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 《青椒》三十五 岁魔咒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5-16 06:2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这群 《青椒》三十五 岁魔咒





师生间没有感情。老师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什么施教受教,一种商业行为罢了!

读新闻《大学“青椒”逃不过 35 岁魔咒:上岗多难,失业就多容易。》一文 ,作者:陈拉其。摘录如下。

在如今走资派中国特色的各大社交媒体上,《青椒 》是如今年轻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简称。这份曾经被人定义为 " 铁饭碗 " 的工作,如今却成为了内卷最严重的 " 重灾区 "。如果将重点院校的 " 非升即走 " 比作大公司的 " 末尾淘汰 ",那么这群进入小城市和双非院校的 《青椒 》,就像是小公司的《打工人》。

" 原本兢兢业业只求一份工作,没想到某一天,学校却开始推行狼性文化,考核标准‘向上看齐’,涨薪、升职却只字不提,还随时要面对末尾淘汰和失业 ",接受采访的一位 " 青椒 " 说道。沒有人脉、没有平台、没有经费,又无法换工作,只能被迫 " 内卷 " ……这群 " 青椒 " 的 35 岁危机,或许来得比互联网大厂员工们更早一些。

某博士从广东某 211 高校博士毕业时,当时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去大城市名校 " 卷 " 年薪 30 万元的 " 非升即走 "(又称 " 预聘制 ",在第一个聘期内老师没完成合同目标,职称无法升上去,下一个聘期则不再续聘)。要么去双非院校拿年薪 15 万元左右的编制再慢慢 " 熬 " 待遇。" 我博士毕业 30 岁,一旦 6 年预聘期出不了成绩,相当于 35 岁后就失业,风险太高 ",自知无科研优势的他,最终接下来自三线城市 " 双非 " 高校的教职 offer。" 有编制、旱涝保收,还有社会地位,这是父母口中稳定体面的工作了。"

本以为工作稳定高枕无忧,直到他正式进入学校,才发现自己根本 " 躺不平 "。从第一天起,他就不断从人事处、成果处或学院其他老师那里听到论文、课题的重要性," 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首聘期为 4 年,此后每年 1 小考,4 年一大考,小考核方向为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大考内容为三项是否达到一个总值 "。

大考核没通过,职称就上不去,续两个聘期没过,则要面临降职称,或者调岗等 " 处罚 "。除此之外,承诺的 25 万的安家费并非一次性发放,如果无法通过每年的考核,安家费也只是空头支票。没有职称的老师,就是学校鄙视链的最底端,而调岗到边缘性岗位更是等同失业。思来想去,他不得不投身 " 内卷 "。

最近一个学期,他完成了 200 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参与课题 2 项,同时兼职实验室管理老师、监考 4、6 级考试等多项任务,就连过年在忙于 " 找项目 "、写基金本子。因为没有职称,他一个月到手 5200 元,他自嘲为 " 知识民工 "。同样 " 被迫 " 卷成果的还有在某新一线二本院校教书的她," 以前是图稳定、清闲来当大学老师的,没想到现在又穷、又忙、又不稳。"

10年前,她硕士毕业到这所二本院校教书时,学校书卷气比较浓厚,他因此没有将 " 职称 " 放在心上," 学校里有很多讲师,到 40 岁才着手申请副教授,他们专注于上课,靠课时费也过得挺开心。"

但这几年学校氛围开始发生变化。2021 年,学校开始筹备 " 冲一本 ",为大量博士提供 " 编制 ",同时针对学校认定的 A 类和 B、C 类博士提供 10 万到 50 万元不等的补贴," 评副教授的要求也不苛刻,只要能申请到青年基金或者出专著就行 "。随着招聘的博士越来越多,他所在的学校也越来越 " 卷 "。

从今年开始,他所在院系的专职教师已不接受国内高校博士,只要海归博士乃至博士后。而针对已在岗的 " 青椒 ",学校则传出了 " 招生下行,经费有限,如果该聘请内没评上副教授,下一聘期或许无法续签 " 的消息。

为增强自己的竞争力,35 岁的他申请了另一所 985 院校的在职博士," 不然真失业了,靠着硕士学历或许都找不到一份工作 "。" 高校也不再是铁饭碗了,这一切都源于中国毕业的博士太多,学历贬值了。"在民办院校担任专岗教师的她总结说。

2008 年,中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后,每年博士都保持着大体量的 " 供应 "。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3 年,中国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 7.52 万人,其中约 40% 去往高校和科研机构。一方面是博士增多,另一方面中国的高校数量不仅没有增多,反而因为大学合并呈现 " 减少 " 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五花八门的考核手段进行 " 选拔 "。

以某某所在的学校为例,因不属于事业单位,工资需要学校自行解决。为提升招生、就业率、学校口碑及实力,学校将许多指标压在了老师身上。" 一旦老师完不成,就扣绩效。" 他说。

而民办老师去外界讲课机会少、拿不到课题项目,除了工资以外难有其他收入。因此他除了完成日常教学,带比赛、兼职许多行政工作外,还需要评职称、去学校的科研机构帮忙,以及发论文。" 可以说,只要走了高校这条路,‘卷’是唯一的出路。" 他说。

其实,从小卷到大的 " 青椒们 " 并不害怕卷,真正的痛苦是卡在 " 卷不赢 " 和 " 躺不平 " 的间隙之中。" 我们双非院校的科研平台不够,学校又制定了脱离实际的要求,我们老师夹在中间两面为难 ",他所在的二本院校甚至对老师提出了 " 发 C 刊 " 的要求, C 刊一般指 CSSCI 来源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 发这种刊物,更多是看学校背景、老师名气、是否有新实验数据,我们这样没什么名气的学校,投递后几乎没有机会 ",迫于无奈,不少同事目光放在了 " 申项目 " 上。" 申项目并不要求必须是省级项目,市级、校级、院级都可以 ", 这样就留下了许多可以操作的空间。所谓 " 可以操作的空间 ",就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人脉、关系。作为毫无根基的新人,作为 " 外人 " 的疏离感。" 青椒 " 职务低,无法担任 首席研究员,项目负责人,只能加入其他老教授的项目组 " 熬 " 资历。

"小城市关系错综复杂,有限的资源又被牢牢掌握在学校老教授们手里 ,排在前面的有 " 嫡系 "、拥有强社会关系的本地人,而项目组边缘人员的他,无法在校内申请到项目和资金支持,科研迟迟无进展。

今年是他入职的第三年,眼瞅着首聘期即将到期,手中还没有成果,他陷入了焦虑,也试过将目光放在校外,力求接触一些企业," 这样能有一些成果写上去,好评职称 "。

但现实是残酷的," 企业要的是命题作文,可以直接投入生产变现的项目。但学校评职称要的是基础研究,是可以指导理论的 ",巨大的需求差异下,他根本吃不准企业需求,更别说解决企业的难题。

接连和企业接触后,他陷入了 " 自卑 " 中," 我也知道有成果了好谈合作,但一个最基本的药理实验,需要用 6 只小白鼠,小白鼠50元一只,一天喂养费 2 元,如果没有资金支持,我连小白鼠都用不起,怎么出成果?"无论是校内科研,还是校外合作,青椒们陷入了 " 晋升悖论 " 中:年轻老师们需要有项目才能出成绩晋升,但项目又不会垂青于年轻老师《青椒们》。

为了能获得资源和重视,他从老家搞来一堆特产,到处送礼,开始在小城市经营人脉," 我感觉自己在做科研,但又不是在做科研 ",他有些无奈," 但是没办法,我没有成绩,去不了别的高校,去了也要重头再熬。"按捺住躁动不安的心,他只能继续 " 仰卧起坐 "。在他看来高校改革后," 青椒 " 的路比以往窄了太多。

" 我从读本科开始,就决定读研、读博,然后进高校了。但现在我给本科生上课时,都建议他们,如果找到工作了,千万别继续读研,也不要觉得进高校当专岗老师轻松。"他说。首先,读到博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 现在考研已经高考化 ",他特地研究了最近几年的考研题目,发现近些年难度陡然上升," 要是我参加考试,绝对考不上的 "。更有消息传来,如今研究生卡毕业率,不少学校 " 调高 " 了硕士研究生延毕率,硕士毕业相较以往变得困难。入学读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2021 年开始," 申请―考核 " 制逐渐取代统考,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招生博士的主要方式。在这一模式下,考生需要提供能证明自己的材料,包括不限于证明科研能力、外语能力多、博士计划书等材料,还需要向导师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

" 最关键的是公平问题 ",他解释,由于 " 科研 " 考核的存在,导师在选取博士时会偏向于能产出文章、自己认识或者关系更亲近的学生,这也意味着出身普通的双非考生读博的通道变得狭窄,甚至部分 985、211 高校甚至只招收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那些出身 " 普通 " 的学生只能去次一级的学校。

" 现在高校在招聘时,又特别看中毕业院校。不能去一个好平台读博,跟不了好项目,毕业压根进不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做专岗老师,大部分只能做行政、辅导员或者进企业工作 ",这并不是一个划算的选择。" 行政老师和大部分企业,并不需要普通学校毕业的博士,那你花时间读了干嘛呢?"

除此之外,博士毕业难度也增大了。" 博士虽然是 3 年制毕业,我们学校从2020 年就规定了必须 4 年制,但实际上 4 年制如期毕业的只有 15%,大部分都是 5-6 年。" 在某双一流院校读博的他说。

而在某高校读博的她则称,自己所在的学院 " 实打实要末尾淘汰 20% 的博士 ",被淘汰意味着延期,需要半年后再重新开题,然后再走评审流程," 并且可能被再度淘汰 "。

许多针对 " 青椒 " 的项目,有 " 男性 35 岁,女性 40" 岁的限制,因此越年轻的青椒,申请项目的机会越多、成功几率越大。如今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年龄越来越 " 苛刻 ",甚至有的高校已经开始招募 28 岁以内的博士生。

" 按照如今的模式,一名学生 22 岁本科毕业,一战就考上了学硕,3 年硕士毕业,4 年博士如期毕业,也要 29 岁了 ",某说," 更何况在我们这样的普通二本院校,学生很难一战上岸读研,大部分都要二战乃至三战,就算博士顺利 4 年毕业,也都 31 岁了。"

" 而且,许多学校在招聘时候,要求第一学历本科层次要高于招聘学校 "," 对二本的学生来说,走高校专岗这一条路实在是太难了。"尽管如今高校内卷严重," 但相比于私企,高校还是轻松很多的 "。可以做项目、外出讲课,甚至到一定级别能走行政道路," 前景 " 和 " 钱景 " 都不错,许多在高校工作了一辈子的父母,正在想尽办法让孩子在小城市高校或双非彻底卷起来之前 " 上岸 "。

这些 " 资源掌握者 " 的孩子,青年高校教师形成了某种诡谲的竞争关系。有一位省会城市 " 正高 " 职称的教授父亲,在孩子读大学时就替他规划好了进高校的路径。" 这个孩子英语一般,高考勉强去了一所没有保研名额的外地双非一本,按照他父亲的规划,孩子只要读下研究生,毕业后就能进自己所在的高校。"

但这几年,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教授们也开始发愁:进入高校必须要博士,孩子迟迟考不上重点学校的研究生,海外研究生要么国内承认度不高,要么毕业难。

最终这个父亲将目光盯上了小城市一本院校。他计划让孩子去境外读一个 " 容易毕业 " 的研究生,然后回国内托关系读个博士,以此为跳板,调到省会城市来。为此,教授特意多次前往周边的二线城市提前给孩子铺路 。" 这些孩子如果顺利进入高校一定会抢占大部分资源 , 何况实在走不通,还有行政这条路。"

行政岗相对于专岗教师来说,招聘要求稍低一些," 许多地方要求研究生即可 ",不少教授子女通过这一途径进入高校,然后再提升学历,伺机转成专岗教师," 就算不转,他们的工资也比老师高 "。

眼瞅着小城市双非学校的平静蜜月期即将结束,已在围城里的青年高校教师也在抓住契机挣扎 " 上岸 "," 只要拿下副教授,就不担心失业了 "。

许多 " 青椒 " 自费购买版面,或者去一些小国家 " 读博 " 来满足海外经历的考评条件,也有不少 " 青椒 " 开始申报各种项目、补贴来推进停滞的科研。

望着如今越来越多博士卷向大专,某博士有些庆幸," 还好毕业早,不然我连卷的资格都没有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3.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4.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5.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6.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7.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8.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9.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0.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1.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2.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3.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4.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15. 蒋介石国民党的贪污腐败 [2021/07]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4.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5.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6.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7.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6 06: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