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者以科学理念兴业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4-11-21 00: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三线建设》者以科学理念兴业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文革时期,《三线建设》者们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兴业,在华蓥坚持因地制宜方针,发挥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出军工、能源、建材三大产业基地,成为华蓥的立市之基。

改变山区交通落后面貌。三线建设开始后,不仅中央在大的建设项目上作了总体规划安排,而且各三线建设单位与各级地方党政也共同努力争取配套设施建设,使华蓥山的铁路、公路、航运实现了全面贯通,具备了通江达海能力。

1969—1970年,经过两年多时间艰苦奋战,使襄渝铁路沿华蓥山穿境而过,在境内58公里,设有观阁、前锋、禄市、高顶山(现华蓥)、高兴、华蓥(现庆华)6个火车站。襄渝铁路开启华蓥山铁路运输从无到有的历史,也激活了公路运输建设的快速提升。围绕三线建设的需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上级政府或当地政府出资,对主要公路干线进行了整治改造。

1965-1978年,新修县、乡及专用公路755.4公里。1968年12月罗渡渠江大桥建成通车,全长505.7米;1976年6月开工修建广安渠江大桥,全长551米,1978年2月底建成通车。从而结束了轮渡载车过江的历史,彻底解决了汽车和行人过江难的问题。整个华蓥山区交通条件的改善,给这片沉寂蛮荒野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地方经济发展也乘上了时代的快车。

三大工业基地勃然兴起。由国家投资在华蓥山布点的三线建设的9大军工企业,是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重要组织部分,集中了这个时代全国最尖端的光学工业和最精密的机械工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主要生产瞄准具、瞄准镜、红外光学观察镜、军品光学仪器玻璃、激光测距机、潜望镜、小高炮火控系统、航空玻璃、石英玻璃、光学仪器坯件、透镜洗磨机、阴性硅溶胶、引信、枪械、枪弹等军工产品,大多是国内绝无仅有的,许多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9个军工企业为保证战备需要,只争朝夕地实施建设或搬迁到华蓥山,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生产的奇迹。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上级把生产反坦克40火箭防滑帽等应急研发任务下达给工厂,广大职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力排文革干扰,圆满完成了任务。


《原创 三线建设与华蓥市的建立 》来源: 草根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一个伟大历史壮举,是党中央为加强国防建设,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布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85年在四川东部华蓥山诞生的华蓥市,就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三线建设留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活标本。

它见证了三线建设苦难与辉煌的历程,凝结了创业者的理想信念与精神风范,展现了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给革命老区带来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通过这个活标本,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华蓥市的前世今生,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三线建设者们为祖国和人民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特别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典范奇迹,为华蓥建市培育了强大的根基和本源。因此,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华蓥市的建立;没有三线建设的基因元气,就没有华蓥市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涅槃重生。

二、三线建设者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兴业,在华蓥坚持因地制宜方针,发挥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出军工、能源、建材三大产业基地,成为华蓥的立市之基。

贯彻科学发展理念。三线建设虽然是以加强国防建设为根本目的,以国家意志和政治要求为强大动力;但中央在战略决策和布局中,认真分析国情,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统筹兼顾的原则,吸取大跃进时代那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违背客观实际的狂热冒进错误教训,把因地制宜,推动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发展,作为了三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因而,华蓥的三线建设,不仅迎来了中央军工基地及其配套项目的布点建设,而且省、地、县共同跟进,掀起了华蓥山煤炭和建材资源开发的高潮,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军工、能源、建材三大产业基地,展现出现代新兴工业的崭新风貌。

从三线建设开始,前来视察指导工作的中央和省委领导就对建设者们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兴业富民的希望和要求。

1965年10月李井泉到华蓥山建设工地视察时,看到天池湖奇美风光后非常感慨地说:“这里青山绿水,是个很好的风景区,在这里搞‘山水利用’是大有作为的。”他还明确作出指示:“由重庆市委派专人来勘测一下,把天池湖治理好,地质条件要搞清楚。”

1965年12月14日,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分管能源等基地建设的彭德怀元帅到华蓥建设工地视察和听取汇报后,得知华蓥山煤的贮藏量很多,当即表示:“好,铁路可以从这里通过,华蓥山得天独厚,这里不光搞一个机械工业基地,还可以搞一个能源基地。”这些领导在视察中所表达的科学理念并提出的要求与希望,便成为了建设者必须付诸实践的重要指示,为华蓥山的大开发建设增强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

改变山区交通落后面貌。三线建设开始后,不仅中央在大的建设项目上作了总体规划安排,而且各三线建设单位与各级地方党政也共同努力争取配套设施建设,使华蓥山的铁路、公路、航运实现了全面贯通,具备了通江达海能力。

1969—1970年,经过两年多时间艰苦奋战,使襄渝铁路沿华蓥山穿境而过,在境内58公里,设有观阁、前锋、禄市、高顶山(现华蓥)、高兴、华蓥(现庆华)6个火车站。襄渝铁路开启华蓥山铁路运输从无到有的历史,也激活了公路运输建设的快速提升。围绕三线建设的需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上级政府或当地政府出资,对主要公路干线进行了整治改造。

1965-1978年,新修县、乡及专用公路755.4公里。1968年12月罗渡渠江大桥建成通车,全长505.7米;1976年6月开工修建广安渠江大桥,全长551米,1978年2月底建成通车。从而结束了轮渡载车过江的历史,彻底解决了汽车和行人过江难的问题。整个华蓥山区交通条件的改善,给这片沉寂蛮荒野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地方经济发展也乘上了时代的快车。

三大工业基地勃然兴起。由国家投资在华蓥山布点的三线建设的9大军工企业,是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重要组织部分,集中了这个时代全国最尖端的光学工业和最精密的机械工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主要生产瞄准具、瞄准镜、红外光学观察镜、军品光学仪器玻璃、激光测距机、潜望镜、小高炮火控系统、航空玻璃、石英玻璃、光学仪器坯件、透镜洗磨机、阴性硅溶胶、引信、枪械、枪弹等军工产品,大多是国内绝无仅有的,许多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9个军工企业为保证战备需要,只争朝夕地实施建设或搬迁到华蓥山,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生产的奇迹。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上级把生产反坦克40火箭防滑帽等应急研发任务下达给工厂,广大职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力排文革干扰,圆满完成了任务。

华蓥山军工基地建设由此走向兴旺,凸显出在全国战略中的地位和影响,也为华蓥其它配套产业的成长发展产生巨大的先导和助推作用。特别是对华蓥山能源和建材两大基地建设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具有决定意义。

1969年5月10日,国家计划委员会确定在川东建设一个水泥厂,拟将重庆水泥厂三号窑迁到广安双河,取名“川东北水泥厂”,并明确该项目为省建设项目。

1969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批转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加速四川地区三线建设的请示(中发〔1969〕89号)中,作出了“加速华蓥山煤田开发”的决定。这两个决定,为华蓥山资源开发,建设高规格的建材和能源基地作出了明确定位。

在能源开发中,四川省革委和成都军区党委根据中央决定,组建了“四川省华蓥山煤田会战指挥部”,调集了全省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其中,新建的绿水洞煤矿、李子垭煤矿、高顶山二煤矿均为省属企业,绿水洞煤矿设计年产60万吨,李子垭煤矿设计年产45万吨,高顶山二煤矿设计年产15万吨,成为了当时全省少有的年产规模上百万吨的煤炭基地。

在建材基地建设中,省革委从省级机关抽调40多名干部组建渠江水泥厂筹备组和建设指挥部,从重庆水泥厂调集一批技术骨干,组织了2000多民工,建设了31公里长的35KV高压输电工程,11公里外的取水工程及连接厂区的输水管道安装工程,2公里的专用铁路和4公里的矿山公路建设工程。成功完成了大窖轮带、筒体、托轮等重达数十吨的超长、超高件的搬运安装任务,于1978年建成投产,年产能力达46万吨,号称“川东北最大的水泥厂“。

这些三线企业不仅对国家发挥出巨大的经济贡献作用,也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拉动和示范影响,尤其是先进的工矿企业建设和管理经验,直接催生一大批地方工业快速成长壮大,使华蓥山逐步成为了全国有影响力的军工、能源、建材产业基地。因此,三线建设是华蓥山现代新兴工业诞生之母,为华蓥新兴工业城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2.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3.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4.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5.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6.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7.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8.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9.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10.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1.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12.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3.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4.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15.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3.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4.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5.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6.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7.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8.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其它[网络文摘]博文更多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21 00: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