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古不墓祭” --《说孝》系列之二 [2022/10]
- 父亲的死 [2021/03]
- 父亲死,故乡就没了 [2020/08]
- 江青同志--读《还原一个真实的江青》 [2020/10]
- 特别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2021/03]
- 抹黑华为可休矣! --兼谈中国网络安全 [2021/04]
- 为先君补办追思会 [2022/10]
- 王光美回忆中的江青 [2020/10]
- 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2021/03]
- 再聊“泡妞” [2020/07]
- 江青同志(下) [2020/10]
- 网遇“英国女骗子” [2020/10]
- 我看上海人 [2020/06]
- 身处澳洲看中澳关系 [2021/06]
-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2020/07]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20/08]
- 王光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 [2020/10]
- 我们还有羞耻之心吗? [2020/08]
-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2020/08]
- 再论“羞耻之心” [2020/08]
- 简评方方“有态度的文学” [2020/09]
- 对于「国泰事件」的应对建议 [2023/05]
- 网络交游的启示 [2020/09]
- 谈“骂人” [2020/06]
闲聊“泡妞”
前些天看到公知王五四先生的微信文章,谈“泡妞”的话题,点击量极高。当然,这篇文章不出意外地被封杀了,且是流转过一阵后被封杀。腾讯这样以点击量为生存要素的企业,既得满足上峰的要求,又不能过多牺牲关注他们的网民,实在是左右为难啊。
王五四、李承鹏等公知,不论其观点,仅文字的诙谐机智就让那些侠客岛、占豪等御制大V们望尘莫及的。他们每文必有金句,此次也不例外。“权力包妞,财富泡妞,知识蹭妞”就成为这段时间的网络流行语。在下感觉有趣,故展开聊聊。
先说“财富泡妞”。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食和欲,应该是所有生物活命、繁衍的两大要素。只不过,飞禽走兽的性欲有季节性,基本上都如《动物世界》里所描述的: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交配季节。而人类不同于禽兽者,除了古人讲究的纲常伦理外,另一个特点是性欲无季节的区分。所以,老祖宗们并不忌讳这点,他们将食与欲视为人的基本需求。在远古时代,人类的食物和交配权都是靠拳头和棍棒获取的;而到了农耕文明社会,食物需靠生产来获取,性欲,则主要得靠粮食和布匹等来购买。中国某些地方至今还残留这样的民谚:“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由此可知,用财富来“泡妞”,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再说“知识蹭妞”。我上大学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知识就是力量”。胸前戴个大学的校徽,别说说北大清华,就是某省城化工、纺织学院的校徽,也会引来路人羡慕的目光,单位、街坊的熟人都会给你介绍女朋友。上世纪八十年代,“知识就是力量”,能带来财富,也是可“泡妞”的。时过境迁,知识不再值钱,跌落到了“蹭妞”的地步。但我以为,当下的妞,愿被你蹭蹭,绝非因你的知识--虽然欢场女子一度称恩公们为“老师”,看贾樟柯电影《天注定》可管中窥豹,而是你的“知名”。这个知名度可能带来点击量、关注粉丝,从而转换成广告费、出场费等等......。弄半天,你发现妾身还是为财死。因此,当下的这个“知识蹭妞”本质上还是“财富泡妞”。
而权力之于妞,岂是一个“包”字了得?封建社会的皇帝确如王五四先生所说的“权力包妞”。电视剧《康熙大帝》中有圣祖爷的“两不借”原则:看过的书和御过的女。鄙人对清朝的正史野史都涉猎甚少,无法核实。但记得古书中齐桓公遣散宫女的条件是“未尝御”,因此,封建帝王对女性绝对是一个“包”字,属于典型的“资源垄断”。不过,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现在的权势者似乎不再那么专横了,比如前些年反腐剧本中有位来自云南的李薇女士,让石油大亨和齐督先后拜在她的石榴裙下,两权势者彼此接力、毫不吃醋。这说明我党的干部与时俱进,也证明妇女解放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不过,从技术层面分享,不包也有不包的好处:成本低,流转快,权势者可脱身宠幸更多的女子;其次,流通中的女子更有风韵,不似那些掖庭后宫长期得不到宠幸的嫔妃们落落寡欢病病怏怏的。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这也体现新社会,朝堂上大家都是同志关系,资源共享,真正做到了“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故曰:权力可以包妞,但不限于包妞。从美女的角度来说,她们是钓鱼,是“而望幸焉”。不需要像面对财富者那样斗心机,也不需像面对知识者那样扮高雅。
故改为“权力幸妞,财富泡妞,知识蹭妞”更为准确。
该文2018.08.05曾脱敏以“隋洛文”名首发於墙内自媒体
2020.07.11墙外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