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 蒋介石国民党的贪污腐败 [2021/07]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中苏珍宝岛发生的战斗举世震惊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提出“深挖洞”的备战方针,主要是备可能发生的中苏大战。此外,正如朱升提出“高筑墙”不是简单地强调修城墙而是建议朱元璋发展武装力量那样,毛泽东提倡“深挖洞”,也不是简单地号召全国挖防空洞。“挖洞”的目的是备战,“深挖洞”是倡导把能够采取的备战措施做好,做深入,做细致,以我之有备待敌之不敢攻。
1969年3月2日,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战斗进行了30多分钟,中国边防军连续打退苏军三次冲锋。接着,3月15日、17日双方边防军又发生两次战斗,苏军进攻均被打退,此后苏军未再登岛进攻。据苏方统计,苏军在这三次战斗中阵亡58人,伤94人。有研究者认为: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当时,中美苏三国,正处在大三角关系中,大国之间关系的细小变化,都将相互影响。就在中苏之间剑拔弩张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缓和,从而从政治上改变了当时的中苏力量对比。
珍宝岛冲突发生在1969年3月,尼克松访华时间是1972年2月,这中间整整3年时间,中美关系至少在表面上仍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中苏大战却没有发生。因此,有人把珍宝岛小打后中苏未大打的原因简单归结为“毛泽东拉了美国做帮手”,确实很难让关心这段历史的今人信服。事实上,珍宝岛小打未演变为中苏大打,关键因素是中国的备战工作做得好,而做好备战工作的前提,是中国领导层对苏联领导层的战略动态做了准确的分析与把握。
1969年3月5日至16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先后三次座谈国防形势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苏联搞个珍宝岛事件,是为了巩固东欧。对我们搞点紧张是可能的,但要在中国大搞,这不可能。搞一个东欧国家动员了四五十万军队,如在中国大搞至少要300万兵力,这谈何容易。所以我们不要失去警惕,同时又不要迷失方向,被现象所迷惑。
3月29日,叶剑英整理了一份《从世界的森林看一棵珍宝岛树》的报告,与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共同署名上报毛泽东。
事实证明,老帅们对苏联领导层的分析是准确的。当然,还有一个变数是无法预测的,那就是苏联军界高层中“鹰派”的暗流。
1978年叛逃到美国的苏联驻联合国副秘书长阿·舍甫琴柯回忆:当时,苏联国防部部长安德烈·格列奇科积极主张推行无限制地使用核武器“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的计划。而另外一些人则主张对中国用有限数量的核武器进行一种“外科手术式的攻击”,摧毁其核设施。其实这两种主张并无本质区别,都赞成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不同之处仅仅是使用核武器的数量而已。
不过,赞成这两种手段的人并不多。即使后一种手段,第一副总参谋长尼古拉·奥加尔科夫也表示反对,认为太过冒险。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丰富的游击战知识和经验,一两颗原子弹难以奏效,反而会使苏联陷入一场如美国在越南那样的没完没了的战争。因此在是否轰炸中国的问题上,苏共中央政治局分歧严重并陷入僵局,有好几个月不能就此做出决定,只好一边让反对对华开战的柯西金联系中国协商缓和,一边听由元帅和将军们继续讨论对华开战的策略与方案。
在这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最终有效避免、制止了中苏大战的发生。1969年9月23日,中国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9月29日,又在西部地区成功爆炸了一颗氢弹;同时还增加了东北、西北地区的中程导弹数量。另外,军工科研人员还及时解出了一个重要的方程式。
有人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中苏在珍宝岛发生的战斗,举世震惊。开始时,我军的多种口径反坦克炮都无法对苏军先进的T62坦克构成威胁。后来,在几位元帅的干预下,研制新型穿甲弹、破甲弹的任务就落在了某军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肩上。
幸运的是我国科研人员得到了解决这个课题的一个方程式。可是,这道方程式谁也不会解。叶剑英元帅知悉后,说:山东某大学有一位名叫刘光志的火炮专家,可向他讨教。
刘光志和弟弟刘来志在三十年代初期到济南柴油机厂当工人,受到梁姓厂主的青睐,厂主将女儿嫁给了他并送他和弟弟一起去德国深造。刘光志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并进入克虏伯兵工厂从事火炮设计工作,不久即成为副总工程师并参与了虎式、豹式坦克的研发工作。二战结束后,刘光志作为战俘被押送到苏联,毛泽东、周恩来得知这一消息,千方百计与斯大林联系,终于将刘光志从苏联接回。回国后,刘光志先跟着后勤部队转战南北。全国解放,他表示不愿意再参与兵器制造工作,被安排到济南一所院校搞教学。
发生珍宝岛事件时,刘光志正因“历史问题”被管制劳动,当了花木园工。有两位军人找到了他,向他出示了那个方程式。
“这道方程式是做什么用的?”老人问。
“搞教学用的。”军人们回答。
“教学根本用不上这种东西,你们拿走吧。”老人的回答让军人有些不高兴。军人说:“你这是什么态度?”
“既然不信任我,还找我干什么?”老人也生气了。
几天后,两位军人又来了,他们诚恳地说:“首长批评了我们,我们……”他们的话被老人打断:“别说了,都是我不好,我真怕你们不回来,那就耽误国家大事了,瞧,我已经算出来了,这就是你们要的数据。”
解开了方程式,算出了数据,新式的破甲弹、穿甲弹很快被研制出来。试验时,把近25厘米厚的钢板都打穿了!
这个成功震撼了苏军将领及技术专家。在苏军高级军事会议上,苏联“宇宙”号卫星拍摄的一叠照片,摊放在会议桌上。元帅、将军们依次看过照片后,都脸色阴沉,默然不语。崔可夫元帅捏着一张照片,仔细看了许久,叹息说:“我想到一个人,他叫刘光志。以前,我以为他死了,可现在,我敢说,他肯定还活着……”
这则故事,仅仅是一个传说,却反映了中苏两国之间多重较量的复杂性。
美国外交界一直坚持一种说法,称当时苏联曾与美国联系,询问如果对中国发动核打击,美国会采取何种态度。由于美国表示坚决反对,苏方才未敢发动对华战争。
事实上,如前文所述,中苏最终没有大打,主要由于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部分苏联军事将领认为“一两颗原子弹难以奏效,反而会使苏联陷入一场如美国在越南那样的没完没了的战争”。因此,在苏联决策层中赞成对华使用核武器的人并不多。
第二,苏联如在中国大搞至少要300万兵力,这谈何容易。
第三,中国方面备战措施有力,不仅做好了应对核战争的准备,还及时研制出能够把近25厘米厚的钢板打穿的新式破甲弹、穿甲弹,为在可能发生的常规战争中战胜苏军装甲部队做好了必要准备。
以上举措,在苏方决策层徘徊于两种战略抉择间举棋不定的历史关键时刻,给了对手震撼性的心理威慑,从而有效消弭了中苏两国爆发大战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