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古不墓祭” --《说孝》系列之二 [2022/10]
- 父亲的死 [2021/03]
- 父亲死,故乡就没了 [2020/08]
- 江青同志--读《还原一个真实的江青》 [2020/10]
- 特别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2021/03]
- 抹黑华为可休矣! --兼谈中国网络安全 [2021/04]
- 为先君补办追思会 [2022/10]
- 王光美回忆中的江青 [2020/10]
- 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2021/03]
- 再聊“泡妞” [2020/07]
- 江青同志(下) [2020/10]
- 网遇“英国女骗子” [2020/10]
- 我看上海人 [2020/06]
- 身处澳洲看中澳关系 [2021/06]
-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2020/07]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20/08]
- 王光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 [2020/10]
- 我们还有羞耻之心吗? [2020/08]
-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2020/08]
- 再论“羞耻之心” [2020/08]
- 简评方方“有态度的文学” [2020/09]
- 对于「国泰事件」的应对建议 [2023/05]
- 网络交游的启示 [2020/09]
- 谈“骂人” [2020/06]
鲁迅是中共的天然盟友吗?
--从《三闲集》的由来说起
我曾在国内的微信公号中有个栏目:三闲集,取自鲁迅先生的文集名。鲁迅的文集名字个个都挺别致,有的幽默,有的调侃,也有的自嘲。这『三闲』二字也不例外--它来自当年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的成仿吾同志对鲁迅的指责。
按百度百科的介绍:成仿吾(1897年—1984年),原名成灏,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今琅瑭乡)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成仿吾(后排左三)於1938陕北公学,他是唯一参加过长征的教授
这是位如假包换的共产党人,他怎么会攻击这位毛主席肯定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呢? 其实,我们都被后来的舆论宣传『鲁迅是共产党的天然盟友』等蒙蔽了。事实上鲁迅先生曾经是无产阶级文艺战线的敌人,饱受革命文学团体的围攻,而鲁迅先生则擅长反噬,要不然怎有斥中共在上海滩的文艺领导们为“四条汉子”的说法呢。
彼时,鲁迅痛恨国民政府不民主、不自由的政策,对遥远那端、“自由”“民主”的口号喊的震天响的共产党寄予极大的希望,这不假。但对于国统区这边的革命文学团体类似创造社、太阳社的文学青年急功近利,不钻研文学技巧而整天搞党同伐异是看不上眼的—如同现在的某些有良知的教授不愿意招收学生会干部做自己的研究生一样。但毕竟是“敌人的敌人”啊--按照毛主席的教导,这些革命青年就该是自己的盟友。估计鲁迅没有聆听过主席教导,但他对于年轻人,是“敬重之不暇”的,对于来自他们的攻击也仅是“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毕竟姜是老的辣,往往人家十刀未能伤及鲁迅的皮毛,而鲁迅先生还的这一箭却将他人封喉了。
成仿吾同志曾在革命杂志上刊文批判“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是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后面必有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并说:“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他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重要的话要说三遍。我们当年的革命青年早就是这样了。
鲁迅先生于是照单全收,既然“三个闲暇”,那就将这个集子取名为《三闲集》吧。这就是《三闲集》的由来,也间接说明鲁迅并非中共的天然盟友。
2018.03.01撰并首发
2020.06.25重订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