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古不墓祭” --《说孝》系列之二 [2022/10]
- 父亲的死 [2021/03]
- 父亲死,故乡就没了 [2020/08]
- 江青同志--读《还原一个真实的江青》 [2020/10]
- 特别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2021/03]
- 抹黑华为可休矣! --兼谈中国网络安全 [2021/04]
- 为先君补办追思会 [2022/10]
- 王光美回忆中的江青 [2020/10]
- 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2021/03]
- 再聊“泡妞” [2020/07]
- 江青同志(下) [2020/10]
- 网遇“英国女骗子” [2020/10]
- 我看上海人 [2020/06]
- 身处澳洲看中澳关系 [2021/06]
-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2020/07]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20/08]
- 王光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 [2020/10]
- 我们还有羞耻之心吗? [2020/08]
-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2020/08]
- 再论“羞耻之心” [2020/08]
- 简评方方“有态度的文学” [2020/09]
- 对于「国泰事件」的应对建议 [2023/05]
- 网络交游的启示 [2020/09]
- 谈“骂人” [2020/06]
为秦晖老师悲哀
雪梨子
秦晖是当代中国受人尊重的学者,也是在下的偶像之一。曾读过他的一些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的论著包括被河蟹的《走出帝制》,算是爱屋及乌吧,也留意秦晖夫人金雁老师的著作,发现其文章观点犀利、语言幽默,水平不亚于秦老师,尤其是她研究苏东演变后的历史,其中有句俏皮话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都听说波兰、苏联等国家变修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没有男儿站出来的国度好苦呀,但金雁老师引用原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百姓话:“那里很好,不用中国同志担心”令人忍俊不禁。所以,秦晖金雁两位老师的讲座是必听的、文章是必读的,而专著则会拜读且收藏在书架上,比如这本他俩合著的《十年沧桑》。
前几天看到过朋友转发的一篇秦晖老师的文章《欧洲穆斯林政策的两大弊端》,单看题目就觉得秦老师这次可能有隔山打牛之举,正打算闲时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但今天看到另一篇网名“北大飞”的文章『错误信息导致错误结论—评秦晖老师《欧洲穆斯林政策的两大弊端》』,文章有理有据地指出了秦老师引用“信息”的错误,让我这个秦粉都为秦老师感到悲哀。虽然,欧美的穆斯林政策究竟最终有什么弊端?西方一直执行的“政治正确”有哪些毛病?的确是值得反思的问题,但以一位身居海外的华人,我还是非常赞同已故的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先生的话(大意):“从华人的总体利益而言,破坏乃至否定这一原则,势必使华人陷于更加不利的境地。”但似乎华人又总是喜欢强权人物、强力政策,对于欧美在穆斯林问题上的“绥靖”政策总爱发表些自己的看法。秦老师这次就中招了,中招的原因不是秦老师的学识不够,也不是他的思辨能力,更不是的思维逻辑,而是采用了“错误的信息”。
我们IT行业有句行话:“Garbage in, Garbage out”,原指程序中如果输入错误的信息,按照程序执行,一定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后来也衍生到其他领域。如果信息采样有误,或者不全面,那么经过严谨的逻辑推演,很可能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以笔者曾经混迹的咨询行业中,好多世界顶级的咨询公司在中国败走麦城,就是因为数据的采用不完整。最有名的例子麦肯锡当年在福建石达公司的案例。
秦晖老师此次的“小事故”,源自于他采用的信息。在中国大陆的网络防火墙愈筑愈高、真理部的“软文”水平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收集识别正确、有用和全面的信息确实很困难的。我以为这个“小事故”不会影响我们广大秦粉对秦老师的崇拜。
想起小时候的趣事:文革后期到上大学之前的一段时间,我和几位小伙伴们突然关心起天下事,于是我常常一个人偷偷到报刊亭阅读《参考消息》,根据上面“法新社”、“美联社”、“共同社”和“路透社”的电讯来分析世界大势,在小伙伴们的面前纵论天下,很受他们的羡慕。等到上大学,可以阅览外文报刊,兼听国外广播,才知道以前的观点是多么可笑—因为我只知道了一些他们想让我知道的东西,那么结论也基本上是他们希望我做出的结论。
子曰:『苛政猛于虎』,今言:『防火墙害死人』。
2017.06.20撰并首发
2020.06.22再订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