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毕业的村官 – 秦玥飞,当朝驸马? [2023/06]
- 秦刚身世考:与博古、李维汉、董存瑞的关系 [2023/07]
- 赵少康是统派、独派、骑墙派? [2021/02]
- 商人郭文贵和国脚郝海东的“新中国联邦”何在? [2021/07]
- 同宗同源、相生想杀的三大宗教 [2023/10]
- 2024年的台湾,谁主沉浮? [2021/02]
- 如何评价刘志军?贪官、罪犯乎?高铁功臣乎? [2021/04]
- 郭文贵栽了,新中国联邦怎么办? [2023/03]
- 比港台更亲近大陆 - 可爱的缅甸果敢、佤邦同胞 [2021/03]
- 台湾统派的现状和未来 [2021/04]
- 两岸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为何大多数台湾人临危不惧? [2021/03]
- 军人当政的虎狼之国,缅甸华人割据政权 – 佤邦缘何30年屹立不倒? [2021/03]
- 眼中的文革,观“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有感 [2021/05]
- 天安门事件:四五与六四的不同结局 [2023/06]
- 失而复得的团聚,一家四口打牌记 [2021/03]
- 俄乌战争与抗日战争本质上的不同 [2022/04]
- “新疆种族灭绝” 与中国的人口问题 [2021/02]
- 泽连斯基是否是乌克兰的民族英雄? [2022/03]
- 阿以冲突,观近日联合国混战 [2023/10]
- 乌克兰问题上,普京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2022/09]
- 俄乌战争,国人挺俄人数众多的原因 [2022/05]
- 大恶霸还是善人?刘文彩的水牢与文彩中学 [2024/10]
- 解放军攻台惨败,美智库的兵推是否靠普? [2023/01]
- 北溪被炸,美俄英波乌谁是凶手? [2022/10]
- 从金门撞船看台湾:怀威而不怀德 [2024/02]
- 大陆攻台,躲在故宫和台积电是否安全? [2023/03]
- 中俄何时会反目,重新成为仇敌? [2024/11]
- 华裔庄文浩的反华急先锋之路能走多远? [2023/05]
- 毛诗:我心目中最好的3首毛泽东诗词 [2024/09]
本人不擅长预测,但对国内的房地产业早有预感,今年的情况不幸言中。
几年前与京城的一位同学闲聊,他除了所住的一套外,另有3套房产。谈房、买房是他的一大爱好。据说当初买房时,为了凑首付,他还借了一些钱。按财产评估,这位同学早已是千万富翁,但近观他的生活品质,与他人无异,财产并未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生活品质的实质改观。
对于房地产业的前景,本人当年就比较悲观。道理很简单,一个商品,无论何种原因,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和国民平均收入,早晚要出事。国人擅长炒作,当年一盆君子兰、一枚邮票可以炒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何况是房子?但炒毕竟是炒,一旦不炒了,原型必然显现。
当年我的同学比我乐观,他认为,哪儿房价跌,京城也不会,因为那是全体国人都向往的地方。
西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两字合写为“家”字。所以在中华传统理念里,有房才有家。这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的。
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础,有现行体制之下的种种制约,房子对于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1.是最重要的私人财产,也是满足私人财产权心理的最大因素;
2.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也是得以安身立命的安全感的最重要因素;
3.是与户籍制度共生的供国人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
4.是防备通货膨胀和投资的主要市场;
5.是满足国人面子文化和虚荣心的主要内容;
6.婚恋市场最有力的筹码,无论男女。
持续十多年的房地产高速发展,透支了未来几代人的财富和资源,掏空了金融体系,导致广大居民和各地政府债务负担沉重。
从今年开始的各大房企爆雷,是持续多年问题累积的必然结果。
国内的各大房企玩的以“债留国内,钱进海外”为主要套路。
房企的资金,不仅来自于银行贷款,也来自于各类保险、信托、银行理财、房企债券。如果有人说房企完全能够搞死国内的各大银行、保险、信托,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平安集团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金融巨无霸,为国内各大房企提供了天量的资金,也直接参与到了“债留国内,钱进海外”的这个游戏中。严格来讲,平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房企。
请看国内各大房企的负债情况:
碧桂园,16885亿人民币
万科, 14593亿人民币
恒大, 18480亿人民币
融创, 8465亿人民币
负债率最高的40家房企
累计总负债超过10万亿人民币
有人说香港近年的状况,是因为国安法的颁布。我看不然,国安与大多数普通市民交集不多,真正的原因还是经济。
香港的房价一平三十万,民众住劏房、棺材房,房价租金成为青年结婚、创业甚至工作的栏路虎。全港都在为地产商打工,科创实业凋敝、人口老化萎缩、人才外流、旅游不振、金融颓废,大陆人也曾为港人的举步为艰唏嘘不已。
然而,风水轮流转,曾经风光无限的大陆房地产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暴雷不断,救市不济,买家卖家一起躺平。
实业科技才是救国之本,这是血的教训。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和日寇蹂躏最终没有倒下就是有无数仁人志士、实业家、科学家点燃不灭的火种。二战后,德日两国能够重新崛起,也是因为它们拥有的工业基础、人才优势。
如果实业无人问津、科技靠拿来主义,而毫无含金量,仅靠出卖民生土地,堆积钢筋水泥,盗用国民资金(银行放贷等)是很危险的。
房地产就像一头怪兽,吸干了民族生存和未来发展的血液(债务滚雪球,地产商和购房者透支未来几十年),随着市场的坍塌,烂尾断供还不起贷款,危及金融安全,拖累国民经济。
其实,救房产不如兴实业,与其继续把无效资金投向这个无底洞,不如优化创投环境和营商环境,打造无数个科创巨人,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大容量吸收就业,大幅提升国民收入,民众有了稳定收入自然会消化空置房,挽救房地产危局。