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 山沟里《红色娘子军》跳芭蕾舞 [2023/08]
-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招商引资政策优惠背后大量制毒
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多么熟悉的口号。这是走资派特色政府喊了四十多年的口号,也是从中央特色政府到地方省市县乡各级特色政府的统一口号也是行动准则。招商引资也是很多地方特色政府的“头等大事”。有的领导为了个人政绩,不经严格审查和实地调研,贪多求快,不惜把一些产生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辐射等污染性要素的项目也一股脑儿引进来。
例如中国福建紧邻台湾,走资派篡权复辟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之后,特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胡温当政开始,全中国是除广东之外,中国另一个走私大省就是福建省。一些台湾商人表面上是来大陆投资做生意,背地却是和当地人走资派官员勾结,大肆走私汽车、电器等商品,赚得盆满钵满。
就说刘招华,中国大陆首个使用新工艺合成高纯度冰毒的大毒枭。刘招华作为福安市的招商引资负责人,手中权力让很多外商趋之若鹜,一些台湾商人为了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更多优惠政策,自然就会想方设法拉拢他,合伙走私赚钱无疑是最佳选择。1992 年,刘招华与一位台湾商人合伙开办了一家“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地址就在他老家赛岐镇苏阳村不远处的赛江边上,里面有三座厂房,以及一栋耗资 70 多万的三层豪华别墅。
公司地址是刘招华精心挑选的,因为“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表面是收购加工国外的废弃塑料,背地里其实是走私汽车、龙骨酒,而这里可以通过赛江交溪迅速到达海边,上下货或出逃都非常方便。此后短短两年时间内,刘招华通过走私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了福安市远近闻名的大老板,极度嚣张的他一下就买了三台丰田皇冠 3.0 高档汽车,轮流开着去上班和应酬。
1988 年,刘招华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屿头派出所任正排职干事,期间还代理司务长。这一年即1988年,刘招华结识了三个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第一位是被上级派去看护和保卫的台湾商人陈道中,据说曾担任过台北地检署副署长,他非常欣赏刘招华,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彻底敞开心扉,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偶然的一次聊天,陈道中了解到刘招华对化学很有见解,于是谈到台湾正流行一种新型化学毒品——冰毒。他从二战时期日本士兵滥用甲基苯丙胺类兴奋剂讲起,跟刘招华上了一趟生动的冰毒启蒙课。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冰毒毒品的概念,台湾地区虽然已经有泛滥的趋势,但法律并没有跟上,直到两年后,即 1990 年,才被台湾当局列入管制毒品,并加大打击力度。这是刘招华第一次听说冰毒,看到跟自己喜欢的化学有关,兴趣一下就提上来了,追着问了一些问题。陈道中见小伙子如此好学,推荐了几本化学相关的书籍和甲基苯丙胺的一些资料。一段时间之后,陈道中弄来 100 克麻黄碱(冰毒原材料)给刘招华,让他试试能不能合成出甲基苯丙胺(冰毒)。刘招华没有让他失望,仅凭之前看的化学书本知识,在一家宾馆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就成功合成出来了。刘招华当时采用的合成路线是,用麻黄碱跟醋酸酐进行反应生成甲基苯丙胺,然后跟醋酸生成醋酸甲基苯丙胺。这是冰毒最早期的制作方法,外观、品质都一般,用现在毒品圈里的黑话来说,就是一砣屎。刘招华用这批麻黄碱总共合成出了五十克左右的甲基苯丙胺(冰毒),事后他全部给了陈道中,并没有从中获利。刘招华享受的是化学合成的美妙,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中国最早缴获冰毒的官方记录是在 1991 年,这意味着刘招华很有可能是中国大陆合成甲基苯丙胺(冰毒)第一人。罪恶的种子或许就是此刻在他心中生根,但发芽还得过几年。
第二位是一名叫陈文印的社会人士,他没有正经工作,每天就是游手好闲琢磨着如何赚大钱。此时的刘招华与他只能算是点头之交,但几年后正是他让刘招华心中那颗生根的罪恶种子发芽。
第三位是福建师大的女学生吴云青(原名吴碧海),福安市赛岐镇人,她既是刘招华的老乡,也是初恋情人,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老婆,两人于 1990 年结婚,并生有一子。恋爱时期,刘招华经常有空就从单位跑到福建师大见女友,单边差不多一百多公里,吴云青刚开始很感动,但异地恋久了难免就有怨言,现在见面都这么困难,结婚以后怎么办。尽管刘招华一再安抚,但架不住女友一次又一次地抱怨,再加上他从台湾人陈道中嘴里了解到外面的花花世界,也瞧不上部队的待遇,于是做了一个决定,想办法提前转业,到外面一展手脚。但按当时的规定,提干的军人在部队必要服役 15 年,于是刘招华精心策划了一个局,贪污公款 145.15 元,然后故意暴露。事后,被武警福州边防支队行政记过处分一次、团内严重警告处分一次。
部队是讲究政治清白的地方,于是刘招华凭借自污的方式,成功让自己提前转业,分配到老家福安市人民法院当司法警察。从法警到制毒师部队出身的刘招华在福安市人民法院当司法警察期间,颇得领导的赏识,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口才了得,善于交际,还很能打,几个人按不住的魁梧凶犯,他一人就能制服。
凭借敏捷的身手,以及聪明能干,刘招华在福安市人民法院立过一个“三等功“,得过“优秀工作者“的表彰。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又一次成了领导心目中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不过,这些荣誉和领导的赏识在刘招华看来都是浮云,他不甘心只拿一份死工资,按部就班过完一生,这里只不过是他短暂歇脚的一个平台,表现积极只是为了下一步作打算。
1991 年,刘招华的积极表现又一次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机会,被法院领导推荐去市里做招商引资工作。
在此期间,他认识很多来自新加坡、菲律宾、台湾、香港等地的商人,还找到了一条发家之路。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大陆很多物资非法走私,例如电器、汽车,正常途径价格昂贵不说,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自然就滋生出猖獗的非法走私行业。
尽管刘招华当时已经处于半脱岗状态,但开豪车出入政府机关实在太过于招摇,毕竟当时院长的座驾也只是桑塔纳。于是 1994 年年底,他干脆彻底辞掉了法院工作,全身心投入走私生意。欲望无底洞,刘招华与台湾商人接触中学到了冰毒。
刘招华何许人也?刘招华,中国大陆首个使用新工艺合成高纯度冰毒的大毒枭。在警方眼里他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化学天才;在制毒贩毒吸毒圈他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人物;在母亲眼里他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在三个老婆眼里他是一个“时间管理“大师;在子女眼里他是一个只管生不管养的冷血父亲。有人曾把刘招华形容为中国现实版“绝命毒师“,对此说法业内人士嗤之以鼻,因为无论是制毒工艺,包括冰毒品质还是生产规模,即使拥有主角光环的老白都比刘招华差几个档次。
1966 年 12 月 20 日,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苏洋村一户人家。刘招华上面还有大姐刘月清、大哥刘招福、二哥刘招禄、二姐刘月春,作为家庭最小的孩子。刘招华与后来的合作伙伴大毒枭陈炳锡的第一个共识,因此两人对财富都有一种变态的追求,永远欲壑难填,为了赚大钱,对法律没有任何敬畏之心。两人第二个共识是信佛,刘招华一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当地普遍信佛),9 岁那年他还为病重的母亲吃了 3 年斋饭。之后,刘招华就和陈炳锡一样,有了到一个新地方就找寺庙烧香拜佛的习惯。两人第三个共识是非常迷信,极度相信风水、宿命之类的说法,特别是刘招华。有算命先生给他看过,说其五行缺木,于是在逃亡生涯中他给自己取的假名里都必须含有「木」,例如陈桂森、刘林森、刘森、李森青、李青森……刘招华 12 岁那年,父亲病逝,养儿育女的重担全部落到母亲一人身上。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看到母亲为家里日夜操劳,身体越来越消瘦,于是就有了辍学回家帮忙的念头。母亲得知刘招华有辍学想法后,第一时间拒绝了,在她眼里,小儿子聪明又好学,是一颗读书的好苗子,不能因此而浪费人生,自己再苦再累,也会送其读书,将来好出人头地。
刘招华开始首次制毒时,他身体无病无灾,军队排长司务长当得好好的,前途也一片光明。而当他正式以制毒为业时,自己已经是当地富甲一方的企业家,制毒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维系自己表面的风光。他向教授请教制毒工艺,却从没想过自己作为一个毒贩的这种请教会给教授造成怎样的伤害;他之后在逃亡路上结了三次婚生了四个孩子,却从没想过自己作为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对他们造成怎样的伤害。他作为一个大毒枭生产出成吨的冰毒,却从未想过他制出的毒品会对他数不清的“客户“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造成怎样的伤害。有些网民眼里仅仅看到了刘招华的“酷“,但他们看不到刘招华伤害过的所有这些人因他一辈子所要承受的“苦“。事实上,直到现在全球也没有一个制毒师,包括一些教授级别的化工化学专业人士,都没能合成出刘招华生产的冰毒品质:纯度、结晶、品相,他们理论方面可能没问题,但工艺技术做不到。
刘招华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在数理化方面,尤其是化学有着过人的天赋,在 1979 年福建省中学化学竞赛中曾获得过二等级。但他最终还是辜负了母亲的期望,在 17 岁那年,见家里实在凑不出学费,主动辍学了。辍学后,刘招华跟着大哥刘招福学修汽车,但几个月后,他忍受不了大哥的暴躁脾气,决定另谋出路。恰好此时,一年一度的征兵活动在当地开始了,他立马跑去报名。当时刘招华的年龄并没有达标,于是在报名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出生日期谎报为 1965 年 3 月 5 日,只是为了参军、工作,改出生年龄在当时非常普遍,最终通过审核,成为武警福州边防支队一名士兵。
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刘招华表现非常积极,是领导眼里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所以 2 年后,他获得前往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成为老家唯一提干的士兵。如此一个人,怎么就变成了一个鬼呢?人们反思过没有?
1966年出身,到他懂事时正是走资派改革开放之始。开始懂事时,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让少数人先富“、“一切向钱看“、“全民经商“、“军队经商“、“有钱就是娘“等等自私自利的道德教育之下。又有几人能逃过这钱的诱惑?
《扫毒风暴》电视连续剧中以及以往的反毒刷中描写的制毒村等全中国有多少人在制毒?有多少地方是制毒点?他们打着“招商引资“的招牌,利用走资派特色政府官员的优惠政策,利用被私有化后废弃的工厂及三不管地区,挂着制药厂,制减肥药等昌名背后在制毒。而人民群众只顾赚钱发财致富,管你制毒不制毒,拿到手里的钱就是道德之下的特色走资派政府,只靠几个黑白病猫似的警惕能行吗?
难怪一个小警惕感叹:五年多,从一个化工厂的保卫科付科长,从走私到別冰毒,从制冰毒几公斤到十吨,二十吨,五十吨,一百吨成世界上独有的,中国大陆首个使用新工艺合成高纯度冰毒的大毒枭。从逃脱,出国,死里爱活,讨三个老婆,生四个孩子,见证了他的成长。又豪无办法。难道这个社会制度没有一点反思吗?
假如在毛泽东时,或是所谓的“大乱时期“的文革中会是这样吗?工人价级贪下中农基层民兵,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红卫兵,造反派等人民群众劳动人民布下天罗地网之下,有制毒者容身之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