又知道,认识自己乃是真知识的基石。引导孩子们不求安逸、舒适,相反的,经过压力、艰难和挑战,学习在风暴中挺身站立,学会怜恤那些在重压之下失败的人。
《教育》使孩子们能够心地纯洁。目标远大,《教育》使孩子们在指挥别人之前,先懂得驾驭自己。永不忘记过去的教训,又能伸展入未来的理想。当孩子们拥有以上的一切。有足够的幽默感,能认真严肃,却不致过分苛求自己。谦卑并永远记牢,真伟大中的平凡,真智慧中的开明,真勇力中的温柔。没有虚度此生。而不是只为《在学校读书—高考—进好大学—找好工作—挣钱》的逻辑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