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帮中国人补了钙 --浅议孟子

作者:澳洲雪梨子  于 2020-7-8 07:4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说古论今|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8评论

孟子帮中国人补了钙

--浅议孟子

 

 

拙作《“直觉有许多是需要修正的”》发布后,有几位朋友给我反馈,不是谬赞也不是批评我的文字,而是惊叹两千多年前的孟子!

 

拙文中引用了孟子驳斥农家许行市贾不贰,国中无伪”的观点,认为世间人事万物本来就有差异,如果强行一刀切,就会导致“大家走向虚伪,哪能够治理国家呢?”这个批驳对于经历了计划经济、供销合作社、需要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全市价格统一但所有产品质量低劣的年代的人来说,听起来的确是酣畅淋漓。

 

其实,我们这代人自小对孟子并不熟悉,有历史原因。厚今薄古是我成长时期的主旋律,封建王朝的圣贤们基本不会被提及。对孔子倒是有些了解,是因“批林批孔”运动,孔老二给拉出来给叛国贼林彪陪绑挨批。从高年级同学办的漫画墙报上我们知道一些孔子的八卦:他是个私生子,官瘾很大,凶残地搞阶级报复--杀法家英雄少正卯,旧社会的土匪头子盗跖却被奉为奴隶起义的英雄领袖……都是“批林批孔”的运动中才学到的。孟子则极少被提及,这也算是他的幸运吧。

 

粗略了解孟子,已是大学毕业后的事情了。当时思想解放,影印重版民国时期的《诸子集成》丛书,我在学文科的友人刺激下省吃俭用买下一套,但也仅仅是一目十行地浏览正文和注释,算是囫囵吞枣吧。后陆续读了些梁任公胡适冯友兰和杨伯峻等国学大师的相关论述与专著,才对孟子有稍微的理解。

 

这些年,华人对于中国融入现代文明的方式、路线出现了争议:一种是恢复华夏文化,以所谓的国学来拯救世界,一战后梁启超先生考察欧洲就曾萌发这样的探讨,可做一家之言,但鄙人以为不可,今人鼓吹国学者大多是不懂国学者--胡适提出的整理国故,大陆尚未整理出个头绪,一切学术研究随着政策变化,49年以后五十年间的国学研究,80%是垃圾,毫无学术价值可言。加之西方思想也在不停进步中;但另一方面呢,崇拜西学,不恰当地贬低传统文化(这也是未完成胡适所提倡“整理国故”的一种)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孟子是受到批判较多的一位古代圣贤。比如王小波在其《我看国学》的杂文中就有如下的评论:

 

《孟子》我也看过了,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墨子、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论,已然不是一个绅士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我一点都不赞成。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我承认他是一把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我一点都不喜欢他,如果生在春秋,见了面也不和他握手……

 

我以为王小波对孟子的某些特点刻画还是很到位的,比如他有些偏执,但说孟子“心底有股邪火”,则是过枉之论。

 

另一位学者对孟子有曲解的是林岗老师,他在为刘再复先生《双典批判》的序言“地狱门前的思索”一文中,竟然将《水浒传》中的暴力文化追溯到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抄录如下:

 

当年齐宣王与孟子论起汤放桀和武王伐纣的事,因汤和武王都曾向桀和纣称臣,至少是伪装地称臣,所以齐宣王略有挑衅地问孟子,“臣弑其君,可乎?”不料孟子起而强辩,“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未闻弑君也。”这段对话是中国政治伦理学史上的一个分界线

 

此论显然将中华文化中的某些暴力倾向归结到孟子思想,实在是太迂阔了。试问,孟子宣扬人类有向善的本性,见到了小孩子爬到井口边快要掉下去都心生恻隐之情,如何鼓励水浒中的“好汉们”滥杀无辜?孟子在此处的观点是:如果统治者暴戾无度,人民有权利推翻他们。这是孟子为百姓伸张的一种政治权力,也是给统治者的一个警醒棒喝。

 

至于说暴力革命带来以暴易暴、“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有道理的。但不能笼统而论,应分为两个问题,其一:人民是否有推翻暴君的权力?其二,推翻后如何重建一个有序的社会?当然,孔孟观点是施仁政,不是暴政。但孟子的确没有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那样的思想觉悟,武力推翻英国殖民地后实行代议制、搞宪政,但如果考虑到两者相差两千年之久,我们就不会苛责孟子了。

 

孟子的“诛一夫”思想,我以为任何时候都是人民的一种选择,与《水浒传》中的李逵武松石秀等那种血腥暴力有天壤之别,和文革的造反有理那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对于孟子思想的叙述,前辈学者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大家可以参考朱熹的《孟子正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和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

 

下面,我也谈点自己读《孟子》的感受,以为引玉之砖,求教于网上方家。

 

首先,孟子定义了“何为人”的概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人有四端“仁义理智”,这就界定了人和禽兽的差别。后来的儒者加入了“信”,于是“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人自身修养的根本,称“五常”。也成为东北亚文明圈所接受的“共同价值”。

 

其次,孟子思想为中国人的性格增加了刚度,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帮中国人补了钙。大家常说孔子讲“仁”(《论语》中出现仁字109次),孟子谈“义”(《孟子》中义字出现108次),后合称“仁义”。对于“仁”的解释很多,爱,是一个基本的。对于“义”的解释也很多。繁体字“義”。 按易中天引用庞朴先生的说法:仁是合理的爱,義是合理地杀!此说有点“杀气腾腾”,是否妥當,學術界尚有爭論,但其對“义”的解釋應可為一家之言。虽然,孔子也倡导以直报怨,但孟子的思想让中国人更加有血性、有抗争力、更加爱憎分明,文质相宜,这是事实。“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为了义(“合于某种道和理的叫义”--杨伯峻解释),可以舍弃生命去捍卫。

 

这个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有一点,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是除了肉体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存在,在孟子的时代,符合儒家思想和道德规范的是义在抗日战争的时代,国民政府对这个义的定义就变成了礼,严严整整的纪律。,慷慷慨慨的牺牲。这个义就是为抵御外族侵略而牺牲。

 

今天我们阅读那些抗日将士在生死关头留下的遗书,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光芒。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孟子思想的滋润,中华文明无法绵延两千多年

 

孟子还是为励志大师。千百年来,那些有志于做一番大事的人多以孟子的话为警句。比如万物皆备于我矣”,“人皆可为尧舜--毛泽东曾化用此言成“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舜尧”的诗句。梁漱溟在民国时期大声疾呼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何等的气势?这不就是孟子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夏衍先生回忆他少年时前途迷茫,也以孟子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来激励自己。还有历次运动中那些死不认罪、或自杀或偷渡的人,他们心里正是孟子“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支撑着

 

谁不喜欢孟子?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小名朱重八的流浪儿当皇帝之前估计没有读过《孟子》,待登大位后听宋濂这样的当代大儒讲述孟子思想,才发现这个孟子是危险人物,对于朱明王朝的世代罔袭有绝大的破坏性,一怒之下,将孟子从文庙中撤出,并扬言要杀那些敢进谏的大臣,结果还真有人不怕死,愿舍生取义,说陪着亚圣死很光荣?朱元璋只好作罢。这说明史上心狠手辣的明太祖内心多少还是懂点羞耻、有些底线的。不过,他组织一批人删《孟子》的部分话,却得以实施--这也成为后世独裁者们的楷模

 

今人常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有国才有家,还是有家才有国呢?绝大部分的自由民主分子恐怕都是支持后者吧?其实,《孟子》中就有这样的话: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是不是寥寥数语帮你将这个“家国”问题讲清楚了?你说,像朱元璋、戈倍尔和主管真理部的那些人看到能不气得发抖?!

 

当然,我一点儿也不否认孟子有些不合时宜的说法与错误的认识,但这是历史的局限。冯友兰先生在其哲学史著作上将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对比,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有很多的经典思想同时,也存在谬误。比如他认为自由落体运动中重量大的先于轻的物体落地”,这个结论直到伽利略时代才被怀疑。但西方人绝不会因这个谬误就看轻亚里士多德,而是吸收他那些有现实价值的思想。中国人对待孟子不也该这样吗?他的民本思想、家国主次、励志人格、浩然正气难道不是我们应该继承发展的中华经典吗?

 

因此,和王小波不一样,我倒是觉得孟老夫子挺可爱的。如幸能与他同时,绝不会不理睬他,而是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同他握手,尤其是想跟他争辩。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一笑。

 

 

注释:

① 引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王小波全集》2006年版第一卷杂文80-81页

 引自北京三联书店刘再复《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2010版,林岗序言“地狱门前的思索”

 

 

2019.08.30撰文墙内首发

2020.01.15被封脱敏再发

 

 

【后记】

一篇谈国学、还是批驳当局不喜欢的右派学者”们的文章,用词遣句极为小心,竟然在墙内被删帖两次。据自称“脱敏专家”的墙内好友分析,第一次是因为有敏感词暴君”“朱元璋”、“戈培尔”“真理部”等,用大数据系统分析文意,有影射嫌;于是,将那些字句脱敏,但后又“多人举报”而河蟹。还是请教专家,他看后大笑:“大作中有孟子的【诛一夫】。”我争辩这个词之前就有,且顺利通过审核,好多天都没删呀! 专家解释说“这段时间海内外正热议美国的【斩首行动】,定点清除中东或北韩魁首,您这个时候提倡孟子的弑君,易引起恐慌。运气不好。抱歉

 

我只能学周星驰的说法“I 服了 YOU!”

 

2020.07.08重订墙外存档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2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4 回复 徐福男儿 2020-7-9 00:53
不但點贊支持,還要加一句,確實寫得好!
5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20-7-9 01:03
身之本在心,心之本在道。俺續個假尾
4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9 09:01
徐福男儿: 不但點贊支持,還要加一句,確實寫得好!
谬赞了
权作鼓励吧,谢谢光临。
4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9 09:02
胡子太长了: 身之本在心,心之本在道。俺續個假尾
谢谢光临指导。
3 回复 qxw66 2020-7-10 04:03
好文,尽管有些地方不能同意,比如文革
3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10 11:44
qxw66: 好文,尽管有些地方不能同意,比如文革
谢谢,恭请不吝赐教
2 回复 qxw66 2020-7-11 01:34
澳洲雪梨子: 谢谢,恭请不吝赐教
没有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那样的思想觉悟---没有太大可比性,华盛顿可是奴隶主,也是剥印第安人皮做马靴的

“五常”。也成为东北亚文明圈所接受的“共同价值”----这个我不太确定,至少日本鬼子问题多多

国民政府对这个义的定义就变成了“礼,严严整整的纪律。义,慷慷慨慨的牺牲。”这个义就是为抵御外族侵略而牺牲----礼应该是礼节,礼仪,礼貌

自杀或偷渡的人,他们心里正是孟子“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支撑着----偷渡的人大多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

和文革的“造反有理”那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我估计你对文革,造反,不甚了了,所以这里最好不好牵涉

“有国才有家”,还是“有家才有国”呢?绝大部分的自由民主分子恐怕都是支持后者吧?--- 我倒觉得相反---国将不国,何以为家----虽然不能要求这样,但肯定是更博大的情怀。命都不要了,还有家么。

这是很专业的佳文,我是外行,无法细评。以上只是一点粗陋感觉,供参考。
2 回复 澳洲雪梨子 2020-7-11 06:39
qxw66: 没有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那样的思想觉悟---没有太大可比性,华盛顿可是奴隶主,也是剥印第安人皮做马靴的

“五常”。也成为东北亚文明圈所接受的“共同价值”---
谢谢,学习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 15: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