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作者:澳洲雪梨子  于 2020-7-4 13:0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说东道西|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9评论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推荐翻译家董乐山遗著《董乐山文集》

 

偶尔会看到一些网友分享【老外到中国学中文】的段子情节大都是歪果仁在学习我大中华语言时,对汉语丰富表达痛感迷惑、怅然、最终放弃回国的笑话。如果仅作为无聊时的消遣,笑一笑也就罢了。如果还真的以为自己的母语汉语是人类最丰富的表达语言,那就难免是“井底之蛙”,或者用一个现在看来更形象的汉语成语,是“面墙之士”,为地球人所耻笑了。

 

首先,汉语对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绝对是最丰富的表达语言因这是我们的母语,且我们绝大部分人不能熟练地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但是否也是世界上表达最丰富的语言,我想大多数人如果稍加思考,就会自我否定。用我曾推荐爱因斯坦的“思维实验”来试试:

 

可以产生莎士比亚狄更斯拜伦洛克、牛顿这样有文学审美、戏曲故事和逻辑思考的民族,其母语英语,应该与我们的汉语不分轩轾吧?同理,可以产生巴尔扎克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民族语言,法语、德语俄语都和汉语在伯仲之间吧?

 

可惜,墙内喜自嗨,总有这些垃圾帖子四处传播,在搞笑麻痹我们的神经同时,也给我们增长了一种虚妄无知的民族情绪,用鲁迅的话来形容就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一直想撰文驳斥,可惜自己的外文功力有限,无法旁征博引而作罢。

 

近读《董乐山文集》四卷,其中就有这方面的讨论。先简单介绍董乐山先生:

 

董乐山,1924年11月14日生于宁波,抗战后躲避日寇到了上海租界读中学,1946年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解放后在北京加入新华社外文部,历经所有运动,改开后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1999年1月16日病逝于北京。这是一份典型的大变革时代知识分子的简历。让他名垂青史的是他在八十年代翻译并推荐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四八年创作的政治寓言小说《一九八四》。其实,董乐山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上世纪曾经流行的几本书比如《第三帝国的兴亡》、《光荣与梦想》和《第三次浪潮》等都有董乐山的贡献,他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好的翻译家。

 

读完这皇皇四卷文集,才知道董乐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是沪上有名的剧评家,才二十出头的董乐山(笔名麦耶)对于当年上海滩知名的剧作者杨绛、初出茅庐的影星孙道临等都有十分尖锐中肯的评论,现在读来还历久弥新。真是英雄出少年!他在改开后的一些评论文章,对咋开国门茫然失措的人提供了很多对美国欧西方国家的政经文化等方面专业、理性又不卑不亢的分析和指引,可惜,天不假年,董乐山先生才七十多岁就离开人世,且骨灰也由亲友带去美国。正如《董乐山文集》的编者所言:他在这片土地的使命已经结束

 

在此,我强力推荐文友们有空品读他留下的文字(还没来得及读《一九八四》的网友最好先1984)。

 

……

 

闲话到此,说入正题。《董乐山文集》中有一篇对周汝昌先生某篇文章的商榷文中提到周先生谈对待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周老以“读书”的用字来谈古人对“读书”的讲究,比如明清时期说读者称“看官”,因此读书,也可说“看书”;周老还引用史可法的草书对联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古三经”为例说明读书也可用“观书”;而古人序跋中有人自称是阅者,因此,读书还可以称“阅书”。此外还有“览书”、“诵书”、“念书”等,不一而足。周老由衷感叹咱们中国对待读书的讲究可大了”。

 

如果就是这样举例加感慨,鼓励年轻人端正读书态度、认真读书,也就罢了。这位红学大师话锋一转,来了一句不像英美老外只会说一个read”。说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容易自曝其短,甚至自取其辱了

 

董乐山先生指出了周汝昌先生的“有所不知”。他列举英文中的阅读一词,也有许多视具体阅读情况而异的同义词。比如要说细读peruse专心阅读 pore over研读“有 study,“浏览”则是browse翻阅”有 leaf through thumb through类似一目十行似的扫描”是scan skim, “默读”有silent reading, “嘴唇蠕动而不出声lip-reading 等,也是不一而足。

 

周汝昌董乐山算是同代人,周长6岁,年长为敬。董乐山在文中还是非常客气地讨论,并用庄子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作为文章标题和结尾来互勉、圆场。

 

周汝昌先生后来是否看到过董乐山的这篇文章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样,这都属于正常的学术讨论,至于文中各自的说道孰是孰非,观者自清。

 

 

2019.01.11撰发

2020.07.04重订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2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4 19:51
很久以来我和仍在中国的朋友有个争论。他认为中文表达限制了中国人的思维,而我认为其因果正相反。我时常自己写一点东西,希望能证明中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能够清晰表达思路的。
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争论不再有意义。问题不在思维能力或文字局限,而在于一个族群是否有思维的欲望和从思维中获得乐趣。从整体上看人类当然也是可以被同样质疑的,它毕竟只是一群受感性而非理性支配的社会动物。思考,并从中获得乐趣的只是极少数。王小波算一个,他喜爱罗素理所当然。两个人虽然不在一个水平上,思维的乐趣并不因之稍减。
3 回复 sousuo 2020-7-4 20:05
不是语言的问题,是大家的处境不一,慢慢的难与互相理解和欣赏了。

中文最大的好处和不好处,都在于话不明说,而且有太多不明说的方式。
2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4 20:35
舌尖上的世界: 很久以来我和仍在中国的朋友有个争论。他认为中文表达限制了中国人的思维,而我认为其因果正相反。我时常自己写一点东西,希望能证明中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能够清
完全同意。
只要愿意思考,母语表达就不是个问题。限制思想,语言也慢慢就会贫乏。
1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4 20:35
sousuo: 不是语言的问题,是大家的处境不一,慢慢的难与互相理解和欣赏了。

中文最大的好处和不好处,都在于话不明说,而且有太多不明说的方式。
谢谢光临、留玉。
3 回复 vector 2020-7-4 22:20
我认为中文的优势,劣势都在于中文不是拼音语言, 3-5000个汉字,可以任意组合词汇,而每个汉字又有自己的意涵. 就如这个董列举的英文的"读", 在汉语里,读书,诵书,即便之前没有见到过诵书的用法,不需要去查字典,任何一个中学毕业的中国人都能立即理解诵书的意思.
不过任何优劣等评判,都应该基于某些特定约束条件的.没有一个语言可以是100%的在各种条件下都只有优势,没有劣势的.
3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5 02:10
澳洲雪梨子: 完全同意。
只要愿意思考,母语表达就不是个问题。限制思想,语言也慢慢就会贫乏。
有一件事我永远都要努力再努力强调:乐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没有作用的;渴望睁眼看世界的人群,墙是挡不住的。专制必定有它的群众基础,有着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体无意识在暗中起作用。
2 回复 ohmygoodness 2020-7-5 02:43
舌尖上的世界: 有一件事我永远都要努力再努力强调:乐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没有作用的;渴望睁眼看世界的人群,墙是挡不住的。专制必定有它的群众基础,有着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
金句~专制必定有它的群众基础,有着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体无意识在暗中起作用。
4 回复 NO_meansNO 2020-7-5 05:26
以俺拙见,中英文作一对比。
1,英文26个字母组词,易学难精,键盘输入简单,省时。
2,句子结构简单直接,可以自由运用that,和5W组成分句解释修饰主句的意思,成了句中句,没有严格主谓宾补顺序。英文适用于定稿法律文件,对法律条文作出补充说明或限定条件,又不显得累赘。
3,单词发音有一定规律,即便碰上不认识单词也能正确读出。(这一点对一尊帮助最大,不像中文字有边读边踫运气)。

中文优点是一词多义,成语典故意深字简,既有明义,又有隐意,还有比喻。有时候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中文浪漫散发可引申,特别适用呤诗作对联,排列工整,鬼斧神工。中国唐诗宋词世界一绝,哙炙人口。中文缺点是难学。

无论中英文,要理解文章原意,最好读原文,经过翻译也许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比如中美三个公告,“acknowledged”不是中文“承认”的意思。
2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5 09:03
舌尖上的世界: 有一件事我永远都要努力再努力强调:乐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没有作用的;渴望睁眼看世界的人群,墙是挡不住的。专制必定有它的群众基础,有着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
究竟是因群众基础导致专制盛行,还是因专制而产生了群众基础?这个问题的确有些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很难定论。谁都可以在古今中外找到支持自己的例子,比如德国民众一度狂热支持希特勒,不能说德国人生来就有被专制的群众基础。为今之计,还是得先解决制度的问题,清末民初才几十年的时间,看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辈们的小学生作文,都是追求人的自由、平等的慷慨正气之辞,不能说国人有被专制的习惯。习惯有,但改变也很容易,某种制度执行五十年就形成了,看看强国七十年后,国人的习性与台湾何其两样?--一点拙见哈
1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5 09:03
NO_meansNO: 以俺拙见,中英文作一对比。
1,英文26个字母组词,易学难精,键盘输入简单,省时。
2,句子结构简单直接,可以自由运用that,和5W组成分句解释修饰主句的意思,
谢谢光临、分享卓见
1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5 09:05
vector: 我认为中文的优势,劣势都在于中文不是拼音语言, 3-5000个汉字,可以任意组合词汇,而每个汉字又有自己的意涵. 就如这个董列举的英文的"读", 在汉语里,读
谢谢光临与留玉。
1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20-7-5 09:27
NO_meansNO: 以俺拙见,中英文作一对比。
1,英文26个字母组词,易学难精,键盘输入简单,省时。
2,句子结构简单直接,可以自由运用that,和5W组成分句解释修饰主句的意思,
中文的詩詞只能以中文方式最美
1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5 09:41
澳洲雪梨子: 究竟是因群众基础导致专制盛行,还是因专制而产生了群众基础?这个问题的确有些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很难定论。谁都可以在古今中外找到支持自己的例子,比如
达尔文最精彩的一句话:懂得狒狒的人会比洛克的哲学成就更高。这话他从没说出来过,只记在笔记本里,他知道世人不会喜欢这个说法。
了解了狒狒,就理解了人类这种等级社会动物必定是专制的好基础。民主理念并不存于人的本性之中。
1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5 09:56
舌尖上的世界: 达尔文最精彩的一句话:懂得狒狒的人会比洛克的哲学成就更高。这话他从没说出来过,只记在笔记本里,他知道世人不会喜欢这个说法。
了解了狒狒,就理解了人类这
民主理念不存于人之本性,同意。但自由,是人类的天性。窃以为民主与自由这是两个概念。
1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5 10:18
澳洲雪梨子: 民主理念不存于人之本性,同意。但自由,是人类的天性。窃以为民主与自由这是两个概念。
对此我有过回答,抄在这里:

王小波曾用科学中的定类定序定比概念把亚圣孟夫子关于'礼'的说教狠狠地调戏过一回(王小波:关于格调)。小波先生想必是认同普世价值的。但不幸得很,我现在倒要要借用同一概念来调戏调戏普世价值观了。

因为是讨论中国人,我就以馒头的数量作为'定比'的量纲吧。

有些人,刚吃了一个馒头肚子里有了半饱的感觉,他就开始蠢蠢欲动想走出去看看世界了。多数人,总要两三个馒头把肚子填得饱饱的才会开始这样想。还有的人,吃饱了还要再揣上两个馒头,才敢试着出去走一走。更有些人,没有一大麻袋馒头他是绝不敢起去看世界的念头的。

所有这些人都会说他们挺想去看看世界。实际的结果呢?我们知道,扛着一大麻袋馒头的话,累也累死了;被馒头压弯了腰头也抬不起来,那样的人其实是看不成世界的。

'人人追求自由民主'这个普世价值观,虽然从'定类'角度我不能指其为虚妄,以定比的概念分析起来它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对更重视安全感守着一大麻袋馒头才能心安的人们,追求自由永远总是一件可以等到明天的事情,于是也就和没追求没什么区别了。仍然有可能中国人在住上了豪宅开上华车家里堆满金银首饰LV包穷奢极欲以后,他们会终于开始想想自由的事情。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走出家门的目的并不是看世界,而是在搜罗着更多的馒头。

功利和务实的邓最能理解功利和务实的中国人民。近三十年的中国特色实践证明,'虚其心而实其腹'的统治术对中国总是能行之有效的。当然,在物欲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能走到哪里总是个问题。于我看,物欲的道路更有可能是一条捷径,它引领人们从愚昧直接走向腐朽,却把文明给跳过去了。
2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5 11:08
舌尖上的世界: 对此我有过回答,抄在这里:

王小波曾用科学中的定类定序定比概念把亚圣孟夫子关于'礼'的说教狠狠地调戏过一回(王小波:关于格调)。小波先生想必是认同普世价
坦白地说,王小波的作品在他生前我一直追踪着阅读,如在《读书》杂志等,连他的那些书信等都翻遍了,他很不错,但被当下人高估了太多!他的老师说其国学底子不够,是一点也没有错的。对于他们那代人,岂止是国学,西学不也是一样?类似的话木心曾教训过陈丹青等。想想他们一出生就被填充了二十多年的毛氏文化,天赋再高,也算是给荒废了小半生吧。我曾有撰文谈论他对孟子的评论。

但现在我们讨论的题目越说越大、越说越远了。先暂至此吧
今天从您这里学到很多,如沐春风,谢谢了。有机会再讨教。
2 回复 西部华人 2020-7-5 12:01
莎士比亚已经在10年前被确定为伪造作品,而且现在的英国人看不懂莎士比亚等100年前文法和文字,因为英语是拼法已经很不同了。
1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20-7-5 19:52
西部华人: 莎士比亚已经在10年前被确定为伪造作品,而且现在的英国人看不懂莎士比亚等100年前文法和文字,因为英语是拼法已经很不同了。
我曾经辅导过孩子读莎士比亚,你却说连英国人都读不懂他了。也不知道我辅导得是什么。     
1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0-7-6 00:38
您說的是一般文化問題,上升到哲學以上,比如道、德仁義禮智信等形而上的智性水平,應該還是漢語的表達能力的確更豐富。
1 回复 mwmblinds 2020-7-6 08:06
舌尖上的世界: 有一件事我永远都要努力再努力强调:乐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没有作用的;渴望睁眼看世界的人群,墙是挡不住的。专制必定有它的群众基础,有着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
有一件事我永远都要努力再努力强调:乐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没有作用的;渴望睁眼看世界的人群,墙是挡不住的。专制必定有它的群众基础,有着比文化更加深刻的群体无意识在暗中起作用。------其实不然,对于乐于思考的人群,限制是有大作用的:今天中国大多数的读书人(包括社会学知识分子)对社会不公的噤若寒蝉,追随权力的指鹿为马,违背常识的颠倒黑白,充当误导民众的舆论打手,就是他们了解了“限制”的严酷,详尽计算了利弊得失后的选择!对于你的乐观结论我是持回怀疑态度的,但愿我是错的!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2 09: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