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古不墓祭” --《说孝》系列之二 [2022/10]
- 父亲的死 [2021/03]
- 父亲死,故乡就没了 [2020/08]
- 江青同志--读《还原一个真实的江青》 [2020/10]
- 特别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2021/03]
- 抹黑华为可休矣! --兼谈中国网络安全 [2021/04]
- 王光美回忆中的江青 [2020/10]
- 为先君补办追思会 [2022/10]
- 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2021/03]
- 再聊“泡妞” [2020/07]
- 江青同志(下) [2020/10]
- 网遇“英国女骗子” [2020/10]
- 我看上海人 [2020/06]
- 身处澳洲看中澳关系 [2021/06]
-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2020/07]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20/08]
- 王光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 [2020/10]
- 我们还有羞耻之心吗? [2020/08]
-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2020/08]
- 再论“羞耻之心” [2020/08]
- 简评方方“有态度的文学” [2020/09]
- 对于「国泰事件」的应对建议 [2023/05]
- 网络交游的启示 [2020/09]
- 谈“骂人” [2020/06]
名人道歉有多难?
我前几天看到『北大飞』网友对秦晖老师有关欧洲伊斯兰教大作的批评以及秦晖老师的文章后曾感叹:“防火墙害死人”。
对于自己曾经的偶像,粉丝们总是用最大的善意来揣测其出错的原因—鄙人也是觉得大部分的原因是敌人太狡猾而不是较真的网友认为的“他们对信息处理的能力不足”。但后者也有几分道理,尤其是对于专家名人。昨晚一位旅居日本的朋友给我转来了秦晖老师的答辩与“北大飞”网友的再次回应,并嘲笑说:我早就不认为秦晖是因为信息误导,更不认为他会认错,只是考虑到是你的偶像,当时没有直言罢了。
为此,我专门关注了『北大飞』与『秦川雁塔』(秦晖金雁夫妇的公共号),并拜读了两位的争论文章,很遗憾,我看秦晖老师的《关于“欧穆问题”的再思考(上)》后大失所望,通篇没有一处对自己使用错误信息而道歉的字眼,而且针对『北大飞』驳斥文中的某些失误大加挞伐。这又让我思考另一个问题:在中国,让名人道歉有多难?
好几年前文坛上曾有一段公案:如日中天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被人逮着其文章中对“致仕”一词的错误理解--余秋雨先生当成是“去做官”了,在报刊上“渲染”。纠错者也非等闲之辈,乃当时《咬文嚼字》杂志的编辑金文明老先生,他曾参与过《辞海》的编撰工作。本来,汉语,尤其是古汉语历经几千年,浩繁无际,即使是名人出一两次错误也在所难免。我们当时的议论就是余秋雨先生提两斤水果(当时的行情)到金老师府上道歉就是啦,说不定又成为一件文坛佳话呢。但这位“苦旅”学者偏偏选择了争辩,还搬出胡适先生“死文字与活文字”的说道来辩解,称说什么“致仕”可以有新的说法,好像茴香豆有四种写法似的,令人侧目,也逐渐怀疑其人品。果然,后来的岁月里他有过“哀求汶川地震的死难家属”的文章”了。
其实,中国古时候的名人道歉还是挺多的,尤其是文友中相互指出错误后,古人有『闻过则喜』,文坛上有『一字师』的佳话。即使是贵为天子,在自己犯错后,也会对着上天老子与黎民百姓下『罪己诏』的,从汉武大帝到清末的摄政王莫不如此。可惜,此风不传久矣。在中共执政的日子,毛主席的『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成为主流。而且,他们有个固执的认识:认错就会“被掘祖坟”,就会“千百万人头落地”。让文革中迫害过无辜他人的红卫兵红小兵们道歉难,让某媒体如人日道歉曾经造谣“亩产万斤”也难,让名人权贵道歉更难,让天子道歉更是难上难。
当然,秦晖老师目前尚不至此。只是我担心他继续辩解,只会越辩越污,甚至自取其辱。其实现在道歉还不晚,无非就是自己被真理部忽悠太久、信息处理的能力欠佳而已,大家都明白这是“非战之罪”呀!道歉完毕最好和金雁老师一起到欧洲游学两年。以秦老师金老师的学识功力,完全可以弄清楚欧洲的伊斯兰教政策的优劣,好过在强国内面墙而立,对国际事务隔山打牛、郢书燕说;稍有不慎,恐怕会如“苦旅”学者一般,那可就羞煞千百万“秦粉”了。
最后要恭喜“北大飞”网友,秦老师不经意的辩诬,让身为后学的你声名鹊起了。愿珍惜此机,让文章证据更加详实、思路更加开阔、文采更加斐然。
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2017.06.26国内首发
2020.06.23重订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