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夫话室 (已有 4,020,302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82538

神偷陈振龙:偷回一根藤,多增3亿人

作者:赵大夫话室  于 2023-2-21 21:4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历史名人|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4评论

关键词:陈振龙

时至今日,粮食及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历史上,由于粮食的制约,中国的人口始终徘徊在1亿上下,较难有大的突破;政府层面,前几天颁布的一号文件,依旧谈的是农村及农业问题;在军纵,关于中美的农业问题,各路豪杰争得面红耳赤、剑拔弩张。可见,粮食太重要了。

 

明朝年间,灾情不断,农民的收成不好,整个国家出现了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当时的人们食不果腹,有人啃食树皮,有人携家眷投河自尽,多地甚至曾出现人食人的惨剧。吃不上饭,人民对朝廷的不满急剧增加,暴动不断,人民更加民不聊生。原本就没有过亿的人口数量一落千丈,使明朝元气大伤。

 

皇帝和各地官员对此却束手无策,敌人入侵可以打,兵力不足可以补,可天灾该如何去抗衡。直到一个远洋回归的商人的一次偷盗行为,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饥荒问题解决后,整个国家元气大增,一直到清朝,人口增长了三亿多。

 

这个商人就是神偷 陈振龙,一个历史地位应该不输,甚至远超袁隆平的人。

 

1.陈振龙其人

                            


                                           


                                                       

 

陈振龙(15731619年),生于明代,福建长乐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天资聪颖,加上刻苦努力,不到20岁,就成功地考取了秀才。明朝不同于之前的朝代,对社会的控制极为严格,秀才的地位也相对较高。

 

中了秀才之后,陈振龙又多次参加乡试,但都没能成功,于是他果断放弃了读书,转行做起了商人。在古代,商人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排在官员、读书人和农民之后,无论富甲一方还是富可敌国,商人都不能入朝为官、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直到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才得到明显的提升。

 

2.陈振龙的神偷之旅

 

由于做生意的缘故,陈振龙经常去海外经商。万历年间(1593年),他来到了菲律宾吕宋岛,在工作之余,他经常观赏那里的风景。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沿着小镇的街道散步,走着走着,目光被街边的一种植物吸引了,陈振龙发现这种植物生命力顽强,它的块根产量惊人,味道甘甜,可以食用。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薯。

 

后来他仔细观察发现,在菲律宾,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植这种植物。不少菲律宾人把这个植物长出的果实作为主食。

 

从小就经历过饥荒的陈振龙马上意识到,这个植物或许能解决家乡的饥荒问题,心系祖国的他决定,把这个东西带回去。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的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任何人出入菲律宾都要经过当局的严格检查,而红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西班牙明令禁止任何人将其携带出境,如有违反,惩罚严厉,甚至就地处决。当局在每一个出境口都设置了多名检察人员。

 

陈振龙的神偷之旅,进行了3次才得以成功。第一次,他把红薯的藤条藏在箱子中,被发现,藤条被没收,他也遭到责罚; 第二次,他把红薯藤条编入藤蓝中,又被发现,被打得鼻青脸肿;陈振龙左思右想,后来无意中看到船上的吸水绳和红薯的藤极为相似,便决定将红薯的藤缠于麻绳中。西班牙的检察人员虽然仔细检查每个出境人员的随身物品,但并没有发现陈振龙船上绳子的秘密。

 

结果有惊无险,在海上航行了七天后,终于农历五月下旬,将红薯藤条带回了国。陈振龙激动地赶到家中,立刻与儿子经伦按照在菲律宾学来的种植方法,将这些藤条种下。果然,四个月后生命力顽强的红薯藤成功长出了红薯。

 

3.红薯种植方法的推广

 

为了红薯能在家乡得到更广泛的种植,陈振龙找到福建巡抚金学曾。金学曾正在为粮食问题发愁,得知此事后,立刻大力推广。

 

过了几个月后,当地农民就种出了拳头大小的红薯。金学曾看着这些生熟都能食用的红薯,被成功地培育出来,终于松了一口气。

 

之后,红薯在福建被大量种植,福建人民的饥饿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福建人为了感恩金学曾的推广,将红薯命名为金薯。陈振龙则被后人称为番薯之父

 

再后,陈振龙的孙子陈世元等人将红薯带到浙江、河南、山东等地。大力宣扬其耐旱、高产、生命力顽强的优点,呼吁当地农民种植红薯。

 

陈世元更是亲自教授当地人民培育秧苗的技巧,在田间教人们如何修剪枝条。经过一番努力,到了秋天,多地农民成功种出红薯。红薯作为农作物性状优良,不久,便在全国多地普及,成为与水稻、麦子和玉米等并驾齐驱的重要粮食作物。而且由于它的产量巨大,作用甚至远远超过了这些前辈。

 

饥荒问题解决后,整个国家人气大增,一直到清朝,人口已增长了三亿多。

 

陈振龙引种红薯,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世纪著名科学史专家何丙郁先生指出:“四百多年来,甘薯对中国山地和瘠地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影响。”中国现在红薯的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83%左右,它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已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福州人民为了纪念陈振龙和金学曾大力推广种植番薯的功绩,郡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南侧、海滨四先生祠后建“先薯亭”,后废圯。1957年,人民政府又重修了先薯亭。郭沫若先生在《纪念番薯传入中国三百七十周年》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陈振龙引种番薯的历史功绩。他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

“荫入藤篮试出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偷,是一种令人憎恨的不耻行为。然而有一种“偷”,是例外,因为它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国家和民族。陈振龙之举,不但不可耻,而且是一位民族英雄。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1 回复 浮平 2023-2-21 22:10
农业是大事,吃饭是大事。历史和现实都指向一个影响农业的巨大共同因素:气候

昨天学习了一下这个网站,现在的气候复杂极端,科学结论也只能相对而言的严格,这是农业发展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可作参考 ----

https://xdi.systems/xdi-benchmark-gdcr/
3 回复 浮平 2023-2-21 22:13
【偷,是一种令人憎恨的不耻行为。然而有一种“偷”,是例外,因为它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国家和民族。陈振龙之举,不但不可耻,而且是一位民族英雄。】

虽然可以避开道德标准而谈论行为,但主要是引起了大概率的负面后果: 1)被偷者会警觉和防范,让你偷不到真正需要的东西;2)被惩罚;3)失去具有共识道德底线的他人(包括同族)他族而造成更多的不合作者,因为人人都不愿意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被偷者。即,信誉效应,连锁反应。对个人而言,可以从为民族的动机去褒奖,但从行为的整体效果而言,是将为民族利益之路增宽了还是变窄了呢?

1593年,几百年前的情况和21世纪人类现代文明认知程度是不同的,道德底线在法律层面的方法落实程度也是不同的。但道德底线的观念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依然不变?偷就是偷,都会造成对方的损失,无论你为什么而偷。(可以参考心理学分析和实验知识)

顺便想到,有一次看到提倡种植杂粮,粗粮。这倒是补充大米细粮的一个有利方法。有些粗粮种植条件要求低一些,抗灾耐性强一些,而且增加粗粮的营养效果也有益处。只是加工制作方式得达到民众的基本饮食习惯标准。比如,看到中国年轻人大量食用白面包,可以增加口感不差的粗粮面包?
1 回复 Wuming123 2023-2-22 23:34
偷多难听!看看世界各国植物动物,有多少是传教士带回各国!
1 回复 goofegg 2023-2-23 08:44
文明传播就是这样传来传去的,别人都是防着,我们基本上很多都是主动送,文长公主入藏、昭君出塞、郑和下西洋。。。
很多我们中国的好东西甚至技术都是主动传出去并愿意教别人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赵大夫话室最受欢迎的博文
  1. 耶鲁毕业的村官 – 秦玥飞,当朝驸马? [2023/06]
  2. 秦刚身世考:与博古、李维汉、董存瑞的关系 [2023/07]
  3. 赵少康是统派、独派、骑墙派? [2021/02]
  4. 商人郭文贵和国脚郝海东的“新中国联邦”何在? [2021/07]
  5. 2024年的台湾,谁主沉浮? [2021/02]
  6. 如何评价刘志军?贪官、罪犯乎?高铁功臣乎? [2021/04]
  7. 比港台更亲近大陆 - 可爱的缅甸果敢、佤邦同胞 [2021/03]
  8. 郭文贵栽了,新中国联邦怎么办? [2023/03]
  9. 台湾统派的现状和未来 [2021/04]
  10. 两岸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为何大多数台湾人临危不惧? [2021/03]
  11. 军人当政的虎狼之国,缅甸华人割据政权 – 佤邦缘何30年屹立不倒? [2021/03]
  12. 眼中的文革,观“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有感 [2021/05]
  13. 同宗同源、相生想杀的三大宗教 [2023/10]
  14. 失而复得的团聚,一家四口打牌记 [2021/03]
  15. 李总理告别仪式,其妻女为何不同调? [2023/11]
  16. 俄乌战争与抗日战争本质上的不同 [2022/04]
  17. 天安门事件:四五与六四的不同结局 [2023/06]
  18. “新疆种族灭绝” 与中国的人口问题 [2021/02]
  19. 泽连斯基是否是乌克兰的民族英雄? [2022/03]
  20. 阿以冲突,观近日联合国混战 [2023/10]
  21. 911的根源:本拉登与美国的爱恨情仇 [2023/09]
  22. 乌克兰问题上,普京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2022/09]
  23. 俄乌战争,国人挺俄人数众多的原因 [2022/05]
  24. 解放军攻台惨败,美智库的兵推是否靠普? [2023/01]
  25. 北溪被炸,美俄英波乌谁是凶手? [2022/10]
  26. 崽卖爷田不心疼:台积电在美设厂之我见 [2022/12]
  27. 从金门撞船看台湾:怀威而不怀德 [2024/02]
  28. 大陆攻台,躲在故宫和台积电是否安全? [2023/03]
  29. 华裔庄文浩的反华急先锋之路能走多远? [2023/05]
  30. 由宝马冰激凌谈起:二鬼子为什么更遭人恨? [2023/05]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4 01: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