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毛泽东一贯重视青年的体育锻炼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毛泽东一贯重视青年的体育锻炼,关心青年的健康成长。对重智轻体的旧教育制度,毛泽东深恶痛绝,倡导德智体三育并重,精辟透彻地剖析了三育的辨证关系。毛泽东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早在湖南一师时期,毛泽东曾担任学生自治机构学友会负责人。他与周世钊等其他骨干一道,以体育锻炼为中心,掀起了全校课外活动热潮。一时间,乒乓球台摆满了一师,足球队、篮球队、游泳队、剑术队,到处是学生锻炼的身影。战争年代,面对艰苦的环境,戎马倥偬中的毛泽东还是抽出时间关心学生们的身体健康问题。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给当时所在地的延安保育院小学题词“又学习,又玩耍”,表达了对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片爱心。
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首次提出体育第一观。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将青年的健康与身体置于教育的首位。1950年,毛泽东给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针对刚起步的教育事业,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要求。马叙伦看信后怕是笔误,赶忙写信询问。毛泽东在复信中明确指出:“关于学生健康问题。前与先生谈过,此问题深值注意,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地解决此问题。”“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这是毛泽东正式提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观。
1951年秋,毛泽东接见湖南教育界人士时又谈到了自己当年在湖南一师读书时锻炼身体的好处。他说:“你们办学校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重视青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我认为有志参加革命的青年,必须锻炼身体。不能锻炼身体的人,就不配谈革命。大家不是读过《红楼梦》吗?《红楼梦》中两个主角,我看都不太高明。贾宝玉是阔家公子,饮食起居都要丫头照料,自己不肯动手。林黛玉多愁善感,最爱哭泣,只能住在大观园的潇湘馆中,吐血、闹肺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革命呢?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为林黛玉、贾宝玉式的人。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1952年,毛泽东再次指出:“应该把青少年的体育运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1953年,他在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出指示时说:“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将“身体好”列为“三好”之最,以后成为我国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和标准。
1965年7月3日,毛泽东给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的信中指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中砍掉三分之一。”他还在不同场合指出:“应该把青少年的体育运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对青少年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毛泽东将体育置于三育之首,将青年身体健康置于对青年的首要要求,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关心与爱护,也体现了毛泽东对青年一代体质健康的战略意义的把握。
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毛泽东坚持体育运动,以求强身健体,多做工作。同时,也为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全国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他多次发出指示号召,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其独特的体育观教育和激励了一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