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
让历史告诉未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了巨大挫折,给各国共产党人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使得一些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悲观情绪。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回顾来透射未来。
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真正的科学共产主义运动,是从一八四八年二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人的宣言书,是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判决书,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通过革命的方式,砸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虽然建立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欧美地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除了失败的巴黎公社以外,在夺取政权方面无产阶级始终没有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这是由于当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还不成熟的缘故。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逐步完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组织出现了,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论是在民主制度上还是在生活待遇上,工人阶级的处境均有了重大改观,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和条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才出现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逆流。恩格斯去世后,这股逆流在第二国际内部占了上风。第二国际正在背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既定轨道,成为国际资产阶级操纵工人运动的工具。
这个时候以列宁为代表的左派,在第二国际内部处于劣势。在第二国际内部,左派和右派的斗争,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斗争的核心,就是要不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不要通过革命的方式,砸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分裂的危险。
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来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个时候似乎右派的主张更符合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但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发现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做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取得胜利的论断,为俄国十月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右翼领袖们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鼓励本国无产阶级为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战场上与自己的阶级兄弟——其它国家的无产阶级进行厮杀。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则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有利机会,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十月革命的胜利,经过了六十九年。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巴黎公社失败,经过了二十三年;从巴黎公社失败到十月革命胜利,经过了四十六年。马克思主义终于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结出了硕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作为恩格斯去世以后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担负起了在时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创立了列宁主义,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抓住一战造成的有利时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共产主义理想出现了曙光。
从十月革命到文化大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退了外国干涉军,镇压了内部叛乱,而后又通过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成立了第三国际,支持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将共产主义运动扩展到全球。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继承列宁的遗志,在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对抗美国的政治军事强国。这个时候苏联利用二战造成的有利时机,在进攻法西斯德国的时候,支持东欧地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式道路,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又一个伟大的标志性事件,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在此基础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的胜利,其实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取得的。从世界范围上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来分析,都没有超出列宁主义的范畴。但是时代的发展又为全世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这就是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以后,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如何才能够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究竟还要不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是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前途和命运的生死攸关的大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以后,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达到了全盛时期。但是,就在这全盛的背景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却蕴含着严重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主要在中苏两党之间展开,最初是在斯大林问题和和平过渡问题上表现出来,最后发展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上的原则性分歧。这种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又发展到国家关系上,最终导致了中苏关系的全面恶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分裂。
从历史的考察中可以发现,中苏之间出现的分歧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还是服从苏共老子党的指挥棒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照搬苏联模式,还是探索适应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究竟要不要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苏两党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社会主义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地发展,而不能服从苏共的指挥棒。这在中苏两党之间关于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的分歧上表现了出来;社会主义中国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而不能照搬苏联模式。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鲜明地提了出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走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探索,却遭到了赫鲁晓夫的嘲笑和攻击;在继续革命的问题,中苏两党的分歧更是原则性的,在九评苏共中央信中作出了详细的论述。
本来,中苏两党之间出现分歧和矛盾以后,兄弟党之间应该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通过内部讨论来使问题得到解决。退一步说,这些分歧即使一时解决不了,还可以求同存异,保留意见,一般情况下是不致于影响到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但是苏共赫鲁晓夫集团却将两党之间的争论扩大到国家关系上,擅自撕毁两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撤走苏联专家,严重恶化了中苏关系。中苏两党会谈期间,苏共又在会谈没有取得成效的情况下,突然发布了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挑起了公开论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才被迫应战,从防御转入反攻,中苏论战进入高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此分裂,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此后,中苏两国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进。苏联继续发展重工业,开展军备竞赛,一跃而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出兵阿富汗,苏联在全球表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美国则是由于侵越战争失败,国内出现经济危机,从总体上处于防御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的改善就成为两国抵制苏联扩张维护自身安全的共同需要。
中苏论战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后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以亘古未有的雄伟气势,将广大劳动人民动员起来进行造反,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响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投入到文革的洪流,荡涤着旧社会留下来的污泥浊水,以磅礴的气势向党内走资派和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发起了摧枯拉朽式的冲锋,席卷了华夏,震撼着全球。这股红色的飓风,即使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引发了强烈反响,法国的“五月风暴”和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就是其中的两个代表性事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积极支持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还大力支持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将共产主义的影响力扩展到全球。
从十月革命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欧洲发展到亚洲,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在变化了的形势下,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中苏两党之间出现了严重分歧。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论战,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探索,继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令人遗憾的是,以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和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标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进入了低潮。
历史的启示。从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从十月革命到文化大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挫折中前进,从失败中走向胜利,在凯歌猛进中呈现出辉煌的局面。如果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比做一处威武雄壮的活剧,那么巴黎公社不过是一个序幕,十月革命则正式拉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大幕,文化大革命则使这处活剧走向了高潮。随后,在复杂的历史因素的作用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又在巨大挫折中走向了低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对立统一。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的前进是以曲折为代价的,不经过曲折事物就不能前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就是这样。在发展过程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曲折,走了一些弯路,甚至还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难以完成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因为遭受了挫折就对共产主义运动失去信心,也不能因为一时顺利就盲目乐观,看不到前进道路上可能遭受的曲折和困难。这就要运用辩证唯物论来武装头脑,在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剖析中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巴黎公社失败以后,面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人阶级生活待遇改善,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社会稳定,修正主义猖獗的境况,列宁敏锐地发现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于是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应运而生。正是因为这样,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才利用一战造成的有利时机,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澎湃发展,在二战造成的有利时机下,中国及其它国家的革命先后取得了胜利,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创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辉煌局面。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国际范围内仍然面临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国内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斗争反映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形成了中苏两党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从性质上来说,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最终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苏共领导集团走上了一条修正主义道路,在其影响下的东欧集团也与苏共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不过是一个时间早迟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探索,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失误,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毛泽东去世后,文化大革命的成果被颠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此出现巨大挫折,走向低潮。
从历史的考察中可以发现,第二国际内部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诞生了列宁主义,而后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辉煌局面。中苏大论战就是马列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文化大革命,将十月革命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虽然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文化大革命最后失败了,但是继续革命的原则是长存的,其经验教训已经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今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思想的指导和实践的借鉴,产生的影响则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