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是靠什么做到大权独揽的? [2023/09]
- 胡锦涛被羞辱纯属活该 [2022/10]
- 中国大疫当前,看看习近平在干些什么? [2022/12]
- 没有文化真可怕---看看习近平起的这些名字 [2022/10]
- 从“清末回乱”到哈马斯,一脉相承 [2023/10]
- 揭穿关于杨振宁的几个虚假信息 [2022/06]
- 习近平坚持办春晚,违反人道与国际惯例 [2022/12]
- 习近平想用两招摆脱内外交困 [2023/01]
- 在大饥荒中人是怎样被活活饿死的? [2022/04]
- 上海搞万圣节狂欢是个大阴谋 [2023/11]
- 习近平的杭州亚运会不值得吹捧 [2023/09]
- 我为什么不同情刘亚洲? [2023/04]
- 习不想下台,不要误读人民日报的文章 [2022/05]
- 习近平的亚运会,外宾名单太丢脸 [2023/09]
- 台湾能顶得住习共的武攻吗? [2023/08]
- 毛泽东的民族政策是愚蠢的 [2023/10]
- 关于中国前途的思考 [2023/12]
- 亲历者泣血祭奠大饥荒 [2022/04]
- 看蔡英文和习近平谁在执政为民? [2023/05]
- 大饥荒六十二周年祭 [2022/04]
- 从某些台胞的态度看台湾的命运 [2023/08]
- 中国-中亚峰会与G7峰会之比较 [2023/05]
- 表扬一下习近平 [2022/12]
- 刘少奇真的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吗? [2023/07]
- 应该澄清对“国家”一词的糊涂认识 [2023/01]
- 清明节祭奠饿死于大饥荒的乡亲们 [2023/04]
- 评习近平会见布林肯的座位安排 [2023/06]
红星新闻
一、清华园赞
“偌大的三教到六教/偌大的图书馆/自习的学生/将它们挤得满满当当/宽敞的学术报告厅/听讲者/座无虚席/有时甚至/人海人山”
“啊!清华园/工程师的摇篮/科学家的摇篮/艺术家的摇篮/专家学者的摇篮/学术大师的摇篮/中华民族的精英/不少出自这个地方”……
二、动态清零就是好 ——老人的命也是命(清华大学教授 蒋隆国)
清华大学八旬银须翁蒋隆国 作
2022(壬寅)年初夏写于清华园五味书屋
近日,一组署名为清华大学教授蒋隆国(外语系退休教师)创作的诗歌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诗歌杂志”上,迅速在网络引起热议。不少网友批评称,这组诗歌更像顺口溜和大白话,“完全颠覆了我对诗的认知”。但也有网友表示,老人家写诗算是业余爱好,不能要求太苛刻,他写诗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真实的抒发与歌颂”。
对于这组诗歌的水平,作为诗人、诗评家的赵卫峰坦言,不用评说,见仁见智。“‘诗歌杂志’这个公众号一向是有些前沿性、独立性的,这包括对诗歌现象、诗歌作品的判断之类。蒋先生诗作推发出来,没有想到引起了强烈的关注,5个多小时(的阅读量)就10万加,目前已近50万,留言评论数千条。这大概是现在个人诗歌作品几乎不可能达到的关注度,估计余秀华达到过。如果当下各种文学与诗歌的关注度都能这样,那真是一种幸运。”赵卫峰认为,蒋先生的诗歌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关注度,可能和他的文化身份有关,比如清华、教授,这大概引起了某种阅读或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明眼人一看都能看出来,就是写得不怎么好,”《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彭敏也关注到了蒋隆国的这组诗歌,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诗歌从水平来看,肯定是还没有入门,像是中学生那样在用一种特别自发和莽撞的方式在写诗。不过,彭敏也认为,蒋教授在老年生活中写诗自娱自乐,这个行为无可厚非,“写诗写得久了后,自己出个诗集,都是没问题的。只要是他没有动用社会资源去谋求发表、获奖之类的就可以。”
彭敏坦言,读到蒋隆国的诗时,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人无论多厉害、咖位多高,一旦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可能是非常无知、非常幼稚的。
一个退休老人喜欢写诗,无论好赖都无可非议,可是打着清华大学教授的名头就不妥了,这不是为清华增光,而是给清华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