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围追剿杀红军二万五千里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10-3 22:2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蒋介石围追剿杀红军二万五千里






蒋介石围追剿杀,红军二万五千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以超乎寻常的毅力,遭到了几十万蒋介石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剿杀,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

中国工农红军在瑞金井岗上红色根据地时有三十万子弟兵,到陕北黄土高源荒山野岭时只剩不到三万人。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中也说:“在国民党第五次围攻以前,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由于党内错误的领导,受了许多的挫折,经过长征,到陕北会合以后,总共已不到3万人。”被蒋介石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剿杀,死了多少人?还有不少老百姓。如同今天的《加沙地区》。村里发现有《共匪》,全村人被杀,当然除了告密者和带路党。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萧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歌词内容:

一,《告别》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二,《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三,《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四,《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òng)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chóng)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五,《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六《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七,《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dàng)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jì)。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八,《祝捷》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擒。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
胜利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

九,《报喜》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
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
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
全军怒斥张国焘,高歌北上并肩行。
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

十,《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七律 · 长征》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注


1.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2.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3.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4.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5.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简析,诗。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本诗写于1935年10月6日,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在六盘山前。共8句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前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后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喇叭声咽〕咽:yè音页,同噎,《集韵》声塞也。咽,在此表示“似乎噎塞”,喻寂静。此句描述的情景是:“霜晨月”下行军,军号沉寂。在此不要解释成“断断续续的军号声”,这不符合作者愿意。“霜晨月”下行军,怎么会有断断续续的军号声?再说,描述断断续续的声音,也不至于用“咽”。
  
〔雄关漫道〕雄关:此指险要的关隘征途。漫道:休要说。漫:休,不。道:说。

〔从头越〕重新跨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十六字令三首》

作者: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注释

①快马加鞭:徐姬《杀狗记》:“何不快马加鞭,径赶至苍山,求取伯伯!”

②离天三尺三,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又注:“这是湖南常德的民谣:”(按:这一注解可能是作者回答英译者时的误忆。常德地势较平坦,无此民谣。此当为贵州民谣。)骷髅山,未详。八宝山,在贵州雷山县。《贵州通志》:“八宝山与太平山相连如屏,三面绝壁,无路可登。唯南面稍平,乌道羊肠,人迹罕至。”红军长征时并未攀越八宝山,这里仅借民谣形容山之高。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贺铸《渔家傲.荆溪咏》:“南岳去天才尺五。”

③倒海翻江:形容声势、力量的巨大。陆游《夜宿阳山矶》:“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这是形容水势之浩大。也作“翻江倒海”和“翻江搅海”。马致远《荐福碑》:“他那里撼岭巴江,搅海翻江,树倒摧崖。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卷:翻卷。澜:波浪。《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连山若波涛。”王安石《泊姚江》:“山如碧浪翻江去。”

④奔,急行,急跑,犹如奔驰,狂奔,飞奔。腾,本指马奔跃,即骏马在奔驰中向上跳跃。万马战犹酣: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又,《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万马,千军万马之略。战,战斗,激战。犹,正在。酣,本指尽酒量畅饮,痛饮,这里指酣战,即不但久战未歇,而且正处在激烈、起劲的势头上。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来酣战。”

⑤锷:剑锋:《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司马彪注:“锷,剑刃;一云剑棱也。”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莲花穿剑锷,秋月掩刀环。”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李商隐《井络》:“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险剑为峰。”杨亿《成都》:“青山路险剑为峰。”残,残损、残缺、毁坏;青天,晴朗的天宇,由于晴朗而愈显其高远,因而刺破青天之山,自然也就愈加峻峭。

⑥欲,要,将要。堕,落下,掉下来。赖,依赖,依靠。以,用。拄,支撑,《战国策·齐策六》:“大冠若箕,修剑拄颐。”其间,指天地间。

《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作者: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作者原注: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作者: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八句四十六字,却是字字铿锵、句句生辉。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境内,是我国西北黄土上享有盛名的一座高山,其主峰海拔2942米,它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

六盘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巍峨、长城逶迤,时间和地点在这里被艺术地凝固在一起。纵目远眺曾经翻越的六盘山,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思潮起伏,诗情激荡。最终,熟揽各类词牌的主席选用了“清平乐”,它属于典型的“平仄韵转变格”,上片押仄韵,雄浑厚重;下片押平韵,清脆响亮,有通变之妙。上下片不要求同一韵部,选字造句的余地也很大,可以让诗人在格律的束缚中拥有抒情言志的最大自由。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12: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