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与工农相结合接受再教育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8-13 04:4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青年人与工农相结合接受再教育



那时代青年人没人《躺平》。

转载《我是知青,无怨无悔》

作者: 范洪利
  
留在城市也好,奔赴农村边疆也好,知识青年走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粉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把复辟希望寄托在第四代第五代身上的阴谋。青年人与工农相结合,接受再教育,既能经风雨,见世面,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又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力量,是“树人育才”的百年大计。只有毛主席这样关注“四海翻腾、五洲震荡”、装着世世代代人民福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才能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深思熟虑,把人民江山为人民、人民江山人民葆、人民江山不变色这样的千秋大业,通过组织千百万年轻人在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空泛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实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通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立志励志,宏图大展,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并且一代一代往下传,一代一代接着干,“要为那天下的穷人争自由”,“不灭豺狼誓不休”。

反修防修,敲响警钟,但从下至上,一开始就有人对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不以为然,不能站在战略高度上去认识、理解和执行,对子女上山下乡与工农结合持抵触、排斥、反对的态度,有的通过权力,有的通过关系,千方百计把子女上调回城。所以,批林批孔时才“三箭齐发”,批林彪批孔老二还多出了一个“批走后门”。

上山下乡,潮流所至,热血儿女衷心拥护,迎流而上,“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时刻听从党召唤,活着就要拼命干,一生献给新中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但也有些了沾染小市民习气的子弟,从小就安逸于“饭来张口,茶来伸手”,内心世界中的边疆农村,是“苦海”“苦缸”,对上山下乡压根没有过印象和好感,在迫于现实、卷入浪潮之后,也从未安下心来参加劳动,念念不忘的,唯有如何伺机回城。进入兵团,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在外面鬼混;探亲回到城里,一呆就是半年三月,家长面前叫苦不迭,牢骚满腹不思归队。在兵团这么多年,他们的出勤率经得起考查吗?这些自以为是的“高大上”者,在边疆这山望着那山高,回城以后,能洗心革面不再吊儿郎当了吗?

按当时政策,父母中有人支内,可以把一名子女调在身边。其中有个在二团的,他老爸亲自拿着上海市劳动局的函件到团部办调离手续。经办人员答复:这人一年多不见踪影了,发信函,上门打探,都没回音,我怎么能为一个失联者办理调转?据说,这项手续延了两年才办成。能指责这是二团有关人员在刁难人家吗?再问一句;要是都像这类“城里人”那样害怕艰苦,逃避劳动,边疆的发展又何从谈起?

置劳动锻炼于身外,视人民群众如草芥,在广阔天地里怨天忧人,不思进取,既不想学,也不想干,却把自己眼高手低、虚度年华的责任一棍子归咎于时代和兵团(农场),这不符合知青队伍勤学苦干的本质和主流。许多困难,诸如男女比例失调等,党组织不是一筹莫展、不予重视的。在当时的背景下,因为牵涉到户口、身份等政策性很强的现实问题,单凭兵团(农场)自身的实力,是难有作为、难以解决的。至于“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等,用老工人的话说起来,那叫“躺在金山上伸手讨饭”,伙食问题,粮食有国家供应,蔬菜得自己动手。领导班子不求作为,懒惰虫自己不愿动手,靠偷能解决吗?

四季如春,土壤肥沃,雨量充沛,资源丰富,西双版纳自然条件的优越和独特,几乎是得天独厚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七一年随行带了些种子,没有什么不能长、没收成的。七四年,我们五营组织连队干部到七营三连参观,这个连队撘了好多棚架,爬满了水瓜(我们上海郊区称为夜开花)藤,大大小小的水瓜,悬挂着的少说有150只;近十亩菜地,茄子刀豆卷心菜,葱姜韭菜空心菜,绿旺旺的一大片;猪圈里,喂养着的苗猪肥猪架子猪有四、五十头,圈外的场地上,还有一群鸡在啄食,这个连队也是知青居多,割胶为主,没人对伙食不满意呀。带队的张副营长问大家;我们有些连队为啥至今连一块像样的菜地也有不起?他指的是十连、十一连两个连队,尤其是十连,连续几年经常喝“玻璃汤”,干部汇报时都不好意思抬头说话。有个副连长私下里摇着头对我说:不是我们不种,是因为种下去等不到收获,就被偷得只剩秧飏头了。“只有成夜做贼的,哪有成夜防贼的”,你防黄昏他偷半夜,你防半夜他偷拂晓,偷盗成风,逮住了又能怎样?讲起来叫“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但无政府主义残余的影响和表现,用湖南老乡话说,这叫“死猪不怕开水烫”、“人不要脸,鬼都害怕”。顽劣之性,屡教不改,偷得干部没精打采,偷得队伍人心涣散。你说,伙食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黑锅,就该有农场干部给背着吗?

有些公知的心胸中,从来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总是以讨伐者、批判者的教师爷嘴脸,站在被人民剥夺了“天堂”的“剥夺者”立场上,极端仇视新中国的一切,对上山下乡运动更是颠倒黑白,大肆挞伐,极尽诽谤污蔑之能。之所以要撕下那些无良文人的伪善包装,揭露他们的邪恶之心,是因为他们从动机、目的、语言到手段,都是在赤裸裸地造谣撒谎,对西双版纳数十万知青的凌云壮志、家国情怀、成长成才、青春奉献视而不见,只字不提,而对那些根本不入流的所谓“阴暗面”,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所谓“受苦受难”,如同苍蝇逐臭般地饶有兴味,抓住不放,无限放大,炼成毒箭,箭箭射向兵团(农场),射向那个时代,这难道只是他们的食痂之癖吗?

与此相呼应的是,个别知青也不问问自己在边疆蹉跎岁月,是怎么过来的,多干了些什么,回城后,又是告状,又是控诉,为无良文人否定知青生涯、寻找“落难伤痕”脱裤子,裸身子,递刀子,送炮弹,以一面之词鸣冤叫屈,洗白自己。懒汉懦夫,俨然成了“反迫害”“反潮流”的盖世英雄。挺立在西双版纳群山上的橡胶树在抽泣滴血:翻转面皮忘恩负义、虚无历史否定过去,对得起当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心手相连尽心尽力的老职工和战友们吗?

一棵胶树一颗心,一片胶林一片情。去西双版纳,我是以种植橡胶为己任的。但栽得不多,只有178株,1973年雨季里栽下的。75年8月去七连,顺便看了一下,长大了,高度有一米七,茎粗有四、五公分,山腰间,亭亭玉立,阳光下,熠熠生辉。50年了,现在估计该是一抱多粗。那时说,苗儿长到第七年就能产胶,估计出胶至今,产量累加,能以“吨”论了。

栽种橡胶树,是我们新建连队的首要任务。七一年咋到,老职工指着北、东两处山上砍下的竹木野草,说这是他们奋战了四个月的成果,叫“砍坝”,接下来是“烧坝”。三月中旬(大概是23日)的一个傍晚,连长指挥我们进入“防火隔离带”,几个排长用旗语打着手势后,由二排长老钟哥率先点火。火光窜起,四处响应,火势哔哔啵啵地快速蔓延,烈焰升腾,火柱冲天,成了火的海洋,火的世界,持续到九点半才逐渐熄灭。烧坝后热冷空气对流,凌晨四点来钟,又打雷又刮风,迎来了入疆后的第一场大雨、第一个雨季。

接下来的任务是清坝,为下一道工序挖梯田作准备。就是把满山横七竖八、烧剩的残余树竹清理一遍,有的一烧了之,有的集中在一边,陆续扛到伙房作柴火用。烧山只需一夜,清坝颇费功夫,这活干了差不多一个月时,

接下来开始育苗。育苗不难,移来沙土,建了苗床,领来了有鸽蛋那么大、颜色和形状与蓖麻籽一模一样的橡胶籽,挑拣、晒过后,一颗一颗均匀地安放在苗床上,个把月就发芽了。还先得移植到另一块地上,长到一米来高锯断主干,有专人来嫁接,待到第二年才能再次移植种入穴中。橡胶苗不娇生惯养,成活率还是相当高的。

因为我被派遣到地方上搞阶级复查,回来已经是七二年的七月初,赶上了“打穴”。就是在整平了的梯地上,每隔二十米开挖一只六十公分占方、五十公分深的洞穴,清一色男子汉,一天的任务量是45只,包干到人,必须保质保量,且有专人验收,进度有快有慢,但没有不完成的。

打了穴,就是栽种了。这是再次嫁接过的树苗,嫁接处有一枝嫩芽,那得好好保护的。我领着全排人马,跟着老陈,到三连的那块苗圃地里,小心翼翼地挖出了幼苗,树桩大约30公分高,根系倒有25公分围园,挑回连队,置放在阴凉处。下午先是“酱根”,一株一株地把根系浸没在用猪牛粪和的稀泥坑里,稍后挑上山,放入穴里,竖直了,按照根须“长相”一层一层理直、理平,不可断,不能曲,保证根根完好,捏碎土壤逐层慢慢撮入,不能操之过急,是颇费功夫的。近乎精雕细琢的操作程序,有利于胶苗入穴后在短时内融入水土,发挥根系合力,吸收养料,保证种一株活一株和成活后的茁壮成长。老陈是手把着手为大家做演示的,告诉我们农场初创时期,领导和职工对胶苗培育的重视和精细,有人曾经因为把三株胶苗扔入山沟而被判过徒刑。所以,从刨出苗床到植入洞穴,我们都十分认真,觉得这是在履行一份责任,满足一份心愿,没有掉以轻心的,更没有偷工减料的。七五年我去看的时候,周围山上一片一片的绿油油,旺盛着哩。

栽树不足两百,少了。一是因为在连队只赶上一个能栽的雨季,其余从事的,大多是服务性工作,苗圃地护苗,胶林除草,盖茅屋,修公路,开菜地,等等,都是围绕主业开展的。其次,是因为我岗位变动,调到了营部,虽然要下连队参加劳动,访问采风,但锄头毕竟扛得少了。

开荒,砍坝,挖梯地,打穴,这些活计不算轻,但也不算重。1970年12月,我随大队民兵连参加川沙县组织的马家浜疏浚工程,北起凌桥,南至孙桥,就是一个生龙活虎、热火朝天的大战场。披星戴月,挑灯夜战,35天的工作量,我们24天就完成了。好几个晚上,回到宿舍,我还赶写表扬稿送广播站,为大家鼓劲加油。连续作战,不怕疲劳,开河工地上,我们东滨大队的民兵,谁也没休息过一天,得了公社的第一名,县里的第三名。进入兵团后,挖梯地,修公路,砍坝,经历了好多次“大会战”,露宿在山岭里,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但平心而论,所有繁重忙碌的劳动,还没有遇到过其强度超过家乡三个“农忙高峰”和马家浜疏浚工程。那时虽然没有《劳动法》,但是正拉八经的八小时工作制,节假日和星期天都能休息,没听说有什么“疲劳作业”,“超负荷运转”,更没有什么“白加黑”或者“九九六”。生产任务按年度、季度、月度编制后下达到连队,每周、每天的工作量,一般按月度计划分配和执行,具体操作时轻重分类,男女搭配,一年四季,没有闲着的时候,除了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外,也很少需要加班加点。有时候,为完成某项特殊任务必须抢时间,争速度,团组织义务突击,一般不会超过两小时,青年们踊跃参与,有的因为没轮上还不开心呢。不知《我要回家》那本书中,所言的知青如同流放者般地遭惩罚“服苦役”的现象,究竟发生在什么时段、什么地点、什么单位、什么人、多少人身上?我们江镇、川沙县的老乡,除了个别因为遇到意外而不归,决非是干活而累死的。79年回老家,谁也没缺胳膊少腿,告别边疆,牵儿携女,重新创业,都活得好端端的嘛。

要说完成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除了挖梯地之外,我觉得原属水利兵团的战友们要比我们累得多。在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中,他们凭双手用锄头和铁耙,掏出了一筐又一筐坚硬的沙砾,修筑了总长达49.6公里水渠道;在波浪滔滔的南蜡河上,靠铁锨搅拌和推车运送,浇铸出底宽7米、高4米、顶长74米的拦河大坝。冲锋陷阵,英姿飒爽,攻坚克难,神采飞扬,狂风吹不倒,巨浪打不散,水利兵团中有近半数的女青年,进入施工现场,重活累活技术活,都拿得起放得下,使足十分劲,顶着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修渠筑坝历时四年,他们群策群力,还自己动手,开垦了5460亩荒地,种粮豆,栽果蔬,喂养鸡鸭猪牛,肉菜基本自给。

“旌旗在望,鼓角相闻”,除弊兴利炮声隆,造福于民同心干,实现了勐腊县“要把山河重安排,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誓言,把丰厚的水资源开发成为发电和灌溉综合利用的现实。建成以后,不但消除了边寨缺水的困难,改善了生活条件,更利于地区的快速发展、规模发展和长远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上海热血知青与边疆各族人民携手并肩,顽强不屈,战胜艰难、征服自然的辉煌成果和精神象征。傣楼瑶寨哈尼村,龙仔咪涛老阿琵,各民族百姓都由衷感激,盛赞颂扬,知青美名,流芳百世。为祖国强盛,劳动光荣;为人民服务,奉献崇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创造者默默无闻,“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3.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4.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5.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6.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7.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8.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9.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0.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1.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2.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3.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4. 邓小平在反右文革中做了什么? [2021/10]
  15. 蒋介石国民党的贪污腐败 [2021/07]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4.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5.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6.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7.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8-13 04: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