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如何自释所谓民选的《独裁者》
不但是加拿大,还有美国、法国、英国、以色列、韩国、日本等等许多国家都是民选的《独裁者》。当然被美西方称为《独裁者》的俄罗斯、中国、朝鲜,也是认同的。俄也是民选的。中国是隔代指定异姓的接班人。而朝鲜是祖传家属式的。
美国的两党执政时不是一党专制?两党的头不是各自《独裁者》?
韩国《独裁者》还制止不了。反对党,民众上街抗议有何用?照乱不误。
加拿大政府在干什么?只为选举。乱中夺权。还管民众?
按《环球邮报》说法,不是个人,是谁给了个人太多的权力?是选民?还是加拿大这个国家?二百多年来不是一直如此操作的吗?不是一直由执政党一党专制,党的领头的《独裁者》吗。只是四年或八年换一个而己。
只有共产党治下的干部当不成《独裁者》。尤其是文革时期,根本不想当《独裁者》,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民众后面,谁想当干部。只好民众推荐年轻有能力的干。
转载《热评:问题不是杜鲁多,而是加拿大总理的权力太大!》
《环球邮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加拿大当前的政治混乱和危机,问题的根源“可能不在杜鲁多,而是加拿大给了总理太多的权力”。
作者Andrew Coyne指出,从某种角度来看加拿大的现状,总理将其政党、政府和国家带入危机:国家面临历史性外部威胁和内部日益加剧的分裂;政府一片混乱,部长们相继离开,总理本人是否留任存疑;政党快速滑向选举惨败……被视为杜鲁多个人失败的见证。
作者称,杜鲁多拥有导致这种惨败的所有特质:自负、自我中心、傲慢且日益脱离现实。他被多数人厌恶,忠实追随者也抛弃他,但是,即便党内要求他下台时,他仍然充耳不闻,依然相信不仅自己能赢,而且只有他才能赢。
在杜鲁多之前是哈珀(Stephen Harper),哈珀之前是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再之前是Brian Mulroney,再往前是Pierre Trudeau:这些总理和现任总理一样,逐渐变得孤立,与公众脱节,与现实隔绝,最终将其政府推向破灭。或许,这是长期执政的自然结果,不可避免的现象。又或者,也许是我们的制度本身出了问题。如果权力总是腐化我们的总理,一个解释是,我们的总理拥有太多的权力。
文章称,在任何体制下,政府首脑都是强大的。然而,加拿大总理积累的权力是无与伦比的,几乎没有限制。美国总统控制行政部门,但无法控制立法部门,他在国会两院由其党派控制的情况下,也无法确保立法顺利通过。
相比之下,欧洲议会的总理通常必须与其执政联盟中的其他党派分享权力,而非像加拿大的西敏制(Westminster)议会那样由单一多数党政府掌控。
即使在西敏制体制中,加拿大总理的权力也显得格外突出。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仍然约束总理的一些惯例,在加拿大已经不复存在。
控制立法机关只是开始。加拿大总理在行政部门也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力,尤其是其广泛而几乎不受监督的个人任命权:法官、高级官员、警察、军队,几乎无所不包。
总理几乎已经取代了内阁,成为我们政府体制的核心。过去,总理就已经很强大,但近期在加拿大,这种情况被推向前所未有的极端。
部分原因是内阁的规模扩大了:从Sir John A. Macdonald时代的十几位部长,到Mackenzie King时代的20位部长,再到如今近40位,毫无争议,这是民主世界中最大的内阁。如此多的部长围坐在桌前,不仅削弱了每位内阁成员的权力,也削弱了内阁集体的权力。它根本不是一个有效的决策机构。
另一个原因是总理办公室(PMO)的扩张,如今它拥有超过120名员工,全是政治任命。权力越来越集中在总理的个人顾问手中,而非内阁成员身上,甚至部长们不再任命自己的幕僚长:这些人由总理办公室任命,并向其报告。
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的经历就是这样,无协商,单方面被施加政策。在三位前部长Bill Morneau、Jody Wilson-Raybould和Marc Garneau的回忆录中,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如果连财政部长、司法部长或外交部长都被如此削弱,其他部长的作用更是微不足道。
政治学者们对此已经讨论多年,但在当前,现实后果变得显而易见。权力的集中有着实际的现实后果,且随着时间推移,只会越来越糟。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机构规模越大,向下属授权就越重要。然而,加拿大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政府日益复杂,导致更加试图从中心管理一切:要么是总理办公室本身,要么是其他中央机构,如枢密院办公室(PCO)。
其结果就是现在看到的混乱局面。不可能以这么少的人手管理一个如此庞大的机构,更不用说它承担了如此多的责任。即便是尝试,也注定会让参与者筋疲力尽,导致更多的错误。
更糟糕的是,局内人很容易与新思想、不同观点或多样化经验隔绝。当没有人可以说“不”时,几乎没有动力去审视、用证据检验或从错误中学习。一切都依赖于一个人的判断,而时间越久,这种判断的可靠性就越容易削弱。
这就是为什么内阁及其治理如此重要。内阁是行政部门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制衡。部长不同于普通的总理顾问,他们是民选官员,在社区和党内都有自己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再次当选。他们不仅带来了不同的观点,还能使总理保持脚踏实地,与外界接触,与现实联系。
然而,当内阁治理退化为接近一人统治时,后果显而易见。而这并不是我们民主制度中的唯一缺陷。近年来,我们一再看到抽象民主程序的失败如何对现实世界产生实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