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谈“古不墓祭” --《说孝》系列之二 [2022/10]
- 父亲的死 [2021/03]
- 父亲死,故乡就没了 [2020/08]
- 江青同志--读《还原一个真实的江青》 [2020/10]
- 特别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2021/03]
- 抹黑华为可休矣! --兼谈中国网络安全 [2021/04]
- 王光美回忆中的江青 [2020/10]
- 为先君补办追思会 [2022/10]
- 从亚特兰大枪杀案看媒体报道的选择性 [2021/03]
- 再聊“泡妞” [2020/07]
- 江青同志(下) [2020/10]
- 网遇“英国女骗子” [2020/10]
- 我看上海人 [2020/06]
- 身处澳洲看中澳关系 [2021/06]
- 汉语是世上最丰富的表达语言? [2020/07]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20/08]
- 王光美记忆中的“三年困难时期” [2020/10]
- 我们还有羞耻之心吗? [2020/08]
-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2020/08]
- 再论“羞耻之心” [2020/08]
- 简评方方“有态度的文学” [2020/09]
- 对于「国泰事件」的应对建议 [2023/05]
- 网络交游的启示 [2020/09]
- 谈“骂人” [2020/06]
转帖要小心!
--闲谈文学创作与历史真实
最近浏览一些微信朋友圈的文章,有些感慨,分享与诸君。
其一是“虚云老和尚在重庆对蒋委员长的一次精彩开示”,说的是一九四三年元旦,中国的抗战正处于艰难时辰,虚云法师为蒋委员长、林森主席等国民政府的领导人说法,从佛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到宗教与科学的差别,到日本为何因摒弃佛教而走上侵略之路等,让人感觉佛教是支撑中国抗战领袖的精神源泉。
笔者不由好奇查阅此贴的来源,系摘自旅加华人冯冯居士的小说《空虚的云》。该书的主人公就是虚云和尚。佛教徒为高僧大德做传记或文学创作,本属正常之举,但我读到书中的某些片段,比如书中根据某些外文资料推测耶稣十二岁至三十二岁的二十年间可能曾到印度学习佛教,也就是说佛教是基督教的老祖宗,这个与隋唐时国人杜撰佛教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到印度立教的神话如出一辙。
其实,作者的这个猜测早就被众多的史学家所驳斥,纯属无稽之谈。但有些教徒为了宣传自家的教义伟大,就选择性地摘取妄人传说来证明,甚至杜撰出某些故事来衬托自家。这种例子佛教徒有,道教徒的有,基督教徒的也有……可惜,都只是为识者增添笑料罢了。
当然,小说中虚云老和尚对蒋介石“开示”文字内容,大都来自虚云法师平生的文字与讲道,作为文学创作,合情合理。但将蒋介石描述称听虚云和尚的“开示”后大彻大悟,则是纯属意淫。我们知道蒋介石的母亲与绝大多数中国传统妇女一样吃斋念佛,蒋介石幼年必定受到一些佛教影响,但他自从与宋美龄结婚皈依基督教后,就一直笃定无疑坚信上帝。这些在蒋介石的日记中比比皆是,无论是他在西安事变时还是抗日战争的危机时刻,他都是祈祷上帝、主、耶稣来保佑中华民族与国民政府,未见有“请”佛祖观音、列祖列宗和玉皇大帝来帮忙。
第二个赝品是看到一篇题为“张爱玲继母还原真相的文章”。我初以为是新发掘史料,急忙点开阅读。头两句,还觉得这位当年上海滩的孙七大小姐颇有文采,读着读着怎么就觉得有股网络文学的味道,正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有些生字很扎眼。
原来,是一位90后的女作家创作的。当然,我希望她也是注明此为演义,但因传播者都冠以前北洋政府总理的七小姐、张爱玲的继母的文章等这样的噱头,想不网红都困难。只是可惜,在诸多的网络垃圾赝品中增添了一件陡然红火的玩具而已。
记得周作人在谈到写回忆录或传记时强调真实性,他借用歌德回忆录的题目“诗与真实”来阐述。对于诗歌,当然越是想象瑰丽奇伟越好,但回忆历史,却来不得半点虚构,除了因年岁已久而记忆有误外,那种靠想象创作的,不能算是真实,只能是“诗”。
我们无权干涉某些作家借用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来再创作。历史上最成功的恐怕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了,他的《三国演义》比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要有名的多。但古时候印刷不发达,史书难以流传至平常人家,而演义之类的故事则可以由说书人来“口口相传”。罗贯中也该是听了很多的民间传说而撰写的,尔后还有人在他的基础是删改增补,才有今天的集大成版本《三国演义》。但这种成功,在信息时代,估计会空前绝后。现在利用名人的真名实姓创作的小说,我以为至多就是三流文学作品,虽然不排除被三流的读者以为历史而奉为圭臬风行一阵,但终会被人打假露馅而销声匿迹。
一流的文学作品,大抵不会利用“名人”。他们不经意创造出的文学人物就是风靡世界的“名人”,比如杨二嫂、方鸿渐、于连和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这样的文学形象。
至于列位看官,读贴转贴时可要多个心思,别将某些人的“诗”当作“真实”来传播。那样不仅是误导网友的问题,还有可能让周围有见识的朋友暗中轻视你。固然,你可辩称“我并不认同作者的观点和说法,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参考”,但还是暴露出你的品味高下、鉴赏雅俗和辨别真伪的能力。
转帖要小心!!
2019.02.20-03-25撰发
2020.07.21重订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