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少康是统派、独派、骑墙派? [2021/02]
- 2024年的台湾,谁主沉浮? [2021/02]
- 商人郭文贵和国脚郝海东的“新中国联邦”何在? [2021/07]
- 比港台更亲近大陆 - 可爱的缅甸果敢、佤邦同胞 [2021/03]
- 如何评价刘志军?贪官、罪犯乎?高铁功臣乎? [2021/04]
- 两岸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为何大多数台湾人临危不惧? [2021/03]
- 台湾统派的现状和未来 [2021/04]
- 军人当政的虎狼之国,缅甸华人割据政权 – 佤邦缘何30年屹立不倒? [2021/03]
- 眼中的文革,观“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有感 [2021/05]
- 失而复得的团聚,一家四口打牌记 [2021/03]
- 又一个“红场事件”,我看福建男子驾驶橡皮艇“叛逃”台湾案 [2021/05]
- 从昨日美前高官访台,看蔡英文在国家统一大业中的实质作用 [2021/04]
- 文革“炮打司令部”事件再现台湾, “中国人的政党”- 新党前景堪忧 [2021/04]
- 印度的软肋 –分离主义倾向严重的东北七邦 [2021/04]
- 家乡的故事2:东方人类的故乡、冬奥之城 - 张家口的古往今昔 [2021/04]
- 如佩洛西成功访台,中方应付出哪些代价? [2022/07]
- 俄乌战争与抗日战争本质上的不同 [2022/04]
- “新疆种族灭绝” 与中国的人口问题 [2021/02]
- 如台海开战,台湾综合实力难抵乌克兰 [2022/03]
- 泽连斯基是否是乌克兰的民族英雄? [2022/03]
- 非危言耸听:台海近期可能爆发严重军事冲突 [2022/09]
- 乌克兰大反攻?何种结局对中国最有利? [2022/09]
- 俄乌战争,国人挺俄人数众多的原因 [2022/05]
- 乌克兰问题上,普京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2022/09]
- 北溪被炸,美俄英波乌谁是凶手? [2022/10]
- 崽卖爷田不心疼:台积电在美设厂之我见 [2022/12]
- 62年中印战争的得失与启示 [2022/12]
- 乌克兰局势的反思:亲美反俄是否值得? [2022/03]
- 台湾人的矛盾心态:老子要台独与祖国万岁! [2022/08]
- 观77年前台湾光复,其归属问题何需讨论 [2022/06]
1.2023财政年度拨款法案与台湾学人计画
近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议员就政府年度支出法案达成共识,公布了1.66万亿美元的2023财政年度拨款法案。
关于提供台湾外国军事融资部分,法案指出,如果另有授权,可以为台湾提供总额不得超过20亿美元的直接贷款和担保贷款。也就是法案授权提供台湾每年最多20亿美元军事融资。不过,前一段传出的每年提供台湾最多20亿美元无偿军援,没有列入年度拨款。这种前后不一的说法,很令台独人士大失所望。
2023财政年度综合拨款法案多达4155页,提供美国行政部门2023财政年度支出资金,包括8580亿美元的国防支出。预计美国国会本周完成拨款法案表决,并且送交总统拜登签署生效。
令人吃惊的是,《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在美国在台协会(AIT)资金项目编列经费,用于建立台湾学人计画。计画预计提供美国军方、国安、立法、司法与行政部门不少于5名官员前往台湾学习的奖学金,最长2年。2年后名额将扩大到10名。到台湾交流两年,第一年学习中文、当地人文历史、政治环境、美国与印太区域关系等科目,第二年到军方、国安、立法、司法与行政部门服务。
2.台湾学人计画的由来
学人计画早在前年就以独立法案提出,背景与台方及海外游说团体有关,希望藉此提升美台官方交流层级,并长期培养美国政府的“台湾通”,改变东亚政策从中国看台湾的视野。法案陆续被其他涉台法案吸收,如台湾政策法,最后被纳入NADD。
2021年5月底,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米克斯提出了《确保美国全球领导力与参与法案》(Ensuring American Global Leadership and Engagement Act),简称《鹰法》(E.A.G.L.E Act);参议院则在多数党领袖舒默的推动下通过《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又称《无尽边疆法》(Endless Frontier Act)。两法雷同,皆主张成立「台湾学人法案」(Taiwan Fellowship Act)。
这是模仿1994年美日之间的「曼斯菲德奖学金」(Mansfield Fellowship)」,让美国公务员到日本生活一年、促进双方交流,而近年美国派至日本的曼斯菲德学人大部分来自军方及国安等部门。这个计画几乎完全复制“曼斯菲尔德学人计画”。曼斯菲尔德是美国驻日大使,离职后在九十年代成立基金会推动美日关系,当时美日关系因经贸摩擦、战略徘徊面临信任危机。基金会接受国务院委托执行计画,旨在培养美国政府中的日本通,协助推进对日政策制定,公务员结束研究返美后,帮助所属机构制定合作计画,并利用建立的人脉铺平政策执行的道路。
1995年首届研究员以军事、经贸为主,现任五角大厦负责导弹防御的副助理部长希尔,就是首届学人。他被派往日本防卫省装备局,深入自卫队採购系统,并到经团连与通产省实习,认识日本军工产业,以研究美日军工技术合作的可能性。当时正是美日重建互信,准备推出联合安全宣言、美日新防卫指针,基尔返美后在国防部一直负责对日韩关係,及朝半岛安全业务。
相比台湾游说目的在提升官方关系,但拜登政府对学人计画的定位是出于美国国家利益;根据专案执行单位的说法,华府希望有助美台安保与经济政策协调。
3.台湾学人计画的后果
耐人寻味的是,美方“粮草未发,人员先行”,在法案通过前,受国务院委托的NPO组织(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营利组织)已来台和AIT及蔡政府沟通细节,急著选派人员明年驻台。
无偿军援与美官驻台,都是出自台湾政策法(TPA),先前白宫与国会协调法案涉及台独的敏感内容,延后法案审议时程,显然行政与立法部门已将有共识的部分拆出,转入NDAA执行。值得关注的是,拜登政府在扩大军援规模同时,搭配美官驻台计画,显然对台政府的政策制定及议会运作,开始长臂介入。
台湾派人去美国见习,不足为奇,美国是先进大国自然值得台湾学习;但是,美国派人来台湾见习,听起来就觉得事有蹊跷,「美国官方人员进驻台湾行政院、立法院」固然能增进台美关系,但不免让人忧虑美方是否会透过学人对台湾的官员下指导棋?是否涉及情搜?会否踩到台湾主权界线,变成美版国安法?
蔡政府上台后美国军援台湾17批次,早就破了历史纪录,这次还要免费军援台湾,但是免钱的最贵,台湾恐怕付出丧失国防建军自主权的代价;名为「台湾学人」,实为监军、将来听命于美国爸爸,台湾安全拱手让人操刀。蔡政府所谓「台美关系史上最好」好过头了。
美台关系,不同于美日关系。美日有正式外交关系,有安保条约。而美台关系只有一中原则下的“台湾关系法”。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很多情况都是处于模糊地带,可进可退。
豪猪也好,刺猬也好,台湾难逃棋子的命运。是棋子,就有其用途,用时冲锋在前,不用时弃之高阁。几十年的台美关系,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