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不留骨灰,不要墓地》

作者:yongbing1993  于 2025-11-16 10:2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死后:《不留骨灰,不要墓地》






死后:《不留骨灰,不要墓地》

这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关乎生命本身,关于仪式感、关于记忆,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后一程”。

他对“身后事”这类传统仪式,或许有了更清晰的判断。他公开表示:自己死后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不立碑。

有人说,他想归于自然;有人说,他这是对传统的挑战。对王志文来说,这不是“想挑战”,而是“我看过世间,明白什么该留下、什么可以还原”。

墓地、碑刻、骨灰,这些形式往往成为活着的人负担,不如“释放”更多资源给活的人、给生活、给爱。

这样看来,他的选择,既是一种自我解脱,也是一种为家人考虑的“责任”。

他不设墓地、不留骨灰的决定,映射出一个更大的视角:仪式感不是唯一,记忆方式也可以更自由,也更贴近生命本质。

被记住,并不一定要靠墓碑。

在这个资源日益紧张、土地有限、消费仪式感泛滥的时代,他的选择有一种反向的勇气:将“仪式”的重心放回“活着的人”,“此刻的生活”,而不是“死后”的虚设。

仪式感固然重要,但仪式不该成为负担;记忆值得被珍重,但方式可以更轻盈。也许,真正的怀念,是今天、明天、当下,而不是一生只为那一天。

转发:《王志文不留骨灰 不要墓地 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来源:老猪的碎碎念

王志文不留骨灰 不要墓地 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当你听到一句“身前哪管身后事”时,是否被激得有点心颤?就在不久前,演员王志文在一次公开场合说:他“死后不留骨灰、不设墓地”。引起了无数人的聚焦与反思。

这不是炒作,而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关乎生命本身,关于仪式感、关于记忆,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后一程”。

王志文成长经历并非顺风顺水,而正是那些磨砺,让他对生命和仪式有自己的见解。

他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年少时父亲因车祸去世,这个突如其来的伤痛让原本平稳的生活刹那坍塌。

母亲独自承担起养育三子的重担,白天在工厂、晚上手工,若还不够,就凌晨拾荒。这样一位女人,将生活的缝隙填满,用坚强与朴素,把每一天的“必须”一项项落实。

18岁那年,王志文坚定要考入表演系。他家里没钱,他承诺“借钱考试,将来一定还”,于是母亲凑了报名费。

考前半月,他遭遇一场车祸,耻骨受伤卧床,但他仍让家人把他抬进考场,坚持参加考试,并凭优异成绩考入。

正因为经历过“缺乏”、“等待”、“决定自己争气”的日子,他对“活着”有极强的责任感,也对“走完”这件事保有自己的节奏。

事业之路虽仍是演员常见的“成名”“爆红”“奖项”,但王志文选择了不同的轨迹,他所建构的专业态度,也映照出他对生命仪式的思考。

从《过把瘾》中的小市民方言角色,到《天道》里丁元英这种多层次人物,他一直在“复杂角色”里沉淀,而非拿综艺、拿广告“快火”。

他在演技上的专注,也让圈内有“看王志文演戏是一种极致享受”的评价。

当事业逐渐稳定、家庭也步入安稳,他开始有能力回馈母亲、陪伴儿子,而非把时间都“交给片场”。

在这个节点,他对“身后事”这类传统仪式,或许有了更清晰的判断。他公开表示:自己死后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不立碑。

有人说,他想归于自然;有人说,他这是对传统的挑战。对王志文来说,这不是“想挑战”,而是“我看过世间,明白什么该留下、什么可以还原”。

当你听到一句“身前哪管身后事”时,是否被激得有点心颤?就在不久前,演员王志文在一次公开场合说:他“死后不留骨灰、不设墓地”。引起了无数人的聚焦与反思。 这不是炒作,而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关乎生命本身,关于仪式感、关于记忆,关于我们每一个人。

他说,墓地、碑刻、骨灰,这些形式往往成为活着的人负担,不如“释放”更多资源给活的人、给生活、给爱。

这样看来,他的选择,既是一种自我解脱,也是一种为家人考虑的“责任”。

他不设墓地、不留骨灰的决定,映射出一个更大的视角:仪式感不是唯一,记忆方式也可以更自由,也更贴近生命本质。

公众热议中,有人说他太通透、但也有声音说“万一没人纪念怎么办?断了后人的根怎么办?”这些声音其实是传统对于“留下”、“纪念”的依赖。

但王志文用行动提出:被记住,并不一定要靠墓碑。

他活着时认真演戏、认真陪家人,他的作品,他的态度,他在这个世界留下的印记——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比一块石碑更“活”。

在他看来,只要作品被反复看到,只要角色被记住,他就还在。

在这个资源日益紧张、土地有限、消费仪式感泛滥的时代,他的选择有一种反向的勇气:将“仪式”的重心放回“活着的人”“此刻的生活”,而不是“死后”的虚设。

仪式感固然重要,但仪式不该成为负担;记忆值得被珍重,但方式可以更轻盈。也许,真正的怀念,是今天、明天、当下,而不是一生只为那一天。

王志文的决定,是一个人成熟之后的清醒回应。生命可以有仪式,但仪式不应绑住生命。

活着时爱得热切,死后简单而不拖泥带水。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ongbing199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不杀邓小平 [2023/01]
  2. 戴口罩是慢性自杀的选项之一! [2020/03]
  3. 蒋介石国民党如何屠杀共产党 [2021/08]
  4. 从赖昌星到许家印腐淫越玩越大 [2023/10]
  5. 毛泽东是靠"杀人"取得建国大业的吗? [2020/04]
  6. 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 [2022/12]
  7. 赵立坚是中国官方中唯一的男儿! [2020/03]
  8. 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 [2022/10]
  9. 康华帝国皇上邓朴方又下圣旨了 [2021/12]
  10. 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 [2022/07]
  11. 邓小平就是死不改悔的共产党内走资派 [2019/04]
  12.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一部天书 [2022/01]
  13. 文革中的刘少奇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2/05]
  14. 文革红卫兵和改革走资派谁残暴? [2021/10]
  15. 邓小平对中共不是犯错而是背叛 [2022/11]
  16. 毛泽东后中国共产党无一是男儿 [2022/08]
  17. 文革是毛泽东第二次逼上井岗山 [2023/01]
  18. 排华时期卖博士洋人是否不排华 [2023/02]
  19. 文革批知识私有为的是缩小差别 [2023/01]
  20. 《卖给洋人》和华人华侨的区别 [2023/02]
  21. 卖博士痴梦要共产党和人民分开 [2023/02]
  22. 毛泽东时代工厂实行车间医师制 [2023/03]
  23. 学完书本科学知识需上劳动大学 [2023/01]
  24. 《人民》就是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3/01]
  25. 炸掉北溪民用设施习不想做点啥 [2023/02]
  26. 《狂飙》传销走资派护养黑社会 [2023/02]
  27. 毛泽东是不是马列主义谁来评判 [2023/03]
  28.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瑞金成立 [2023/03]
  29. 老特罗多当加国总理15.5年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6 10: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