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云:美国老人公寓、医保和法律文件 (下) [2020/08]
- 若云:傅晓田与秦刚? [2023/08]
- 若云:真实人生一:征兵体检 (5 B) [2021/11]
- 若云:疫情日记 三.奇怪的食物劵 [2020/08]
- 若云:真实人生一 :“归国华侨”(6 A ) [2021/03]
- 若云:真实人生 六:随笔 24 再聊几句男女作风问题 [2022/11]
- 若云:再聊聊“养老与送终” ( 下 ) [2023/09]
- 若云:留美华人是为信仰,还是叛国? [2021/02]
- 若云:傅晓田是间谍还是内斗牺牲品? [2023/09]
- 若云:《醉红颜》再改版 长篇言情小说连载 205 ( A ) [2023/06]
- 若云:随思偶感梦悟点滴 (一) [2021/07]
- 若云:真实人生 四:为什么要细分中国人?(6 A ) [2021/03]
- 若云:真实人生 六:随笔 14 孙维世与金山好在哪里?(上) [2022/08]
- 若云:真实人生 七:再聊几句新冠疫苗(4 D ) [2021/04]
- 若云:真实人生 三:遗忘岁月(9)少女博士卖卵 [2021/09]
- 若云:国人喜爱皇帝独裁?(二) [2021/01]
- 若云:真实人生 四:为什么要细分中国人?(6 B ) [2021/03]
- 若云:美国是谁的,拜登想干啥?(中) [2021/01]
- 若云:真实人生 十:几句怪趣的闲言乱言 (6) [2021/09]
- 若云:是战狼外交还是撒钱生意?---- 可怜的几亿老农民。 [2020/12]
- 若云:难以理解的代沟和礼物 [2021/05]
- 若云:俄乌战22,普京败回原点垂死挣扎与可能结局 [2022/04]
- 若云:文革岁月 12: 文革是“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典范 [2022/11]
- 若云:汉人的民族意识在哪里? [2021/03]
- 若云:再聊聊这次美国大选 [2021/01]
似水年华 1 ,初到上海
作者 若云
说明:《文革岁月》和《似水年华》,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小故事。文中的“我”不一定是若云本人,特此说明,以免误解,谢谢。
本人读中学的县城,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三个特点:一是人们质朴、生活简单、安静祥和、与世无争。二是“护城河”又深又宽、水流窜急、绕城而过。第三,城墙全是砖石结构,而且很高;西北是高山峻岭,东南是深沟大河。据说当年新四军曾三次攻打此城,都无法占领,只好绕城北上。
笔者考上大学,离开它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末期。全城处于复苏阶段,夜市餐馆日新月异,跟周围农村比比,真有天上人间之别。到上海后,学校正值X主席批示: “学生负担太重,应提高高伙食费” 。托浩荡皇恩,我们的伙食费,马上从每月12元提高到18元。那时的钞票很大,很值钱。就是这18元,保证一日三餐,一素一荤各一盘,馒头大米饭随便吃。每周六晚,是二素二荤,根本无法吃光吃完,接着又有几小时的文艺汇演或看电影。简直是人间天堂、极乐世界。全国饥荒,天灾人祸,这儿就安居乐业,不愁吃穿。
当时上海XX医学院还是六年制,前三年是压缩的四年普通大学课程,包括微积分、高等物理等;后三年才是医学课程。负担太重,记得当时早晨五点半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或一点才能睡觉。
期中或期末考试时,大部分学生整夜在教室里。很有趣,都是天然的二人一组,一人读书,另一人趴在桌子上睡觉;一小时后,读书的叫醒睡觉的,然后反过来,读书的就地睡觉,原睡觉的到厕所,用冷水洗一下脸,便坐下读书,就这样坚持到第二天考试前一小时。这种情况跟领导的支持有关,好像是入学第二年,在迎接新生的全院大会上,党委书记王乐山作报告就说过:“原子弹掉下来也给我读书!”实际是当时的“校风”,即,二件事:读书和锻炼。后者花样也很多,有(黄浦江)划船队、击剑队、摩托车队、篮球队等十几种。每天二次,早饭前的早锻炼和晚饭前的晚锻炼,各一小时,有专车接送。至今记忆尤新的是,学校的摩托车教研室,估计有二十多辆捷克车。本人参加摩托车队,一次比赛中从车上摔下来,在XX医院住院治疗七天,才完全恢复过来。
这么紧张的学习生活,不少人坚持不下来;中途休学、退学、辍学、转学、或生病的都有,甚至有极个别学生中途“累”死。我班一位谢XX,第三年在学校去世。为此,学校对文艺晚会、早晚体育锻炼时间是雷打不动的。必须保证学生劳逸结合,坚持六年能毕业,顺利当上医生、专家或教授。
上面提到,笔者到上海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后期。上海市场供应品种繁多,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后来因故到北京呆了半年,发现北京比上海更好。据说,有些北京人根本不知道有“三年自然灾害”这回事,跟平时一样有吃有喝有玩。当时我住在北京卫生部招待所,一位大领导跟我们说:
“全国再苦、再没吃的,即使饿X,也要保证北京、天津、上海,这三个城市的足够供应。因为这三个城市,有大量外国使馆等机构,到处都有外国人,如果让他们发现我们没有吃的还了得!传到国外就是有损国家形象问题,全世界都会瞧不起我们。你们年轻不懂,国内的事,最大也是小事;影响国外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说得非常严肃认真,当时我们聆听他的谆谆教导,一本正经地频频点头,半句都不敢多说,更谈不上提问题了。
由此可见,这种城乡差别完全是人为的,根本不是人类社会自由、天然发展的结果。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根本就不存在这类问题,那有为了面子饿死人的做法。如果全国各地,无论山村小镇,一年四季的生活都和北京、上海、天津一模一样,该多好呀。但愿上帝快快降临到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